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本刊顾问,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等职,十八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化对抗为对话》、《从心开始的脚步》等,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曾获中国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央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个口号,似曾相识却也新鲜,似很简单其实深刻,看看明白常常糊涂。
如果只讲“人人为我”,使不得!马克思、列宁都引用过狄德罗的话,人人围着转的大写的“我”,就像一架“发疯的钢琴”。钢琴发疯,节奏就乱了;人发疯,方寸就乱了;都发疯,世界就毁了,钢琴也没了声响,“我”也消失了。
如果都来“我为人人”,当然好!古人崇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情怀;今人更应向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精神。这才是动人心弦的召唤,是理想社会慷慨高歌的不懈追求。
毋庸讳言,这个慷慨高歌,当下还难以作为现实社会人人遵循的普遍要求。所以,应该两方面都讲——既要我为人人,也要人人为我,才比较全面可行。
其实,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耶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与我们今天讲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道理是相通的。
但孔子教诲、耶稣圣谕,在市场经济面前,都会遭遇“言者谆谆,闻者藐藐”的尴尬。市场经济中,每一经济的个体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每一真实的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由此演出了一部部剧烈竞争的活剧,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秩序,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效率至上的发展。但市场经济的求金逐利,难免让人迷心逐物。如果一切向钱看,就会把精神、信仰一概物化;如果人人向钱看,就会把诚信、道德统统抛弃。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家都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
怎么办?马克斯·韦伯倡导“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提出在基督教文明中推进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要靠一种“宗教精神的力量”来维持和制衡。据说这一套也曾管用,可是在华尔街鼓捣出的金融危机面前显然失灵了。电视剧《纸牌屋》更把金钱万能的勾当揭露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也不能不去面对:在资本盈利和个人谋利被激活后,如何把资本冲动与诚信道德、把物质追求与精神信仰成功结合的问题。市场经济不断给我们带来“财气”,也形成无所不在的“地气”。界定和处理人我关系,不能不接好这个地气。一个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作为其反映的价值观念体系,必须回应全社会的利益关切。
我们倡导的人我关系,光唱高调没有用,道德底线要守住,只能“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说起公私关系,无非八种情况: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们要提升常人,提倡善人,学习贤人,向往圣人;也要教育小人,揭露痞人,改造坏人,惩治罪人。鉴于日常的、多数的是常人,要做的“常事”,就是修身律己,平实做人;要说的“常理”,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该社会关爱人人,人人感恩社会,每一社会成员都充分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和谐,反过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守望相助,蔚然成风。如此良性循环,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化解了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人皆富起来——人人为我,人人皆君子——我为人人,就可以“君子以厚德载市场经济”。(责任编辑/吴文仙)
叶小文,本刊顾问,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等职,十八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化对抗为对话》、《从心开始的脚步》等,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曾获中国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央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个口号,似曾相识却也新鲜,似很简单其实深刻,看看明白常常糊涂。
如果只讲“人人为我”,使不得!马克思、列宁都引用过狄德罗的话,人人围着转的大写的“我”,就像一架“发疯的钢琴”。钢琴发疯,节奏就乱了;人发疯,方寸就乱了;都发疯,世界就毁了,钢琴也没了声响,“我”也消失了。
如果都来“我为人人”,当然好!古人崇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情怀;今人更应向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精神。这才是动人心弦的召唤,是理想社会慷慨高歌的不懈追求。
毋庸讳言,这个慷慨高歌,当下还难以作为现实社会人人遵循的普遍要求。所以,应该两方面都讲——既要我为人人,也要人人为我,才比较全面可行。
其实,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耶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与我们今天讲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道理是相通的。
但孔子教诲、耶稣圣谕,在市场经济面前,都会遭遇“言者谆谆,闻者藐藐”的尴尬。市场经济中,每一经济的个体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每一真实的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由此演出了一部部剧烈竞争的活剧,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秩序,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效率至上的发展。但市场经济的求金逐利,难免让人迷心逐物。如果一切向钱看,就会把精神、信仰一概物化;如果人人向钱看,就会把诚信、道德统统抛弃。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家都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
