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对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美学启示

2014-09-25 11:16雷丹
艺术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园林景观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是本土发展和外来文化融揉吸收后逐渐民族化了的儒、道、释。笔者在本文中提取了传统文化儒、道、释中的精髓,用以简明阐述儒、道、释对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美学启示。

关键词:景观美学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绿地景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城市绿地在城市用地越发紧缺的状态下,被赋予更多的功能。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阐述传统美学原理研究对城市绿地景观的多方启示,通过理论知识的梳理,来理解现代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时所包含的新内容,既景观设计中传统审美精神的注入,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美学意识,构建更加和谐的城市绿地景观体系。

1 儒家学说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仁”是儒家学说之根本,“入世”的人生观作为封建时代意识形态的正统和“君臣父子”、“修齐治平”被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的教条。此种意识形态在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中反映为自然生态美与人文生态美并重,风景式自由布局中含蕴井然的秩序感和浓郁的生活氛围。这就要求在对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工作中,需要“接地气”,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美迎合人文生态美结合,不可偏废。

(2)在儒家以“礼”为其核心的观念中,提出“礼”作为一种道德和伦理,作为生活方式内容之一的设计观,这也要求我们在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其尺度和造价,不能一味追求不合时宜场所的绿地景观,避免奢华排场、过度装饰、形式大于实用的绿地景观。

(3)“文质彬彬”——艺术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作为君子,既要充实自己,修身养性,又要推销自己,为人所知。君子不是不求名,而是不求虚名。这个观点扩展开来很有现代意义。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中,不能只偏重形式或者功能,必须两者结合,美观和功能兼顾才是最好的设计。

(4)“仁者爱人”出自《论语·颜渊》中,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观念的提出,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秩序结构需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审美与艺术这种社会现象,归根到底是人在自然和历史进程中发展的产物,所以在现代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应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尊重本土各地域的风土人情,充分考虑到各民族和风土人情的审美差异。

2 道家学说

道家以“道”为核心,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崇尚贵虚守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这样的美学观点可以让我们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时,注重对当地地域性植物、动物的保护和尊重,合理种植、保护原生植物,根据本地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制定绿地景观设计方案。

(2)“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在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人身处在此种环境中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如果因为人类活动而造成原本的绿地生态遭到破坏是得不偿失的。

(3)技近乎道——大巧若拙的审美理想。“技进乎道”出自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大巧若拙”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这对我们在进行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启示在于,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高度,最终的目的仍然是“道”,既通过技近于道而达到最高境界的美,科技发展仍然以尊重自然尊重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前提,达到合乎自然,顺应发展的目的,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绿色设计。

3 佛教学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重要的流派。禅宗是中国的一个佛教宗派,它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最大限度地适应了士人及百姓的文化心理需要。文人士大夫把禅宗的空灵和超然物外的境界融入中国古典江南园林的设计营造中,对江南古典园林的诸多美学范畴、艺术命题、造园风格、设计手法和审美境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今天中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园林艺术是自然景观和精神思想结合的产物,当人以自身的精神思想为主导影响自然时,就形成了景观艺术。景观艺术是人们把内在抽象的审美观融入自然景色中,使其具体化、物质化,成为被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是随着时代不同会产生不同文化心理和审美标准的艺术。

“隐逸思想”本是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为了维护自身的独立品格和自由精神,避开现实生活,到深山野林中寻求内心世界的宁静。现代城市人们的生活压力使得人们需要寻求与自然亲近的途径,放松心灵,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时候做到多种功能区分合理,动静适宜,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展望城市发展的趋势,对城市绿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对城市绿地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一个优秀的设计往往不知不觉使群众受到除基本使用功能之外的审美功能,让使用者在观赏同时得到美的熏陶,达到一种被迫审美的目的,这就要求设计者有很好的审美水平和设计水平,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人士必须借助科技提升造园的技术含量,借鉴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为城市环境景观的发展做出贡献,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活空间。并且创造出随着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城市居民以更好的居住空间的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摒除目前出现的大量的简单绿化、设计雷同的西化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大环境下的配套设施,通过一定的审美要求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地域条件下的人居需求去完善城市园林景观环境,从多方面需求多角度思考问题,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应用交叉学科对特定的城市环境进行布局规划,从而起到提升城市园林景观整体形象的作用。

作者简介:雷丹(1983—),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绿地园林景观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