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与就业

2014-09-27 12:42舒敏
南北桥 2014年5期

舒敏

【摘 要】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目前,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面对困难,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

【关键词】调整心态 做好准备 提高自信 敢于竞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70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3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3年还将有 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就业困难给个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反观现在大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求职的就业能力。在决定就业的因素中,心态成为一种主观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就业者的心态

企业录用大学生最看重的是其可塑性, 企业希望每个员工有一种主动的心态,主动关心企业的心态,主动工作的心态,主人翁的心态。而现在学生比较缺乏这种精神,许多企业对大学生在就业力缺乏的看法是——态度是最大问题,大学生缺乏主动心态很难得到企业青睐。所以,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就业前的心态调整,一个心态的转变。

1.心理调整与适应能力。有一颗平常心,可以从零做起,这往往是毕业生最难做到的,虚心的态度是极为缺乏的。现在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会,经常一到公司就想担当重要职位,但到公司才发现实际操作与课本学到的知识相差太多,什么都做不了,由此造成了广泛的心理焦虑。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但要正视现状,转变观念,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就业是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大学生要进行心理调整,克服就业焦虑心理,关键是要转变就业的思想观念。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明白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缺乏竞争意识,不再继续努力,也会失去这个工作。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确立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

只有正视就业压力,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我们知道适度的心理焦虑能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它可增强人的进取心。但是,如果心理过度焦躁、不安,自身又不能积极调整这些情绪,就会成为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就业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在求职的这一时期,是毕业生选择和被选择时期,也是毕业生存在较多就业心理问题的时期。常见有如下几种心理:(1)自卑心理。(2)焦虑心理。(3)怯懦心理。(4)依赖心理。(5)自负心理。在没有经过社会洗礼之前,许多学生自我认知并不准确,择业期望值很高,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往往会给人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有的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从而错过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调整就业心态的有效方法

焦虑心理会让大学生觉得紧张和担忧,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他们把握就业机会。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既要适当地放松自己,使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又要注意把握机会,不能让就业的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把握机会并不是越紧越好,就像我们手中的沙子,有时候你握得越紧,留下得就会越少,所以把握适度的焦虑和适度的放松,才能让自己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调整心态的方法有很多种:

1.自我反省。遇到困难要冷静思考,重新评价、定位自己。应当明确自己的择业方向、爱好、特点、性格、气质;多想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自己择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2.适度宣泄。因受到挫折而造成心理失衡时,可以向老师、朋友倾诉,或者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等活动。

3.正视现实。现实是客观的,对自已有利有弊,关键是怎样用“利”来消除“弊”。同时也要调整期望值。

4.敢于竞争。可以结合实际,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推荐自己,要敢想、敢说、敢干,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5.不怕挫折。遭受挫折后,别抱怨社会不公,自暴自弃、丧失信心。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找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去面对新的竞争。

6.心理体验。运用想象的方法来减轻焦虑,我们可以想象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而放任自己体验焦虑心理,同时随时提醒自己,焦虑心理虽然让自己不舒服,但没有多大危险性,至少不会致命,在想象中,我们就可以与焦虑共存了,另外,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也能够调整紧张情绪。

7.积极提高自己的技能。有的人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个人培训一下,甚至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于是,对业务技能采取回避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

任何职业,干好干长的前提都是精通业务,所谓行家里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让自己成为专家,也至少应该通晓常识,这样才能有信心和底气在所从事的职业里面站住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