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不停蹄”改善民生

2014-09-27 18:58岳振
当代贵州 2014年19期
关键词:贵州省贫困人口民生

岳振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才能有效改善民生。

民生事务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投资巨大,比如2012年贵州省完成各类民生支出达2157.04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8.4%;2013年计划投资550亿元为群众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际投资70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8%。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要以‘马不停蹄的步伐改善民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倍加关爱老人孩子、困难群众和返乡农民工,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首要民生:精准扶贫

扶贫,是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的核心目标。

“贵州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向贫困发起总攻,发展就是最大的扶贫,发展是解决贵州贫困的关键。”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日前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道出了贵州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任务。

扶贫是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2013年贵州首件“民生实事”提出“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完成的情况是,6个县172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

经过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1—2013年,贵州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22.2%,累计有14个重点县366个贫困乡实现“减贫摘帽”。

“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居2014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首。今年的目标是,新增8个县、95个乡镇“减贫摘帽”,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

跳出扶贫抓扶贫,扶贫需要大思路。今年1月4日至6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威宁县迤那镇调研时,首次提出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重要措施。当前,贵州省已经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全省11590个村都已派驻同步小康工作队,精准扶贫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协同共进。

精准扶贫的要义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需要对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等进行精准识别。贵州省已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县并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为“六个到村到户”帮扶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

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贵州省成立了“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组”。这个专题组发挥着“特攻队”作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号)于5月16日印发。该实施意见从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十五个方面对贵州扶贫开放工作进行了部署,并配套出台了《贵州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这份实施意见强调,从2014年起,对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扶贫导向考核,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评价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扶贫,更要扶教育

教育落后成为贵州“穷”的突出表现,“只有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割断贫困的世代传递。”近3年来,贵州投入1500亿元启动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和“9+3”计划,将计划用3—5年时间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再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教育搞上去。2013年,省级压缩5%行政经费共计5992万元,全部用于支持教育“9+3”计划。

在贵州,不少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欠缺,百姓对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期盼很高。作为全省民生实事之一,2013年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400所,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10万平方米。2014年,这项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其计划是,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8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2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

目前,贵州省教育厅已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2.82亿元,现已开工建设241所,开工率为61.6%,其中竣工24所,竣工率为6.14%。供2014年建设学生宿舍使用的10.6亿元资金已经下拨,共计实施项目749个,目前已开工建设658个,开工率87.85%,其中竣工148个,竣工率19.76%。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据贵州省教育厅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其中,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2014年为94万。建设800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列入今年贵州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中。

配备电脑、电话、电视机等设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可以让孩子们和远在他乡的父母视频聊天,孩子们也能在这个“家”里阅读、娱乐。留守儿童之家多作为农村中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各地投入力度较大。比如在大方县,2012年至今,已经建设了100多所留守儿童之家,县财政投入400万元统一配备了标牌、阅览桌椅、电子琴、篮球等设施,每所留守儿童之家有市级投入100万元配备电脑、电话等物品。

贵州省教育厅4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拟新建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818个,其资金来源是省级补助与自筹相结合。6月底,部分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陆续启动,预计9月份完成近60%的建设进度。

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在2014年贵州省“十件民生实事”中,住房保障工程也与扶贫直接相关。根据部署,贵州省今年要开工城镇保障房40万套、竣工1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5万户,建成扶贫生态移民房4.3万套。

“早安排、早部署、早开工”,提前完善项目土地、规划、施工等各项建设手续,贵州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14年项目于去年12月中旬提前开工。

务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村危房改造已于5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完成。2014年,务川将投入各级补助资金1761.95万元,对1800户危房进行改造。在锦屏县,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已分解落实到各乡镇,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受益群众将达5000余人。

安居方能乐业。作为我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在完成了自2008年以来的192.48万户后,贵州计划自2014年到2020年再改造完成农村危房178.63万户。

据《贵州扶贫生态移民规划(2012—2020)》,到2020年,贵州将建成1041个集中安置点,对全省47.7万户204.3万人实施搬迁,安置地以小城镇、产业园区为主。在该规划实施的前两年即2012、2013年,贵州省已搬迁贫困人口25万人,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302个,住房5.9万套,共投入资金49.33亿元。

贵州引导生态移民到城镇、产业园区、企业等地就业,将进城移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通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人均收入增加。2013年,全省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732元。截至目前,贵州搬迁移民中,97%的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实现就业,14.7万人参加新农合,5.5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4年,贵州省继续推进“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2014年年初至5月,“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6832户,共投入扶持资金 2.6亿元,带动就业3.6万人。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

按照工作计划,今年7月前,贵州要完成全省88个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及县域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为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省环保厅已制定并引发了《贵州省环境质量公示》、《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及公布办法》,目前,省环保厅每月10日在其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公开发布全省13个设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排名,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按月公布。

5月6日,《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该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5%以上。贵阳市、遵义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削减7%以上,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要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等民生建设方面,贵州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年底需要接受全省百姓检验。(责任编辑/喻丹)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才能有效改善民生。

