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2014-09-27 17:51乔钰涵孙丹蕾
价值工程 2014年26期
关键词: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

乔钰涵+孙丹蕾

摘要: 本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采用增长回归法对我国地区之间TFP、技术效率、科技进步的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我国各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大。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Malmquit指数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6-0016-02

0 引言

由经济增长理论知,促进产业增长的源泉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由于要素投入的不可持续性,生产率问题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成为研究产业经济增长的热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新世纪,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也开始由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发展转变。那么,近几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变化趋势如何?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还是由技术效率的改进引起的?这些情况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何区别?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如何?科学地回答并解释这些问题可以为今后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支撑。以期为转型时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

本文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来计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Malmquist指数是由瑞典经济学和统计学家Sten Malmquist(1953)[1]年提出的,由Fare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来。根据Fare et al.(1994)[2]的方法,基于产出角度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表示,并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而技术效率又可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

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8)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重庆并入四川统计。本文中产出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关于资本指标,Barro和Sala-i-Martin[3]认为,理想意义上可以利用物质资本的服务流量作为资本投入的测量,但实际可以得到的数据并不允许进行此类测度,因而比较好的做法是计算出一种类型的物质资本数量,并假定服务流量与这种数量成比例。根据易纲[4]的分析,采用资本存量指标会使得闲置的资本被统计在其中,并且新实物资本和旧实物资本的使用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实证分析时投入中的资本指标采用各个地区的资本形成总额代表资本的服务流量。投入指标中劳动指标采用的是各个地区的按城乡分从业人员人数。

2 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运用DEAP2.1软件,可以计算得到我国1994-2007年间的Malmquist指数(TFP)、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技术进步指数(TP)、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C)、规模效率指数(SC)。

2.1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表1列出了1994-2007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分解结果。可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7年年均增长1%。从Malmquist指数分解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两个部分,可以清晰地发现技术效率以年均1.1%的速度下降,纯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9%,规模效率增长率为-0.2%,而技术进步则以年均2.1%的速度上升。从最终的估计结果看,技术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效果,表明我国在技术效率方面是下滑的,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TFP对技术进步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

2.2 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本文按照三大地区的分法,把1994-2007年分为1994-2002和2003-2007年两个时间段来分析比较三大地区地区以及各省级地区TFP的变动情况(见表2)。

可以看出,在推动TFP增长的动力上,各地区与全国保持一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提高。但是,不同时间段内,我国东部、中部、西部TFP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东部TFP增长率在两个时间段分别保持着年均5.6%、2.9%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这种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1994-2002年,中部地区TFP增长率为0.5%,西部呈现0.4%的负增长,2003-2007年,中部TFP出现负增长,增长率达-3%,西部TFP开始呈现0.4%的正增长。

总体来看,中、东部地区TFP、科技进步、技术效率呈现出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由于科技进步的提高导致了TFP增长由负转正的变化。2003年以后,全国整体平均技术效率出现衰退趋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中、西部下滑趋势最为明显。尽管我国总体技术效率基本没有提高,甚至下降的,但技术进步水平却在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技术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的技术进步的作用。

从各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来看,1994-2002年,除了河北、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以外,其他的省市区都呈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增长。其中,贵州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幅度最大,达到-6.8%,上海的TFP增长率最高,增长率为9.9%。其次为广东和北京,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增加了7.4 %和7.3 %。2002-2007年,除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TFP均出现了负增长。但是,综观各省市区的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各省市自治区的TFP增长主要动力不是效率变化,而是技术变化;由图可知我国各省市区TFP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变化呈现出明显且有规律的趋同性,而大多数省市区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与TFP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异向性,东部省市区科技进步、TFP、技术效率总体上远远大于中、西部省市区,技术效率在东部省市区也一直呈现出对TFP增长的正相关作用。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国TFP增长的源泉,而技术效率在东部地区对TFP有促进作用,在中、西部部分省市区则表现出对TFP增长的阻碍作用。我国各地区、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够显著。

3 主要结论

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这表明我国TFP增长对科技进步的依赖度较大,且不同时期科技进步与技术效率对TFP的增长贡献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各地区、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够显著。

参考文献:

[1]Malmquist, S.: 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Curves, Trabajos de Estatistica, 1953,4: 209-242.

[2]Fare, R.; Grosskopf, S. and M. Norris et al.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66-83.