怎么办?马克斯·韦伯倡导“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提出在基督教文明中推进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要靠一种“宗教精神的力量”来维持和制衡。据说这一套也曾管用,可是在华尔街鼓捣出的金融危机面前显然失灵了。电视剧《纸牌屋》更把金钱万能的勾当揭露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也不能不去面对:在资本盈利和个人谋利被激活后,如何把资本冲动与诚信道德、把物质追求与精神信仰成功结合的问题。市场经济不断给我们带来“财气”,也形成无所不在的“地气”。界定和处理人我关系,不能不接好这个地气。一个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作为其反映的价值观念体系,必须回应全社会的利益关切。
我们倡导的人我关系,光唱高调没有用,道德底线要守住,只能“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说起公私关系,无非八种情况: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们要提升常人,提倡善人,学习贤人,向往圣人;也要教育小人,揭露痞人,改造坏人,惩治罪人。鉴于日常的、多数的是常人,要做的“常事”,就是修身律己,平实做人;要说的“常理”,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该社会关爱人人,人人感恩社会,每一社会成员都充分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和谐,反过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守望相助,蔚然成风。如此良性循环,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化解了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人皆富起来——人人为我,人人皆君子——我为人人,就可以“君子以厚德载市场经济”。(责任编辑/吴文仙)
叶小文,本刊顾问,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等职,十八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化对抗为对话》、《从心开始的脚步》等,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曾获中国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央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个口号,似曾相识却也新鲜,似很简单其实深刻,看看明白常常糊涂。
如果只讲“人人为我”,使不得!马克思、列宁都引用过狄德罗的话,人人围着转的大写的“我”,就像一架“发疯的钢琴”。钢琴发疯,节奏就乱了;人发疯,方寸就乱了;都发疯,世界就毁了,钢琴也没了声响,“我”也消失了。
如果都来“我为人人”,当然好!古人崇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情怀;今人更应向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精神。这才是动人心弦的召唤,是理想社会慷慨高歌的不懈追求。
毋庸讳言,这个慷慨高歌,当下还难以作为现实社会人人遵循的普遍要求。所以,应该两方面都讲——既要我为人人,也要人人为我,才比较全面可行。
其实,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耶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与我们今天讲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道理是相通的。
但孔子教诲、耶稣圣谕,在市场经济面前,都会遭遇“言者谆谆,闻者藐藐”的尴尬。市场经济中,每一经济的个体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每一真实的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由此演出了一部部剧烈竞争的活剧,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秩序,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效率至上的发展。但市场经济的求金逐利,难免让人迷心逐物。如果一切向钱看,就会把精神、信仰一概物化;如果人人向钱看,就会把诚信、道德统统抛弃。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家都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
怎么办?马克斯·韦伯倡导“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提出在基督教文明中推进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要靠一种“宗教精神的力量”来维持和制衡。据说这一套也曾管用,可是在华尔街鼓捣出的金融危机面前显然失灵了。电视剧《纸牌屋》更把金钱万能的勾当揭露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也不能不去面对:在资本盈利和个人谋利被激活后,如何把资本冲动与诚信道德、把物质追求与精神信仰成功结合的问题。市场经济不断给我们带来“财气”,也形成无所不在的“地气”。界定和处理人我关系,不能不接好这个地气。一个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作为其反映的价值观念体系,必须回应全社会的利益关切。
我们倡导的人我关系,光唱高调没有用,道德底线要守住,只能“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说起公私关系,无非八种情况: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们要提升常人,提倡善人,学习贤人,向往圣人;也要教育小人,揭露痞人,改造坏人,惩治罪人。鉴于日常的、多数的是常人,要做的“常事”,就是修身律己,平实做人;要说的“常理”,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该社会关爱人人,人人感恩社会,每一社会成员都充分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和谐,反过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守望相助,蔚然成风。如此良性循环,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化解了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人皆富起来——人人为我,人人皆君子——我为人人,就可以“君子以厚德载市场经济”。(责任编辑/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