民生事务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投资巨大,比如2012年贵州省完成各类民生支出达2157.04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8.4%;2013年计划投资550亿元为群众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际投资70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8%。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要以‘马不停蹄的步伐改善民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倍加关爱老人孩子、困难群众和返乡农民工,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首要民生:精准扶贫

扶贫,是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的核心目标。

“贵州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向贫困发起总攻,发展就是最大的扶贫,发展是解决贵州贫困的关键。”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日前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道出了贵州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任务。

扶贫是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2013年贵州首件“民生实事”提出“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完成的情况是,6个县172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

经过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1—2013年,贵州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22.2%,累计有14个重点县366个贫困乡实现“减贫摘帽”。

“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居2014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首。今年的目标是,新增8个县、95个乡镇“减贫摘帽”,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

跳出扶贫抓扶贫,扶贫需要大思路。今年1月4日至6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威宁县迤那镇调研时,首次提出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重要措施。当前,贵州省已经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全省11590个村都已派驻同步小康工作队,精准扶贫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协同共进。

精准扶贫的要义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需要对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等进行精准识别。贵州省已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县并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为“六个到村到户”帮扶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

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贵州省成立了“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组”。这个专题组发挥着“特攻队”作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号)于5月16日印发。该实施意见从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十五个方面对贵州扶贫开放工作进行了部署,并配套出台了《贵州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这份实施意见强调,从2014年起,对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扶贫导向考核,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评价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扶贫,更要扶教育

教育落后成为贵州“穷”的突出表现,“只有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割断贫困的世代传递。”近3年来,贵州投入1500亿元启动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和“9+3”计划,将计划用3—5年时间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再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教育搞上去。2013年,省级压缩5%行政经费共计5992万元,全部用于支持教育“9+3”计划。

在贵州,不少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欠缺,百姓对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期盼很高。作为全省民生实事之一,2013年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400所,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10万平方米。2014年,这项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其计划是,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8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2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

目前,贵州省教育厅已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2.82亿元,现已开工建设241所,开工率为61.6%,其中竣工24所,竣工率为6.14%。供2014年建设学生宿舍使用的10.6亿元资金已经下拨,共计实施项目749个,目前已开工建设658个,开工率87.85%,其中竣工148个,竣工率19.76%。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据贵州省教育厅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其中,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2014年为94万。建设800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列入今年贵州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中。

配备电脑、电话、电视机等设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可以让孩子们和远在他乡的父母视频聊天,孩子们也能在这个“家”里阅读、娱乐。留守儿童之家多作为农村中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各地投入力度较大。比如在大方县,2012年至今,已经建设了100多所留守儿童之家,县财政投入400万元统一配备了标牌、阅览桌椅、电子琴、篮球等设施,每所留守儿童之家有市级投入100万元配备电脑、电话等物品。

贵州省教育厅4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拟新建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818个,其资金来源是省级补助与自筹相结合。6月底,部分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陆续启动,预计9月份完成近60%的建设进度。

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在2014年贵州省“十件民生实事”中,住房保障工程也与扶贫直接相关。根据部署,贵州省今年要开工城镇保障房40万套、竣工1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5万户,建成扶贫生态移民房4.3万套。

“早安排、早部署、早开工”,提前完善项目土地、规划、施工等各项建设手续,贵州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14年项目于去年12月中旬提前开工。

务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村危房改造已于5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完成。2014年,务川将投入各级补助资金1761.95万元,对1800户危房进行改造。在锦屏县,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已分解落实到各乡镇,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受益群众将达5000余人。

安居方能乐业。作为我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在完成了自2008年以来的192.48万户后,贵州计划自2014年到2020年再改造完成农村危房178.63万户。

据《贵州扶贫生态移民规划(2012—2020)》,到2020年,贵州将建成1041个集中安置点,对全省47.7万户204.3万人实施搬迁,安置地以小城镇、产业园区为主。在该规划实施的前两年即2012、2013年,贵州省已搬迁贫困人口25万人,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302个,住房5.9万套,共投入资金49.33亿元。

贵州引导生态移民到城镇、产业园区、企业等地就业,将进城移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通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人均收入增加。2013年,全省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732元。截至目前,贵州搬迁移民中,97%的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实现就业,14.7万人参加新农合,5.5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4年,贵州省继续推进“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2014年年初至5月,“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6832户,共投入扶持资金 2.6亿元,带动就业3.6万人。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

按照工作计划,今年7月前,贵州要完成全省88个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及县域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为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省环保厅已制定并引发了《贵州省环境质量公示》、《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及公布办法》,目前,省环保厅每月10日在其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公开发布全省13个设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排名,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按月公布。

5月6日,《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该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5%以上。贵阳市、遵义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削减7%以上,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要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等民生建设方面,贵州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年底需要接受全省百姓检验。(责任编辑/喻丹)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才能有效改善民生。

