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金融的特点及其效应评析

2014-09-26 18:57李政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5期
关键词:民间金融规范化监管

李政宁

摘 要:近年来,中国民间金融同渐活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这些资金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民间金融的无序发展,给金融和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此,研究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和规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民间金融;规范化;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131-02

一、中国民间金融的特征

1.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具有私人性质且不具有派生存款的能力。中国民间金融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居民的工资收入,农民的劳动收入,个体、私营企业收入、走私贩毒等所得非法收入,国外汇入的各种货币形成的收入以及其他的各种黑钱。从来源的结构来看,居民的工资收入、农民劳动收入在参与金额中所占比重有下降的趋势,而其他成分的收入在参与金额中所占比重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收入。其中,自有资金占绝大部分,借贷资金占很小比重。私人之间的借贷主要来源于扣除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经营需要后剩余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民间金融的资金供给范围比较狭窄。从规模上看,民间金融的资金只是整个社会总资金的一部分。从运行机制的复杂程序上看,相较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民间金融的资金不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所以民间资金供给的弹性为零,上述的民间资金来源直接构成民间资金的供给。

2.民间金融具有低成本和高度灵活性。民间金融对违约者有着源于血缘、亲缘、地域的强硬的道德约束,该约束会使债务方不会轻易违约。违规者将会因恶劣的信用受到唾弃乃至排斥,甚至还会收到暴力危害的威胁。因此,债务方履约的程度很高,民间金融促使了社会人员在正常情况下自我服从,自我约束,节省了社会成员之间协调和监控的成本。同时,非正规金融活动多在“圈子”内进行,彼此知根知底,容易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信息对称可以省去大量的调研费用和审核批准程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民间金融多为信用贷款,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一般不需要抵押物,也无需担保,风险防范以亲朋好友获取的信息为保证。大部分民间借贷手续简便,一般只打借条,借据上只列出借贷双方姓名和金额,利率由口头协商或随行就市,期限大多较短且不确定,债权方可随时收回贷款。这种状况符合个体私营经济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成为个体工商户和初创中小企业理想的融资途径。

3.民间金融具有特定区域的特性。非正规金融的组织结构都非常简单,其业务活动只能针对特定的区域,如邻里,同一个镇,同一个社区或者同一个行业展开。每一个非正规金融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客户群,省去了正规金融贷款前的异常繁冗的前期工作,极大地方便了交易双方,促使了社会分工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但针对特定客户的开展业务也造成非正规金融的市场区域化,形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4.民间金融日渐组织化。曾经一度,非正规金融都以各种隐蔽的方式从事交易活动。开放市场经济以后,民间融资普遍存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得到窄幅的法律地位。非正规金融市场逐渐浮出水面。目前参加民间融资的对象包括融资中介、信用担保中介、企业、个体经营户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有组织的民间金融活动,如企业集资、合股行为。一些地区广泛存在信息公司、互助基金会及地下钱庄等民间融资中介。甚至中国部分商业银行推出了个人委托贷款新业务,有资金的个人可以将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挑选放贷对象代为放款。在银行的中介下,民间为此展开的二级中介活动更加频繁,方式更加公开化。

二、民间金融对经济发挥的积极作用

1.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尚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似乎有些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节奏。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的金融抑制、信贷配给和所有制歧视等问题都没有解决,没有能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信贷体系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民营中小企业饱受官方信贷配给之苦时,民间金融却伸出了援助之手,很大程度上肩负起了为其提供富有弹性的信贷供给重担。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偏好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申请贷款的审批历来十分艰辛。即使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处于初创和成长期的民营企业也基本不可能或者很难能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仅仅依靠企业主自身的财富积累和企业内部融资是相当困难的。民间金融作为官方金融的有效补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途径,而民间金融市场则充当起了为民营企业输血的角色,极大地拓宽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民间金融机构的高利率水平对于民间资本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吸引着大量民间闲散资金涌向民间金融市场,为民间金融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造血”的动力。这样,民间金融和民营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并且共同成长。因此,民间金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2.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在中国,除了国有资本和跨国资本以外,民间资本的作用已不容小视,它作为第三支力量越来越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财富积累越来越多,民间闲置资本积累的存量也相当巨大。理财概念在当今生活中被广泛的传播,这些闲散的资金不受官方金融的控制,必然寻找其合理出路。民间金融市场中高息的诱惑无疑是其最佳招牌,民间资本也获得了新的投资渠道,不仅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民间金融扩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进而保障了民间金融自身的资金供给。

3.有利于强化企业信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的偏好是一个长期难以改变的现象,而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属性就直接导致整个融资活动最后的承担人还是政府,政府的信用错位使企业自身信用被极度弱化。企业贷款行为应该以企业信用为基础,而政府在过程中的信用错位致使企业信用弱化甚至丧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民间金融能利用其独立的产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弱化循环,形成真正的银行信用,在硬性约束的基础上制约企业,使企业信用得以强化。商业银行利用“存贷挂钩、利率浮动”的方式贷款,企业贷款越多,利率越低。企业申请贷款时,银行根据其现金流进行财务分析,判断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数据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时,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进行非数据调查获得“软信息”。在此基础上,留存企业信用档案,一旦出现逾期无力偿还的记录,再次贷款的可能性则极低,信用档案中记录越好利率越低。这个过程中,企业信用不断强化,有效地克服了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endprint

4.有利于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独立产权的民间金融可以作为官方金融的必要补充,促进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均衡,金融市场也出现二元现象,而正是这种不均衡现象的出现让民间金融具备了有利于自身的外部环境。另外,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将长期存在,数量巨大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商户是民间金融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原动力。在民间金融内部不断完善产权形式、经营方式和信用制度的同时,也无形中带动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

三、民间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民间金融的逐利本性,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民间金融的本质是追逐受益最大化,加之自发性、松散性和信息滞后性特点,必然只关注利润收益,而漠视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形成冲击,加大了地区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难度。如近几年来国家已明令严格控制小煤矿、电石、铁合金等高载能高污染企业,但在行业高额回报的刺激下,这些企业受民间金融扶持而屡禁不止,直接削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2.民间金融分割了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影响金融稳定。民间金融机构未经银监局批准以存款利率比银行基准利率高18.56个百分点的利率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严重冲击了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市场份额。2007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同比回落7.81个百分点,成为2003年以来储蓄存款增速水平最低的年份,主要原因是民间金融市场吸引了居民闲置资金大量投入。储蓄存款的下降,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积累,对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信贷支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3.大量地下民间融资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税务部门对从事民间融资机构主要采取定额征收方式进行征收,只能收缴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民间金融机构的税款,对从事民间金融但未办理注册手续的机构、个人无法进行征收;一些机构在许可经营范围之外从事民间金融活动,形成事实偷税;民间金融机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导致了储蓄利息所得税流失。

4.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可能触发民间金融存在的薄弱链条,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逆转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有赖于民间金融“输血”的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导致资金供应链断裂,将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5.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及其制度变迁。从国家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来看,新的正规金融制度必须正视非正规金融制度所导致的利益格局,但目前正规金融体系对于民间金融市场做出的反应调整有限,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持续弱化,不利于正规金融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蕾.中国民间金融走势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3):25-30.

[2] 卢慧.经济增长与民间金融发展:市场化制度的转轨[J].财经论丛,2008,(2):43-51.

[3] 崔荫.中国民间金融发展原因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6):62-64.

[4] 苑德军.民间金融的外延、特征与优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45-49.

[责任编辑 吴明宇]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间金融规范化监管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社交借贷的风险管理与借鉴意义
民间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有效性研究
民间金融视角下湖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的思考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