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芝,崔宗超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
目前全国都在倡导市民低碳出行,济源是全河南省唯一一个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构筑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的低碳发展支撑体系,济源市交通运输局、济源市科技局、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参与了济源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与建设。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南邻黄河,北依太行、王屋二山,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神话故事的发祥地,是河南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之一、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88%,人口68万。
在济源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济源市交通局紧紧围绕“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工作目标,凝神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保持了济源交通运输工作在全市各行业和全省同行业中的先进位次。公路建设从2007年至2009年在全省连续实现“三个率先”: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率先实现镇镇通高速公路、率先实现组组通硬化路。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358公里,形成了“十”字形高速公路网、“一环二纵四横”干线公路网和市镇村三级新农村公路网网网相连的大交通格局,并分别于2007年至2009年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镇镇通高速公路和居民组组组通硬化路。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100公里,二广高速公路、长济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内“十”字交汇,形成了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两条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内共设有5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全市11个镇、5个办事处20分钟内均可通达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共6条,通车总里程279公里,覆盖全市城乡。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979公里。其中,县乡公路29条通车里程563公里,行政村水泥(油)路里程2416公里。
济源市共有道路客运经营企业4家,客运班线96条,客车429台,采用柴油动力;出租公司3家,出租车848辆,采用燃气动力;货物运输企业19家,货运汽车9445辆,同样全部采用能柴油动力。货运车辆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车辆分布情况统计
济源市现有社会车辆小轿车4万余辆,绝大部分为汽油动力。
以上车辆运行能耗是济源市交通运输能耗及碳排放主要部分。另外,交通工程建设能耗及济源市交通运输局办公能耗也是济源市交通行业能耗组成部分。
根据交通运输部碳排放测算方法使用如下模型测算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碳排放量
式中:C—CO2排放量
Ai—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费量
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
EFi=低位发热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碳转化系数[1]
其中各参数取值如表2所示。
表2 各种燃料类型的碳排放因子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如下:
1)出租车按每日耗天然气40立方米计算碳排放量
2)客运车辆按满员每日消耗柴油60升计算碳排放量
3)货运车辆按不同载重计算每日碳排放
综上所述,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每日碳排放量合计约为1069(tCO2)。
按照交通运输能耗和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和情景参数,计算得到不同情景下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2014年和2015年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水平如表3示。
表3 各情景下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和碳排放情况
预测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下,由于保持现有的单耗水平、碳排放强度水平和交通运输结构,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能耗和碳排放总量急剧上涨,2014年、2015年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将分别达到45.55万吨标煤、52.48万吨标煤,相较于2010年分别增加113.03%和145.43%。相应地,2014年、2015年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97.47万吨、112.37万吨,相较于2010年分别增加114.41%和147.19%。
在低碳情景下,随着新能源车船的推广使用,运输结构的优化,以及其他低碳交通措施的实施,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单位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持续下降。2014年、2015年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将分别达到38.06万吨标煤、42.31万吨标煤,相较于基准情景分别下降16.43%和19.37%,实现CO2减排17.03%和20.04%。
在强化低碳情景下,随着低碳交通措施实施力度的加大,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单位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进一步下降,新能源车船更加普遍,运输结构更加优化。2014年、2015年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将分别达到36.35万吨标煤和40.33万吨标煤,相较于基准情景分别下降20.19%和23.15%,实现CO2减排20.83%和23.86%,如图1所示。
从不同情景下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预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效果的因素可以分解为交通运输单耗水平的下降、运输方式与结构的改变(包括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的变化)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三个方面,据此分别统计不同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2],如图2所示。
图1 2014年、2015年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和碳排放情况
图2 2015年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潜力
图3 2015年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减排潜力
