熊灿亭
书画家贵仁杰
贵仁杰,1957年生,湖南常德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益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长沙致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美术、书法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参展参加国内国际美术书法展赛获金、银、铜奖等。作品在日本、韩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有关机构和藏家收藏,荣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贵仁杰的书法是反贵族化的,对轻盈婉转和精巧雅致的抗拒,不仅仅是一种趣味的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说贵仁杰的书法作品更注重作品的形式感及书法话语的纯粹性。
书法“贵险而劲”的理论主张对贵仁杰来说无疑是重要的。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结果是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百钧弩发、利剑长戈的峭拔之美,随之产生紧张的快慰。这对适应于舒缓节奏的人来说是一种挑战。这或许也是他工作节奏快捷的一种反映。
自唐代李嗣真和张怀瓘归纳了险劲、峭利等审美概念之后,这些概念作为批评理论的术语被广泛地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书法创作的表现性。这一点在明末的书家群中得到了张扬,强调跳掷飞势、飞动之奇、险绝之趣、峭拔之美成了普通的风尚。正是这种形式特性,作为书法传统的另一种表现形态的明代书法被重新认识。贵仁杰的书法,力求下笔迅疾、中宫紧结、倚侧取势、危崖驻马的奇险效果,让你在承受连续的不安之后,充分享受峭拔之美所引发的刺激感。
贵仁杰将在绘画上的灵性与审美于书法作品之中,他更喜欢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书法,视觉效果压倒一切。这样,体现书法中和美理想的规范、样式、法度只能部分宣告无效,但最为核心和精彩的部分在继续延伸和演绎,避免了用古典躯壳包裹现代心灵的尴尬。
贵仁杰的书法创作,追求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变幻感,所作书法作品几无雷同,结字用印均经过深思熟虑。其形制也很有特色,反常的尺寸以及在书写效果上用色纸的独特处理,都使书法的表现性得到了加强。他在创作上尽力搜求某种非书法性的因素来强调作品的艺术性。他的作品给人以大气苍茫、浑朴厚重的视觉美感,在奇矫纵横的笔墨中充分展现他的机巧和智慧。
贵仁杰的绘画作品与其书法创作的理念几乎就是孪生的。那种“倘徉恣肆”的心境与表现超然于物外,游心于山水之间的境界,简直就是对刻意求工、矫揉造作的一种鞭笞,它褪尽俗气,锋达笔现,大气磅礴,笔势如山泉奔涌而泻,一去千里,所谓势来不可上,势去不可遏,如入无人之境,来去任我自由,这是一种品味。
贵仁杰绘画作品更注重情感的宣泄,笔势充满雄强和霸气,大色块的渲染、大场景的造构、大笔触的畅意,力求在画面里奏响情绪的音乐,掀起意念的波澜,使生命精神在绘画艺术中得到最高体现。
自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一语之后,这句话便成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法则。山水画尤其如此。于是中国画更注重人的意趣、灵性、思维、情感的传达。摆脱实用模拟的结果是将绘画提升到精神互动情感交流的境域。
在绘画语言的表述上,贵仁杰采取了弱化成线的功能,更偏重于水与墨的交融的策略。“不求形似求气韵,墨色淋漓而泼开”(徐渭语)。事实上,水墨淋漓所产生的气韵波动与线的功能是有所区别的,水墨的渲染效果对视觉更有冲击力。贵仁杰的画作,气势磅礴,墨气弥凌。其墨气所产生的团块视觉效果,更接近于西方绘画语言中的“块面”“体积”“光感”等,中西绘画在语言的表述上在这里找到了契合点,但中国画更富于精神性的特点也让人看得更为清晰。贵仁杰曾经花很长的时间学习过西方的油画和素描。所以,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种将西方绘画语言融入中国画表现形式之中。特别是他作品中用纯蓝、纯红的大块面的给予,对视觉造成强力冲击的效果,使之中西合璧的意味更为纯粹。
贵仁杰的绘画势如矫龙惊凤,志在先声夺人,气若长虹贯日,令人襟抱舒展。观之,抚之,嗅之,情韵亦期然而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