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科技需求与政策

2014-09-26 04:08孙宝华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成果政策

孙宝华

摘 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水平不高。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农业产业化也在不断走上正轨。科学技术是当下国际竞争的核心,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科学的科技政策,还需要有完善的科技体系。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科技需求;政策;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5-0159-02

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

1.1 食品安全的科技需求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保证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食品安全,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现代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利润回报普遍较低,整体生产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想实现食品安全,就需要先进科技提供有效的保障。

1.2 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需求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依靠理论培训、广泛宣传、实践指导等方式,使农业科学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应用和实践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形成后,农业科技推广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大型支柱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为农村基层农户提供了相关的农业信息和技术。因此,要按照产业化的需要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的领域,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1.3 建立农业技术市场的科技需求

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市场体系,把农业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的发展水平较低,市场交易行为较为零散且不规范,缺乏有关农业技术市场方面的政策、法规制约,组织管理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建立先进、规范、有序、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技术市场的要求。

1.4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的科技需求

我国农业产业化要想与科学技术有效融合,就需各级政府在农业科技政策方面的有效扶持,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国家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应注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大型支柱企业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创新;②对在农业产业化实践方面进行最前沿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要制订一定的鼓励政策,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确保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存在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2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科技问题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农业科技为农业生产所作的贡献已经提高到了6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为农业生产所作的贡献大都在8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90%.竞争机制不健全、生产随意性较大等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商品市场化程度较低。产品找不到市场,生产后得不到利益,科技成果与生产很难融合,同样也无法让我国的农业产品进入市场,导致出现了科技成果无法进行实践应用的现象。

2.2 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合理、有效的经营模式和投入模式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这主要是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不足所致。我国的农业投资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却一直得不到保证。当前,我国在机制创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重大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再加上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方面的进程比较缓慢,同时,我国的农业环境方面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与绿色农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2.3 农业科技研发人才不足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对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文化的人员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大。但是,当前我国严重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对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供不应求,这成为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出现这一障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①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人才数量较少。虽然我国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了科技人员的整体待遇,但是,在基层从事农村科技推广人员的薪金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②农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的人才队伍中,大多是传统农业方面的人才,新兴学科的人才数量较少。

3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研究

3.1 调整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要加快科技农业的发展速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①合理调整科技发展政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农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要以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推动科技政策不断创新和完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的方向,制订合理、可行的科技研究和推广政策,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理念。②改变技术研发方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科技含量,优先发展绿色农业,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做好保障。

3.2 切实改革农业科技体制

在建立并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体系时,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资源要想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需要通过研发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养,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市场在农业技术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作用,扶持大型支柱企业进一步发展。②建立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各地方组织和科研院所为辅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制订科学的科技服务方案,形成健康、合理运行的科技服务机制。

3.3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就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增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用的意识。现代先进科技有效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实现过程,应把研发后的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农业生产实践,把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起来。②建立并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运用的平台。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应用平台建设,稳步提高其服务功能。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导向作用,确保农业科技切实、有效地作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并联合大型支柱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平台的建设。endprint

摘 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水平不高。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农业产业化也在不断走上正轨。科学技术是当下国际竞争的核心,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科学的科技政策,还需要有完善的科技体系。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科技需求;政策;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5-0159-02

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

1.1 食品安全的科技需求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保证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食品安全,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现代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利润回报普遍较低,整体生产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想实现食品安全,就需要先进科技提供有效的保障。

1.2 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需求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依靠理论培训、广泛宣传、实践指导等方式,使农业科学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应用和实践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形成后,农业科技推广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大型支柱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为农村基层农户提供了相关的农业信息和技术。因此,要按照产业化的需要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的领域,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1.3 建立农业技术市场的科技需求

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市场体系,把农业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的发展水平较低,市场交易行为较为零散且不规范,缺乏有关农业技术市场方面的政策、法规制约,组织管理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建立先进、规范、有序、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技术市场的要求。

1.4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的科技需求

我国农业产业化要想与科学技术有效融合,就需各级政府在农业科技政策方面的有效扶持,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国家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应注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大型支柱企业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创新;②对在农业产业化实践方面进行最前沿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要制订一定的鼓励政策,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确保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存在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2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科技问题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农业科技为农业生产所作的贡献已经提高到了6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为农业生产所作的贡献大都在8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90%.竞争机制不健全、生产随意性较大等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商品市场化程度较低。产品找不到市场,生产后得不到利益,科技成果与生产很难融合,同样也无法让我国的农业产品进入市场,导致出现了科技成果无法进行实践应用的现象。