根据不同因素对济源市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水平降低的贡献,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单耗水平的下降贡献了节能减排总量的30%左右,而运输结构的改变贡献了节能减排总量的60%左右。另外,随着替代燃料技术的成熟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实现了10%左右的节能减排贡献[3]。2015年济源市交通运输行业减排潜力,如图3所示。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交通运输行为节能减排的“十二五”规划要求,济源市将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核心,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抓手,以运输通道资源优化配置、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以智能交通引领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特色,以低碳综合运输体系、低碳交通基础设施、低碳交通运输装备、低碳交通运输组织模式、低碳智能交通信息工程、引导改变出行方式选择、低碳交通能力建设等领域为重点,着力构建通畅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探索出适宜的中小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4]。
项目建设中重点为运输装备节能减排:更换低碳能源客运车辆实现节能减排、监管货运车辆能耗实现节能减排、运输组织服务节能减排、降低出租车空驶率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公交实载率实现公交快速通行实现节能减排、车辆出行引导提倡绿色驾驶实现节能减排、物流产业化实现节能减排。济源市行业低碳管理:交通运输局设立制度明确责任实现节能减排;交通运输局网上办公实现节能减排;行业碳排放数据专业核算、科学管理辅助节能减排;建立企业碳排放规划交流平台实现节能减排;企业低碳技术交流平台建设等。
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建设济源市交通运输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所有系统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为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化管理与未来的低碳建设规划提供支持。
到2015年,基本建成支持豫西北、服务晋东南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基地,综合运输体系更加完善,运输效率明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更加低碳;交通装备现代化、节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比重明显提高;运输组织不断优化;“智慧济源”建设促进智能交通信息化应用不断加大,智能交通引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显现成效;低碳交通能力建设更加显著;交通运输生产、运营、消费各个环节碳排放强度逐步降低,节能减排意识和低碳运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交通运输低碳排放特征初步显现[5]。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求、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
济源市交通运输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包括统一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交通运输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整合济源市交通运输局现有全部系统、在建系统,以及规划中未来将要建设的信息系统。现有系统包括门户网站1个(即,济源市交通运输网)、业务应用系统10个(即,标准协同式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危货GPS卫星定位系统、道路运输长途客车GPS监控定位系统、小浪底库区张岭码头卫星定位及卫星监控系统、河南省航务海事工作目标考核系统、内河船员考试发证管理系统、船舶登记管理系统、交通驾校业务管理系统、农村公路通达信息管理系统、河南省路政信息管理平台)、视频监控系统4个,超限站及公路局办公区和家属区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运输局天坛南路办公区视频监控系统、环球集团长途站视频监控系统、海事局水上安全监控指挥系统[6]。
按照济源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结合济源市的经济、资源、政策以及技术环境,分析济源市“十二五”期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3.3.1 发展低碳综合运输体系
1)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强调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优化配置和衔接配合,优化铁路、水运和公路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提高综合运输网络整体通行能力和组合效率。
2)优化客货站场布局,注重不同运输方式衔接。针对不同区域的客货运输需求,着力优化客货站场布局,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发展,以客货站场为节点统筹规划综合集疏运网络,实现客货运输便捷化,客运的“零距离换乘”和物流的“无缝衔接”,体现综合运输体系系统化、一体化[7]。
3)发挥铁路水路运输优势,提高运输比重。济源是豫西北门户和晋煤外运重要通道,济源市将着力优化运输结构,加大铁路投入,以小浪底库区航道为依托,建立区域性港口,加强公、铁、水运输衔接配合,通过发挥铁路、水路运输优势,增加铁路、水路运输量比重,降低能源消耗。
4)贯彻落实公交优先理念,优化自行车出行环境。济源市地处平原区,城市规模不大以及老城区道路较窄的特点,积极优化自行车出行环境,结合新区建设设置更多的自行车专用通道,为自行车使用者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工程,建立绿色出行理念,有效降低城市交通能耗。
3.3.2 建设低碳交通基础设施
1)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在交通建设领域的研发推广。在济源市未来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温拌、厂拌沥青冷再生技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要加大科技投入,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
2)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构建绿色、生态型运输站场。在未来的客货站场规划和设计、建设中,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环保理念,对与环境相关的光、气、音、物、水等进行有效处理,加强吸音、反光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等,并通过功能健全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加强节能降耗。
3)加强公路管理养护,探索固碳增汇新途径。济源市的公路通行环境多次受到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表彰,被赞誉为可全天候迎检的排头兵,未来将继续坚持把公路作为城市名片进行高标准管理。
3.3.3 推广低碳交通运输装备
1)加速老旧车辆淘汰与更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不符合要求或达不到限值指标的车辆,不得从事营运。大力推行营运车辆“油改气”工作,推广双燃料、低能耗车辆的应用,优化能源消耗结构,有效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2)推进船舶结构调整,优化运力结构。随着小浪底库区航道的完善和客货运输的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船舶,淘汰座位少、油耗高、污染大的老旧船舶,通过优化船舶结构,提高船舶实载率,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推行绿色驾驶培训设备,推进驾培行业节能降碳。济源市将对全市8所驾校的所有教练车推行“油改气”,同时推广驾驶培训采用模拟装置和技术,建立驾培模拟器的监察管理体系。研究制定汽车驾驶员培训模拟器配置和教学管理相关规定及使用要求,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下促进驾培节能减排。