[3]Barro , R. and Sala-i-Martin , X, 1992 ,“Converge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0 (2):223-251.

[4]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

摘要: 本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采用增长回归法对我国地区之间TFP、技术效率、科技进步的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我国各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大。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Malmquit指数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6-0016-02

0 引言

由经济增长理论知,促进产业增长的源泉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由于要素投入的不可持续性,生产率问题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成为研究产业经济增长的热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新世纪,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也开始由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发展转变。那么,近几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变化趋势如何?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还是由技术效率的改进引起的?这些情况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何区别?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如何?科学地回答并解释这些问题可以为今后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支撑。以期为转型时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

本文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来计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Malmquist指数是由瑞典经济学和统计学家Sten Malmquist(1953)[1]年提出的,由Fare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来。根据Fare et al.(1994)[2]的方法,基于产出角度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表示,并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而技术效率又可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

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8)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重庆并入四川统计。本文中产出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关于资本指标,Barro和Sala-i-Martin[3]认为,理想意义上可以利用物质资本的服务流量作为资本投入的测量,但实际可以得到的数据并不允许进行此类测度,因而比较好的做法是计算出一种类型的物质资本数量,并假定服务流量与这种数量成比例。根据易纲[4]的分析,采用资本存量指标会使得闲置的资本被统计在其中,并且新实物资本和旧实物资本的使用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实证分析时投入中的资本指标采用各个地区的资本形成总额代表资本的服务流量。投入指标中劳动指标采用的是各个地区的按城乡分从业人员人数。

2 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运用DEAP2.1软件,可以计算得到我国1994-2007年间的Malmquist指数(TFP)、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技术进步指数(TP)、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C)、规模效率指数(SC)。

2.1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表1列出了1994-2007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分解结果。可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7年年均增长1%。从Malmquist指数分解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两个部分,可以清晰地发现技术效率以年均1.1%的速度下降,纯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9%,规模效率增长率为-0.2%,而技术进步则以年均2.1%的速度上升。从最终的估计结果看,技术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效果,表明我国在技术效率方面是下滑的,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TFP对技术进步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

2.2 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本文按照三大地区的分法,把1994-2007年分为1994-2002和2003-2007年两个时间段来分析比较三大地区地区以及各省级地区TFP的变动情况(见表2)。

可以看出,在推动TFP增长的动力上,各地区与全国保持一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提高。但是,不同时间段内,我国东部、中部、西部TFP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东部TFP增长率在两个时间段分别保持着年均5.6%、2.9%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这种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1994-2002年,中部地区TFP增长率为0.5%,西部呈现0.4%的负增长,2003-2007年,中部TFP出现负增长,增长率达-3%,西部TFP开始呈现0.4%的正增长。

总体来看,中、东部地区TFP、科技进步、技术效率呈现出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由于科技进步的提高导致了TFP增长由负转正的变化。2003年以后,全国整体平均技术效率出现衰退趋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中、西部下滑趋势最为明显。尽管我国总体技术效率基本没有提高,甚至下降的,但技术进步水平却在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技术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的技术进步的作用。

从各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来看,1994-2002年,除了河北、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以外,其他的省市区都呈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增长。其中,贵州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幅度最大,达到-6.8%,上海的TFP增长率最高,增长率为9.9%。其次为广东和北京,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增加了7.4 %和7.3 %。2002-2007年,除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TFP均出现了负增长。但是,综观各省市区的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各省市自治区的TFP增长主要动力不是效率变化,而是技术变化;由图可知我国各省市区TFP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变化呈现出明显且有规律的趋同性,而大多数省市区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与TFP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异向性,东部省市区科技进步、TFP、技术效率总体上远远大于中、西部省市区,技术效率在东部省市区也一直呈现出对TFP增长的正相关作用。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国TFP增长的源泉,而技术效率在东部地区对TFP有促进作用,在中、西部部分省市区则表现出对TFP增长的阻碍作用。我国各地区、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够显著。

3 主要结论

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这表明我国TFP增长对科技进步的依赖度较大,且不同时期科技进步与技术效率对TFP的增长贡献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各地区、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够显著。

参考文献:

[1]Malmquist, S.: 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Curves, Trabajos de Estatistica, 1953,4: 209-242.

[2]Fare, R.; Grosskopf, S. and M. Norris et al.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66-83.

[3]Barro , R. and Sala-i-Martin , X, 1992 ,“Converge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0 (2):223-251.

