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传芝
鹅吃草、节粮,成本低,效益好。我国谚语云:“有草有水好养鹅”的说法。我国幅员辽阔,自然饲料资源丰富,有大量的草山、草坡、滩涂草场,养鹅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但在发展养鹅业过程中,因品种、饲养技术、设施、草源、管理及防疫治病等综合技术的滞后,整体效益不理想。要提高鹅业生产效益,必须采取以下关键措施:
1 引进优良品种,保持合理结构是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基础
品种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内因,饲养一只良种鹅要比“土鹅”收益高40%~60%。良种鹅应具备的条件:种母鹅产蛋量高、种蛋受精率高,子鹅生长速度快、群体发育均匀度高、羽毛颜色纯净,种鹅健康状况良好、疫苗接种规范。从鹅的主要经济用途看,鹅的品种分羽绒用型、蛋用型、肉用型、肥肝用型。
1.1 羽绒用型 在各品种鹅中,以皖西白鹅产毛量高、羽绒洁白、绒朵大、羽绒蓬松质佳,一只鹅每年能拔绒300~500g,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养鹅进行活鹅拔毛时,应选择这一品种。但皖西白鹅的缺点是产蛋较少,繁殖性能差,如以肉毛兼用为主,可引入四川白鹅、莱茵鹅等进行杂交。
1.2 蛋用型 目前鹅蛋已成为都市人喜爱的食品,且售价较高,国内一些大型鹅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争相收购鹅蛋,加工成再制蛋后进入超市。主要有豁眼鹅和籽鹅。
豁眼鹅(山东叫五龙鹅、辽宁昌图地区叫昌图鹅)属小型鹅种,该鹅因上眼睑有一疤状豁口而得名。原产于山东莱阳地区,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豁眼鹅体躯呈长方形,全身羽毛白色,头较小,头顶部肉瘤明显,肉瘤、喙、胫、蹼均为桔黄色。成年公鹅体重4~4.5kg,母鹅体重2.5~3.5kg,开产日龄180d,年产蛋130~160枚,蛋重130g,第二年至第三年为产蛋高峰期。早期生长迅速,5月龄平均体重可达3.5kg。无就巢性。
籽鹅属小型蛋用型品种,产于黑龙江绥化和松花江地区。体型紧凑,略呈长圆形,颈细长,颌下垂皮较小,头上有小肉瘤,多数头顶有缨。喙、胫和蹼为橙黄色。额下垂皮较小。腹部不下垂。全身羽毛白色。成年体重公鹅为4.23kg,母鹅为3.41kg。未经肥育成年鹅屠宰测定:半净膛公鹅为80.65%,母鹅为83.78%;全净膛公鹅为74.84%,母鹅为70.72%。6月龄开产,年产蛋100枚左右,多可达180个。蛋重平均为131.3g,大者达153g,蛋壳白色。母鹅无就巢性。
这两种鹅个体相对较小,除产蛋用外,还可利用该鹅作母本,与体形较大的鹅种进行杂交生产肉鹅。这样可充分利用其繁殖性能好的特点,繁殖更多的后代,降低肉鹅种苗生产成本。
1.3 肉用型 凡仔鹅体重达3kg以上的鹅种均适宜作肉用鹅。主要有四川白鹅、浙东白鹅、固始鹅以及引进的莱茵鹅等。这类鹅多属中、大型鹅种,其特点是早期增重快。
四川白鹅体型中等,头颈较粗,额部有一半圆形的肉瘤;母鹅头型清秀,颈细长,肉瘤不明显。全身羽毛洁白美丽,喙、胫、蹼橘黄色。成年公鹅体重为4.4~5kg,母鹅为4.3~4.9kg。90日龄体重达3.5kg以上时适宜出售。
浙东白鹅成年鹅体型中等大小,体躯长方形。全身羽毛洁白。额上方肉瘤高突成半球形,随年龄增长突起更明显。无咽袋,颈细长。喙、胫、蹼幼年时橘黄色,成年后变橘红色,爪玉白色;肉瘤颜色较喙色略浅;眼睑金黄色,虹彩灰蓝色。成年公鹅高大雄伟,肉瘤高突,耸立头顶,昂首挺胸,鸣声洪亮,好斗逐人;成年母鹅肉瘤较低,性情温驯,鸣声低沉,腹部宽大下垂。肥育上市日龄一般都在70日龄左右(体重约3.2~4.0kg),全净膛屠宰率为72%,半净膛屠宰率为81.1%。
固始鹅为白鹅类型,体型中等,羽毛洁白,具有生长快、肉质鲜美、易育肥、耐粗饲、便于管理和放牧、抗病力强等特点。固始鹅头呈方圆形,前端有圆而光滑的肉瘤,眼大有神,眼睑淡黄色,嘴扁阔,颈细长似弓形,体躯呈长方形,爪为白色。公鹅体型高大雄壮,母鹅体型稍小而性情温驯。固始鹅120d即可达成年体重,成年体重为10~13.5kg,公母鹅全净屠宰率分别为66.76%和68.35%,是较好的肉、毛兼用品种。
