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铭记“侯仁之”这个名字

2014-09-26 02:44沈栖
世纪 2014年5期
关键词:卢沟桥铭记抗战

沈栖

“中国抗战”与“卢沟桥”是那么紧密地黏合在一起,因为当年日寇蓄意制造事端,公然对中国军队挑衅,企图从这里打开侵华的缺口;因为在这里,中国部队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前不久,在纪念这一事件七十七周年时,卢沟桥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域,勾起了国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先烈的缅怀。

说“卢沟桥”是我国抗战历史的符号,恰如其分,永久性地保护这一文物古迹,将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生生教材,乃是今人和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将铭记:曾有一位学者率先承担起这一责任,他的名字叫“侯仁之”。

侯仁之,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49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个多甲子以来,他为保护中国的文物古迹立下了斐然功绩,择其荦荦大端:1965年主持完成了一项有关北京城地下埋藏古河道的研究,它对排除城市建设中的隐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1985年,他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递上一份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保护卢沟桥又为侯仁之的历史功绩添上了一笔。

这座曾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设计严谨、结构坚固,那精雕细刻、装饰着神态各异小狮子的桥栏,无不展现出古代匠人卓越的工程技术和杰出的石雕技艺。然而,它历经近八百年的岁月侵蚀,再加上长期保护不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似垂垂老者疲惫不堪,常年频繁使用却未曾修缮,桥体破损严重。“文物古迹是城市文脉的载体,丢了它们,也就丢了城市的记忆”。侯仁之正是揣着这一理念,当年拖着七十多岁年迈的身躯,多次来到卢沟桥察看,与当地政府商讨保护事宜。1985年8月15日,正值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纪念日,他发表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卢沟桥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发生在首都,影响却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保护卢沟桥,不仅是历史主义的责任,更是爱国主义的责任”。这位学者眷念文物古迹的殷殷之情和钟爱自己祖国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一石击起千层浪。六天以后,媒体公布了北京市政府的决定:自8月24日起,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人力车通行。此后,卢沟桥得以多次整修。2002年9月公布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它还与宛平城一同被列为旧城外的十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2005年,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了七个项目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后备名单,卢沟桥名列其中。可以毫不夸饰地说:卢沟桥有今日之风貌,凝聚着侯仁之几多心血,几多智慧。

(作者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卢沟桥铭记抗战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守卫卢沟桥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抗战音画
卢沟桥的狮子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