[4]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

摘要: 本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采用增长回归法对我国地区之间TFP、技术效率、科技进步的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我国各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大。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Malmquit指数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6-0016-02

0 引言

由经济增长理论知,促进产业增长的源泉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由于要素投入的不可持续性,生产率问题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成为研究产业经济增长的热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新世纪,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也开始由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发展转变。那么,近几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变化趋势如何?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还是由技术效率的改进引起的?这些情况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何区别?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如何?科学地回答并解释这些问题可以为今后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支撑。以期为转型时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

本文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来计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Malmquist指数是由瑞典经济学和统计学家Sten Malmquist(1953)[1]年提出的,由Fare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来。根据Fare et al.(1994)[2]的方法,基于产出角度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表示,并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而技术效率又可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

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8)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重庆并入四川统计。本文中产出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关于资本指标,Barro和Sala-i-Martin[3]认为,理想意义上可以利用物质资本的服务流量作为资本投入的测量,但实际可以得到的数据并不允许进行此类测度,因而比较好的做法是计算出一种类型的物质资本数量,并假定服务流量与这种数量成比例。根据易纲[4]的分析,采用资本存量指标会使得闲置的资本被统计在其中,并且新实物资本和旧实物资本的使用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实证分析时投入中的资本指标采用各个地区的资本形成总额代表资本的服务流量。投入指标中劳动指标采用的是各个地区的按城乡分从业人员人数。

2 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运用DEAP2.1软件,可以计算得到我国1994-2007年间的Malmquist指数(TFP)、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技术进步指数(TP)、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C)、规模效率指数(SC)。

2.1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表1列出了1994-2007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分解结果。可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7年年均增长1%。从Malmquist指数分解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两个部分,可以清晰地发现技术效率以年均1.1%的速度下降,纯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9%,规模效率增长率为-0.2%,而技术进步则以年均2.1%的速度上升。从最终的估计结果看,技术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效果,表明我国在技术效率方面是下滑的,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TFP对技术进步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

2.2 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本文按照三大地区的分法,把1994-2007年分为1994-2002和2003-2007年两个时间段来分析比较三大地区地区以及各省级地区TFP的变动情况(见表2)。

可以看出,在推动TFP增长的动力上,各地区与全国保持一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提高。但是,不同时间段内,我国东部、中部、西部TFP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东部TFP增长率在两个时间段分别保持着年均5.6%、2.9%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这种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1994-2002年,中部地区TFP增长率为0.5%,西部呈现0.4%的负增长,2003-2007年,中部TFP出现负增长,增长率达-3%,西部TFP开始呈现0.4%的正增长。

总体来看,中、东部地区TFP、科技进步、技术效率呈现出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由于科技进步的提高导致了TFP增长由负转正的变化。2003年以后,全国整体平均技术效率出现衰退趋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中、西部下滑趋势最为明显。尽管我国总体技术效率基本没有提高,甚至下降的,但技术进步水平却在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技术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的技术进步的作用。

从各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来看,1994-2002年,除了河北、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以外,其他的省市区都呈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增长。其中,贵州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幅度最大,达到-6.8%,上海的TFP增长率最高,增长率为9.9%。其次为广东和北京,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增加了7.4 %和7.3 %。2002-2007年,除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TFP均出现了负增长。但是,综观各省市区的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各省市自治区的TFP增长主要动力不是效率变化,而是技术变化;由图可知我国各省市区TFP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变化呈现出明显且有规律的趋同性,而大多数省市区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与TFP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异向性,东部省市区科技进步、TFP、技术效率总体上远远大于中、西部省市区,技术效率在东部省市区也一直呈现出对TFP增长的正相关作用。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国TFP增长的源泉,而技术效率在东部地区对TFP有促进作用,在中、西部部分省市区则表现出对TFP增长的阻碍作用。我国各地区、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够显著。

3 主要结论

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这表明我国TFP增长对科技进步的依赖度较大,且不同时期科技进步与技术效率对TFP的增长贡献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各地区、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够显著。

参考文献:

[1]Malmquist, S.: 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Curves, Trabajos de Estatistica, 1953,4: 209-242.

[2]Fare, R.; Grosskopf, S. and M. Norris et al.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66-83.

[3]Barro , R. and Sala-i-Martin , X, 1992 ,“Converge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0 (2):223-251.

[4]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

猜你喜欢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