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2014-09-25 11:08张永全
艺术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达斡尔族演唱

张永全

摘 要:达斡尔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的一些边境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现如今普遍使用汉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彩多样的音乐文化。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融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是人民劳动生活的完整写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达斡尔族人民多数“能歌善舞”,达斡尔族曲调委婉动听,跟汉族的民歌、小调有类似之处;其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歌颂劳动生产的、宗教类的、歌颂爱情生活的还有相关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叙事歌曲。其曲调豪放热情、委婉动听、节奏明快、节奏型方整。

关键词:达斡尔族;音乐调式;旋律节奏;演唱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56个民族,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省,约有十二万人口,是人口数较少的一个民族。目前,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区,新疆的塔城县等地也有少量居住。黑龙江省居住的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和泰来县等地区,黑龙江省黑河市、呼兰县也有居住。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主要表现达斡尔族的人文历史、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习性,因为达斡尔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音乐等艺术是通过老一代达斡尔族人民之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地流传到今天,可知达斡尔族的音乐文化石多么宝贵。它是达斡尔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泰来县等地的达斡尔族收集到的人文和音乐材料及创作方式为研究对象,了解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简单、淳朴的特点进行论述和分析。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为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最早在公元六七世纪的时候,史书中就有出现“达斡尔”族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达斡尔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我国在史志中也有记载:“打呼尔、打呼里、打虎儿、打古尔”等不同的音意。在1910年的时候,黑龙江省省官所撰写的《近世达呼尔索伦民族史稿》中记载:“打呼尔系大辽国皇族后裔,天祚之时,移迁至黑龙江省北格尔比奇河一带居住。”可知,达斡尔族一直延续下来是有历史根据的。

达斡尔族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系,达斡尔族语方言有四种:即齐齐哈尔、布特哈、海拉尔和新疆方言。从大清朝建立以来,达斡尔族学习和使用的一直都是汉、满、蒙、哈萨克等族的文字。达斡尔族从历史上就信奉萨满原始宗教,大都以祖先和自然崇拜为基础。达斡尔族对萨满教信奉已经成为该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不仅经常举行祭祀等活动,在节日过程中供奉神灵、预示着可以消病驱灾,现在却成为达斡尔族的风俗。

达斡尔族的音乐、艺术、文学等是跟达斡尔族传统历史、民族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在历史长河里,达斡尔族的音乐艺术随着时代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风格,而达斡尔族在对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使用和学习,使达斡尔族的音乐发展受到了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其音乐特点:

1 曲式结构的特点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曲式结构特征多为简单的乐段结构,一般可分为: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多句体,两句体中的第二乐句通常是第一乐句的高五度模仿。三句体多是单乐句的反复重复构成,而四句体和多句体的结构形式并不多见,流传的少量作品。在达斡尔族扎恩打勒与哈库迈勒的曲调中,也有体现到由一个单乐句不断重复所形成的多乐句形式,这种乐句结构也经常使用在萨满歌曲中。

2 旋律曲调的特点

达斡尔族音乐曲调形式一般是以上下行级进的旋律线条为主,偶尔也作四五度的跳进进行。乐句形式经常是上行级进后在下行级进,构成“抛物线形”的旋律线条特点,有时也出现一些大跳音程。例如,大七度,小六度的下行大跳,偶尔也出现六度、四度的连续跳进,而上行旋律中六度的跳进极为少见。在歌曲旋律中,最高音经常在歌曲的中间部分出现,甚至有些曲调的高潮部分在旋律的开始部分出现。乐曲结束段,最后结尾音的前一小节的重拍音大都有装饰音出现,使其构成四度音程到结尾音,旋律曲调多数是上行音级,既持续了五度音程的效果,又传承了旋律大跳后又持续平稳的曲调规律,形成了跳进与级进穿插进行的曲调形式;达斡尔族民歌的多是方正形对称的单乐句体曲式结构,而民歌和舞蹈音乐大多数采用两句体结构的重复旋律。这些歌曲主要是在节日中被人们尽情演唱,主要的曲调的多次重复最终达到淋漓尽致,其乐句情感在旋律的反复重复中实现。