民生事务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投资巨大,比如2012年贵州省完成各类民生支出达2157.04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8.4%;2013年计划投资550亿元为群众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际投资70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8%。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要以‘马不停蹄的步伐改善民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倍加关爱老人孩子、困难群众和返乡农民工,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首要民生:精准扶贫

扶贫,是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的核心目标。

“贵州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向贫困发起总攻,发展就是最大的扶贫,发展是解决贵州贫困的关键。”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日前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道出了贵州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任务。

扶贫是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2013年贵州首件“民生实事”提出“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完成的情况是,6个县172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

经过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1—2013年,贵州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22.2%,累计有14个重点县366个贫困乡实现“减贫摘帽”。

“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居2014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首。今年的目标是,新增8个县、95个乡镇“减贫摘帽”,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

跳出扶贫抓扶贫,扶贫需要大思路。今年1月4日至6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威宁县迤那镇调研时,首次提出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重要措施。当前,贵州省已经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全省11590个村都已派驻同步小康工作队,精准扶贫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协同共进。

精准扶贫的要义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需要对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等进行精准识别。贵州省已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县并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为“六个到村到户”帮扶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

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贵州省成立了“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组”。这个专题组发挥着“特攻队”作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号)于5月16日印发。该实施意见从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十五个方面对贵州扶贫开放工作进行了部署,并配套出台了《贵州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这份实施意见强调,从2014年起,对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扶贫导向考核,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评价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扶贫,更要扶教育

教育落后成为贵州“穷”的突出表现,“只有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割断贫困的世代传递。”近3年来,贵州投入1500亿元启动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和“9+3”计划,将计划用3—5年时间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再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教育搞上去。2013年,省级压缩5%行政经费共计5992万元,全部用于支持教育“9+3”计划。

在贵州,不少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欠缺,百姓对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期盼很高。作为全省民生实事之一,2013年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400所,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10万平方米。2014年,这项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其计划是,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8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2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

目前,贵州省教育厅已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2.82亿元,现已开工建设241所,开工率为61.6%,其中竣工24所,竣工率为6.14%。供2014年建设学生宿舍使用的10.6亿元资金已经下拨,共计实施项目749个,目前已开工建设658个,开工率87.85%,其中竣工148个,竣工率19.76%。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据贵州省教育厅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其中,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2014年为94万。建设800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列入今年贵州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中。

配备电脑、电话、电视机等设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可以让孩子们和远在他乡的父母视频聊天,孩子们也能在这个“家”里阅读、娱乐。留守儿童之家多作为农村中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各地投入力度较大。比如在大方县,2012年至今,已经建设了100多所留守儿童之家,县财政投入400万元统一配备了标牌、阅览桌椅、电子琴、篮球等设施,每所留守儿童之家有市级投入100万元配备电脑、电话等物品。

贵州省教育厅4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拟新建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818个,其资金来源是省级补助与自筹相结合。6月底,部分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陆续启动,预计9月份完成近60%的建设进度。

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在2014年贵州省“十件民生实事”中,住房保障工程也与扶贫直接相关。根据部署,贵州省今年要开工城镇保障房40万套、竣工1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5万户,建成扶贫生态移民房4.3万套。

“早安排、早部署、早开工”,提前完善项目土地、规划、施工等各项建设手续,贵州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14年项目于去年12月中旬提前开工。

务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村危房改造已于5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完成。2014年,务川将投入各级补助资金1761.95万元,对1800户危房进行改造。在锦屏县,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已分解落实到各乡镇,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受益群众将达5000余人。

安居方能乐业。作为我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在完成了自2008年以来的192.48万户后,贵州计划自2014年到2020年再改造完成农村危房178.63万户。

据《贵州扶贫生态移民规划(2012—2020)》,到2020年,贵州将建成1041个集中安置点,对全省47.7万户204.3万人实施搬迁,安置地以小城镇、产业园区为主。在该规划实施的前两年即2012、2013年,贵州省已搬迁贫困人口25万人,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302个,住房5.9万套,共投入资金49.33亿元。

贵州引导生态移民到城镇、产业园区、企业等地就业,将进城移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通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人均收入增加。2013年,全省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732元。截至目前,贵州搬迁移民中,97%的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实现就业,14.7万人参加新农合,5.5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4年,贵州省继续推进“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2014年年初至5月,“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6832户,共投入扶持资金 2.6亿元,带动就业3.6万人。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

按照工作计划,今年7月前,贵州要完成全省88个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及县域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为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省环保厅已制定并引发了《贵州省环境质量公示》、《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及公布办法》,目前,省环保厅每月10日在其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公开发布全省13个设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排名,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按月公布。

5月6日,《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该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5%以上。贵阳市、遵义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削减7%以上,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要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等民生建设方面,贵州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年底需要接受全省百姓检验。(责任编辑/喻丹)

猜你喜欢
贵州省贫困人口民生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隐形贫困人口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