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福初
一副抓住湘沅二水神韵的好对子,出自南朝大诗人阴铿的《渡青草湖》: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回望湖南诗坛,唐代以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诗人首推阴铿。距今140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阴铿诞生于洞庭湖畔的作唐县域(即今安乡县境内)。在南北朝时代,诗坛崇尚词藻的华丽,而内容显得空洞贫乏。很多诗人作诗喜欢引经据典、雕章琢句,以致诘屈聱牙,令人生厌。就在此种靡丽、苍白诗风的包围下,阴铿敢于突破樊篱,矢志革新求变,先后创作了《渡青草湖》《开善寺》《晚出新亭》等新体诗,与何逊等诗家一道,为当时的诗坛带来了一股难能可贵的清新之气。特别是阴铿以山水为内容的新体诗,已初具唐代律诗的形式,给唐代诗歌的发展以“启明星”的导引。正因如此,唐代诗圣杜甫就在《解闷》一诗里明确表白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指的就是阴铿;何,指的就是何逊。《渡青草湖》一诗设意新奇,着色绚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二句,更是戛戛独造。诗人用“桃花色”“杜若香”写水的颜色和气味,既诉诸你的视觉和嗅觉,又让你循着诗人的心路历程,自然联想到《桃花源记》所描绘的落英缤纷的桃源,以及与《楚辞》联系着的湘水的杜若。这两句诗在今天读来,可以说仍然是描写湘沅二水最好的诗句,灵动、飘逸,而又为历史和文化所浸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