4)推动绿色维修技术应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技术状况的逐渐下降,油耗会逐渐上升。车辆在维修过程中推行低污染、低排放技术,改造运用节能维修设备,推广实施烤漆房“油改电”,推动“绿色维修”技术应用,加强对废包装物、废电池、废轮胎及废配件的统一回收,促进废物的循环利用,使维修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传统维修向现代集约化方式转变。
3.3.4 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
1)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在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的总领下,济源将继续推进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优化城乡客运服务线网布局和站场布局,城际间、县乡间、新型农村社区间客运实现公交化、网络化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同时,大力发展城际公共交通,实现客运“零换乘”,切实实现中原城市群“九市同城”的战略构想。
2)建设低碳物流统一配送网络。济源市积极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运输组织模式,对中小运输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推进货物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3)发展公铁、公水联运。未来济源市将改变以公路为主导的运输模式,积极发展铁路、水路运输,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打造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的低碳运输服务体系,促进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和旅客运输的“零距离换乘”,提高运输组合效率。
3.3.5 引导改变公众方式选择
1)转变交通运输消费观念。通过媒体、网站、公益活动、培训班等方式对广大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与培训,加强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全社会参与意识,倡导“低碳出行”理念,如开展每周少开一天车、“无车日”、自行车上班等活动[8]。
2)倡导节能低碳驾驶技术。驾驶员的操作方式和技能可对车辆油耗产生明显影响,掌握有关节能驾驶技术、养成良好驾驶习惯,能够有效降低汽车油耗。
3.3.6 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依靠交通信息化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一方面可以直接大幅提高交通效率,可以使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0%~30%,使燃油消耗降低25%~50%。因此,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快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可促进向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方向发展。
1)完善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济源市将积极推广和完善公共交通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搭建智能交通调度与指挥中心,实现对全市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全面监测,提供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管理。
2)推行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济源市将加快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建设与实施,提高高速公路出入口通行效率,加快ETC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减少收费过程中由于车辆低速、怠速行驶造成的能源浪费和排放。
3)推进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济源市将积极建设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平台,为公众提供客运信息、货运信息、驾培咨询、公交出租查询、道路状况、旅游信息、汽车救援维修等服务。
4)推行自动化执法与监察系统。济源市将通过路上不停车自动称重预检设备、源头治超自动称重设备、移动稽查设备及综合执法系统,实现对辖区违规运营、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打造高效低碳的道路运输体系。
5)建设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济源市将按照省运输局统一部署,在全市货运信息部推广“八挂来网”,构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6)电子政务系统。济源市交通运输局将在各二级机构推进网络自动化办公,建设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包括公路建设、港航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对外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等业务以及内部的文件上传下达,办公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与调配。
近年来,济源市正在倡导市民低碳出行,济源也是全河南省唯一一个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而为公交车配备的“黄金搭档”: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也刚刚建成,弥补乘客下车后无法到达的“最后一公里”。
手机刷卡乘坐公交系统的投入使用,是在公共交通智能化方面取得的一个新的突破。济源市交通局与多家公司合作,市内公交车全部安装了新型高端IC卡机,乘客通过办理交通IC卡或者换取联通手机的射频卡,即可刷卡乘坐市区公交车、出租车,以及骑乘公共自行车,真正实现城市交通一卡通,为广大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平台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济源市各个方面交通运输数据的统一储存,统一管理,横向联系,深度挖掘,构筑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发展支撑体系,为济源市交通运输局实现低碳建设规划与决策提供支持。
[1]卫蓝,包路林.北京低碳交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措施建议[J].公路,2011(5):51-52.
[2]王光荣.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简论[J].前沿,2011(13):20-21.
[3]陈飞,诸大建,许琨.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与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6):34-35.
[4]张良,郑大勇.借鉴国际低碳交通经验良性发展我国低碳交通[J].汽车工业研究,2012(7):36-38.
[5]茅林.杭州市低碳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问题的思考[J].公路,2010(8):44-45.
[6]冯立光,张伟,张好智.关于中国城市低碳交通系统建设的思考[J].公路与汽运,2011(1):33-34.
[7]王秋彬,郭艳.省会城市发展低碳交通模式探析——以郑州为例[J].研究与探讨,2011(7):39-40.
[8]张陶新,周跃云,赵先超.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城市交通,201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