莱茵鹅原产德国莱茵州。体型中等偏小,初生雏鹅绒羽为灰褐色,2周龄时肩部绒羽逐渐变白;胫、蹼呈橘黄色,头上无肉瘤,颈粗短。成年公鹅的体重为5~6kg,母鹅为4~5kg。开产日龄为7~8月龄,年产蛋50~60枚,蛋重150~160g。公母配比为1∶3~4,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高。
1.4 肥肝用型 这类鹅引进品种主要有朗德鹅、图卢兹鹅,国内品种主要有狮头鹅、溆浦鹅。这类鹅经填饲后的肥肝重达600g以上,优异的则达1000g以上。此类鹅也可用作产肉,但习惯上把它们作为肥肝专用型品种。
朗德鹅原产于法国南部的朗德省,是世界闻名的肥肝生产的专用品种。朗德鹅体型中等偏大,其毛色灰褐色,在颈部背部接近黑色,胸腹部毛色较浅,呈银灰色,到下腹部则呈白色,也有不少个体是白色或灰白色的。其喙橘黄色,胫、蹼为肉色。成年公鹅的体重为7~8kg,母鹅为6~7kg。8周龄时体重可达4~5kg。一般经20d填肥后肥肝重700~800g。
狮头鹅是我国优良的大型鹅种。体躯硕大,额和面侧有较大的肉瘤,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颌下肉垂较大,颈长适中,胸腹深宽。羽毛有灰褐色、银灰色。嘴、肉瘤为灰黑色。成年公鹅体重为10~12kg,母鹅为9~10kg。仔鹅75~90日龄体重达5~7.5kg。
养鹅选择品种时,除应注重鹅的品种用途外,还应注重市场的需求趋势。如目前洁白的鹅羽绒价高俏销,因此收购活鹅加工的企业,一般只收白羽色的鹅,发展养鹅生产应注重这点,选择相应品种。此外,鹅肥肝虽然价值高,但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只有大型公司才有能力进行开发这一产品,农户小规模生产不宜进行。当前农户养鹅宜与公司挂钩,进行鲜鹅蛋及活鹅生产,产品回收有保障。
2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利用杂交优势提纯复壮是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根本
长期以来,农村养鹅大都是自然交配,近亲繁殖十分严重,由于一个地区饲养品种单一,长期得不到提纯复壮,导致了“土鹅”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70~80日龄的“土鹅”体重仅达到2.0~2.5kg,严重制约了农村养鹅业的规模化发展。
针对本地“土鹅”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的局面,适当引进国内外的一些优良品种,如太湖鹅、狮头鹅和朗德鹅等,对本地鹅进行品种杂交改良,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2.1 狮头鹅(或合浦鹅)♂×四川白鹅(或豁眼鹅)♀
↓
狮头鹅(或合浦鹅)♂×F1♀
↓
商品鹅]
这种模式首先利用四川白鹅或豁眼鹅高繁殖力的优点,解决种鹅繁殖力低的问题。每只母鹅年产蛋60~70枚,提供雏鹅40~50只。商品鹅70日龄体重4kg以上。羽色不确定。
[2.2 江西地方鹅种♂×四川白鹅(或豁眼鹅)♀
↓
狮头鹅(或合浦鹅)♂×F1♀
↓
商品鹅]
这种模式首先利用四川白鹅或豁眼鹅的高繁殖力优点培育出高产母系,使F1代种母鹅年产蛋提高到45~50枚,每只母鹅每年可提供雏鹅32~36只。商品鹅70日龄体重4kg以上。灰羽。
[2.3 四川白鹅(或豁眼鹅)♂×地方鹅种♀
↓
狮头鹅(或合浦鹅)♂×F1♀
↓
商品鹅]
这种模式可利用地方鹅种群体规模大以及四川白鹅或豁眼鹅繁殖力高的优点。F1代种母鹅年产蛋可达到45~50枚,每只母鹅每年可提供雏鹅32~36只。商品鹅70日龄体重4kg以上,灰羽。
3 种草养鹅是降低养鹅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鹅是草食水禽,觅食力强、消化率高,能充分利用野草、秸秆、遗落麦稻穗,甚至深埋污泥中的草根、块茎等,对青草中的蛋白、纤维的吸收率很高(与羊相近)。