2.2 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合理、有效的经营模式和投入模式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这主要是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不足所致。我国的农业投资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却一直得不到保证。当前,我国在机制创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重大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再加上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方面的进程比较缓慢,同时,我国的农业环境方面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与绿色农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2.3 农业科技研发人才不足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对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文化的人员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大。但是,当前我国严重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对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供不应求,这成为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出现这一障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①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人才数量较少。虽然我国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了科技人员的整体待遇,但是,在基层从事农村科技推广人员的薪金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②农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的人才队伍中,大多是传统农业方面的人才,新兴学科的人才数量较少。

3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研究

3.1 调整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要加快科技农业的发展速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①合理调整科技发展政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农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要以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推动科技政策不断创新和完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的方向,制订合理、可行的科技研究和推广政策,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理念。②改变技术研发方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科技含量,优先发展绿色农业,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做好保障。

3.2 切实改革农业科技体制

在建立并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体系时,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资源要想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需要通过研发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养,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市场在农业技术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作用,扶持大型支柱企业进一步发展。②建立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各地方组织和科研院所为辅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制订科学的科技服务方案,形成健康、合理运行的科技服务机制。

3.3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就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增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用的意识。现代先进科技有效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实现过程,应把研发后的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农业生产实践,把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起来。②建立并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运用的平台。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应用平台建设,稳步提高其服务功能。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导向作用,确保农业科技切实、有效地作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并联合大型支柱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平台的建设。endprint

摘 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水平不高。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农业产业化也在不断走上正轨。科学技术是当下国际竞争的核心,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科学的科技政策,还需要有完善的科技体系。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科技需求;政策;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5-0159-02

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

1.1 食品安全的科技需求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保证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食品安全,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现代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利润回报普遍较低,整体生产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想实现食品安全,就需要先进科技提供有效的保障。

1.2 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需求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依靠理论培训、广泛宣传、实践指导等方式,使农业科学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应用和实践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形成后,农业科技推广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大型支柱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为农村基层农户提供了相关的农业信息和技术。因此,要按照产业化的需要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的领域,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1.3 建立农业技术市场的科技需求

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市场体系,把农业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的发展水平较低,市场交易行为较为零散且不规范,缺乏有关农业技术市场方面的政策、法规制约,组织管理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建立先进、规范、有序、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技术市场的要求。

1.4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的科技需求

我国农业产业化要想与科学技术有效融合,就需各级政府在农业科技政策方面的有效扶持,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国家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应注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大型支柱企业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创新;②对在农业产业化实践方面进行最前沿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要制订一定的鼓励政策,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确保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存在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2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科技问题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农业科技为农业生产所作的贡献已经提高到了6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为农业生产所作的贡献大都在8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90%.竞争机制不健全、生产随意性较大等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商品市场化程度较低。产品找不到市场,生产后得不到利益,科技成果与生产很难融合,同样也无法让我国的农业产品进入市场,导致出现了科技成果无法进行实践应用的现象。

2.2 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合理、有效的经营模式和投入模式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这主要是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不足所致。我国的农业投资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却一直得不到保证。当前,我国在机制创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重大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再加上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方面的进程比较缓慢,同时,我国的农业环境方面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与绿色农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2.3 农业科技研发人才不足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对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文化的人员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大。但是,当前我国严重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对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供不应求,这成为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出现这一障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①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人才数量较少。虽然我国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了科技人员的整体待遇,但是,在基层从事农村科技推广人员的薪金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②农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的人才队伍中,大多是传统农业方面的人才,新兴学科的人才数量较少。

3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研究

3.1 调整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要加快科技农业的发展速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①合理调整科技发展政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农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要以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推动科技政策不断创新和完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的方向,制订合理、可行的科技研究和推广政策,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理念。②改变技术研发方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科技含量,优先发展绿色农业,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做好保障。

3.2 切实改革农业科技体制

在建立并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体系时,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资源要想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需要通过研发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养,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市场在农业技术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作用,扶持大型支柱企业进一步发展。②建立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各地方组织和科研院所为辅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制订科学的科技服务方案,形成健康、合理运行的科技服务机制。

3.3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就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增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用的意识。现代先进科技有效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实现过程,应把研发后的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农业生产实践,把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起来。②建立并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运用的平台。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应用平台建设,稳步提高其服务功能。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导向作用,确保农业科技切实、有效地作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并联合大型支柱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平台的建设。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成果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