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玉
十八大以来,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人格魅力的报道和传说已经非常多了,这里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复述一个段子——今年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考察。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来自贵州遵义文化小学的语文老师刘轶问习近平:“我可以叫您‘习大大吗?”得到的回答是“Y E S”!据刘轶回忆,习大大当时“歪着脑袋,表情很可爱”。
看到这篇报道时,我当时有两个感觉:一是为总书记的真性情感到欣悦。要知道,作为最高领导,一颦一笑都要被聚焦,一言一行都会被充分解读。对于刘轶老师的提问,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回应不外乎“可以啊”“没问题”,或者是像习总在当天北师大之行中答复师生合影请求时,俏皮地抛出的那句“这个可以满足”。但说实话,“YES”的回答我是真没想到。用我们一贯的政治思维看待这句话,甚至可说有点“太随意”。——因为提问的是语文老师,并不是外教,看不出用英语回答的需要;用一句洋文作答,可能还会被好事者解读为“崇洋导向”,甚至与当前传统文化复兴、高考英语改革等背景扯上干系……但这个“太随意”,恰恰彰显了习大大“性情中人”的的本色一面:我今天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慰问,就是要给师生们带来快乐,一句脱口而出的“Y E S”能把大家逗乐,就达到效果了。至于谁要去解读和阐释,那尽管去好了,生活就是生活,它不是政治的附庸。而且,“歪着脑袋”的总书记,“老顽童”的意味呼之欲出,让人会心一笑。
联系起《华声》2013年第5期发表的《习仲勋父子的血性和柔情》一文来理解,我们越发觉得,习近平是位有着鲜明“人”的魅力的领导人,他的种种亲民举动不是政治表演,完全是性情的自然流露。而这些言行,其成因又是他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明主圣君。只有从这个角色定位出发,才能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完成从“与民同乐”到“为民造乐”的升华。这样一位领袖,让人想起趴在地上给儿子当马骑寻开心的齐桓公,或是一位在宿舍里打闹取乐的室友。
再来说说第二个感觉。刘轶老师当面这样问总书记,我确实有点讶异甚或惊骇。虽然30多年前北大学生就在游行时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虽然以前网友也给胡锦涛、温家宝取过“什锦饭”、“八宝粥”的昵称,但那毕竟是“隔空喊话”,与“当面对质”不是一回事。尽管总书记肯定早已知道有人这么称呼他,但那多是在网络空间,更具“权威性”的平面媒体则鲜有运用。至少,此前《华声》杂志的封面、文章标题等显要位置是没出现过“习大大”字样的。不禁感到纳闷,为什么官方和民间的话语系统会呈现两套标准?不禁感到羞惭,我们这些媒体人,怎么成了小脚女人?
还好,习大大的“正名”给了我们一丝勇气。看来要甩开膀子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