路边、河塘边、田边、屋前屋后的杂草均可以适量喂养,这种饲养模式比较适合少量散放饲养。一般子鹅7~21日龄对青草的需求量(每日)占日粮的比例由10%增至90%,28日龄完全可以达到100%,这样,既节约了粮食,又可以全面吸收各种草类营养,降低饲养成本。而种草规模化饲养,其经济效益是养猪的10倍左右,出栏周期仅为养猪的1/3。为了一年四季鹅都有青草食用,一般要选择多年生牧草,如三叶草、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和籽粒苋等。除利用多年生青草外,南瓜、甘薯也可以作饲料。由于种草养鹅降低了饲养成本,其经济效益是一般家禽的一倍以上。
相对禾本科牧草而言,鹅更喜食豆科牧草和多汁菊科牧草。种草养鹅在草种选择上要尽可能考虑不同科属牧草的搭配,以利于养分平衡。四季养鹅可以安排一定面积的多年生牧草,如三叶草、串叶松香草、高羊茅等。冬季养鹅可以在早秋播种越年生牧草,如禾本科的冬牧70黑麦、多花黑麦草,豆科的苕子、紫云英、紫花苜蓿,以及胡萝卜等蔬菜。冬季由于植物生长慢,往往需要补充青贮料。春季牧草丰盛,上述的越年生牧草可以按禾本科牧草占6成、豆科牧草占4成的比例,于晚秋混播种植,每亩养鹅50~60只。秋季养鹅除利用多年生牧草外,还可以用南瓜、西葫芦等蔬菜补充。此外,稻收后的遗谷、甘薯等都是养鹅催肥的好饲料。
4 搞好环境消毒隔离,重视鹅病综合防控是安全养鹅的保障
4.1 环境清扫消毒与隔离 育雏室必须每天清扫干净,垫料要放在太阳下暴晒后铺设,保持干燥,无霉变,无污染,不含硬质杂物。食槽及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并消毒。定期清理粪便和垫料时,对育雏室进行空舍清洗,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消毒。清除垫料前,可先喷洒消毒药,以防尘埃飞扬。及时清扫运动场,避免出现低洼地积水及堆积杂物等。在鹅群下水的岸边,要有一定坡度,设有适当的台阶。
进鹅前或阶段性的饲养过程结束时,鹅舍要进行彻底消毒。首先,清扫舍内灰尘以及饲槽、水槽等用具和设备,地面用1%~2%的火碱水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24h,熏蒸时,要保证一定的温度(20℃)和湿度(70%)。
为方便实施隔离措施,要选择向阳、通风、干燥、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鹅舍,同时,还要便于清除粪便和消毒。尽量采取“全进全出制”,即整批进、整批出。闲散人员、车辆不得随便出入,需要出入时,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如小鹅瘟和霍乱等,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样,既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蔓延,保护健康鹅,又能对患病鹅进行有效的治疗。
4.2 从水源上抓好防疫工作 鹅机体中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55%~75%,若长期饮水不足会使消化机能紊乱、生长停滞、母鹅换羽和停止产蛋、抵抗力下降。当鹅机体脱水20%会导致死亡。鹅场的池塘若是不流动的死水,或是雨水流入形成的,水的污染相对要严重,鹅群发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的几率就要多些。地下水源好的,基本上不用消毒。如果水源的污染程度较大时,则必须进行净化消毒。可采用沉淀法,根据明矾或硫酸铝入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可吸附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和细菌而沉降,得到比较清洁的水。水的消毒药品还有“百毒杀”和漂白粉等。
4.3 做好免疫接种和对症治疗 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鹅进行免疫接种(产蛋母鹅的小鹅瘟疫苗注射)和发病紧急接种(如雏鹅的小鹅瘟免疫血清注射),都是生产中经常采取的防治措施。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先接种健康鹅只,然后注射体质较差的,非健康鹅要延期注射。抓、放鹅时,动作要轻、慢,避免产生大的应激。
在鹅发病时,依据其行为症状和剖检时的病理变化快速确诊,选用合理的药物及时投药,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