3 调式调性的特点

达斡尔族民歌音乐特点基本由五声调式音阶组成,常用调式依次为宫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徵调式、角调式。乐句大多比较短小,一些单句体歌曲旋律中也常见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三个音为主要的旋律调式。在旋律调式中常见的有宫

调式、羽调式。其次是商调式和徵调式,而角调式极为少见。宫调式旋律中,除了主音宫外,起主要作用的经常是商音、角音、徵音。乐句结束音多是商音、徵音,偶尔也用角音。由于商调式和角调式比较多的使用。因此,宫调式曲调或多或少受到干扰,偶尔也带有羽调式风格。以至于宫调式曲调结束音“宫”结束时必须要跳进到“羽”音才感觉到完美。

4 节奏、节拍的特点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通常使用的是混合拍子,给人一种自由、豪放的感觉。通常使用4/2、4/4、8/3、8/6节奏节拍,而且大多结构规整。极少部分民歌采用7/8、8/5的节拍及变换节拍,结合音乐曲调结构中特定音的自由延长使用,形成一种结构的不规整形式,有些节奏,有时前句短后句长,前面紧后面松的句式,在某些扎恩打勒的乐句中,有些节奏非常自由,节拍也不规整,有时有散拍子出现。

5 演唱歌曲的特点

达斡尔族的歌曲在演唱时大多是自娱自乐的,而且多数是独唱形式,极少有齐唱的歌曲,也没有多声部的合唱歌曲。达斡尔族音乐的演唱特点其根据体裁的不同而略有差别。扎恩达勒歌曲要求演唱高亢明亮;哈库麦勒歌曲演唱则要明快、华丽;乌钦调则要叙述平缓。在各类体裁中所共同拥有的特点是“慢颤音唱法”,经常出现在比较长的音上,这个特点与京剧中的长音唱法的“抖音”及蒙古族民歌长调演唱中的“鄂柔诺古拉”唱法有所类似,只是偶尔带有一些哭腔的感情色彩。endprint

达斡尔族的音乐,按传统的演唱形式、表演形式可分为“扎恩达勒”、“哈库麦”、“乌钦”、“萨满”四个类别。

第一,小曲、山歌类的达斡尔族称“扎恩达勒”。这类歌曲主要是在田间劳动生产、赶车或放牧时演唱,曲调悠扬高亢,感情豪放、经常用颤音,借景抒发情感,可即兴的根据自己的情歌演唱歌词。扎恩达勒分有词歌与无词歌的两类。无词歌的扎恩达勒多是演唱者随景而感的自由演唱,歌曲只用衬词。例如,无词歌的扎恩达勒在旋律结构上和有词的扎恩达勒几乎相同,内容非常广泛,有歌颂英雄的、有歌颂猎手的,有表达爱情的、有表现民族生活等。扎恩达勒的歌曲也有达斡尔族歌曲的特点:如演唱歌曲的风格上与达斡尔族的语言特点相关,如达斡尔族语言的重音在第一音节的元音上,语法上有粘连成分,使人们在听觉上造成了元音较模糊的现象;歌曲的演唱经常带有颤音,颤音一般不用在半终止或完全终止处,而用在乐句中间。

第二,“乌钦”一种吟诵性的民间说唱,有些“乌钦”所歌唱的内容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改编唱词的《三国演义》《水浒》等文学名著。乌钦的旋律结构简单、流畅,叙事性较强,密切结合语言。要求表演者用类似讲故事的语气,流畅平稳地演唱。

第三,宗教歌曲的代称“萨满”,是达斡尔族人民曾信奉的宗教,萨满教的巫师是“雅德根”,在祭祀等活动中所唱的歌是“伊若”。在宗教仪式活动中,祷词由雅德根领唱,衬词由众人演唱,其音乐别具一格。达斡尔族人民居住比较分散,各地的音乐风格有所相同。例如,莫力达瓦居住在山区,交通极其不方便,民歌音调淳朴憨厚,仍然保存着传统的达斡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的特点。有些达斡尔族的民歌,受到汉族音乐的影响较多,曲调细腻委婉,歌唱性强,更突出旋律性。

达斡尔族音乐文化以其固有的特点和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是中国民族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瑰宝,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发生重大的变化,但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独特的魅力是永恒的,我们要将它传承和发扬下去,为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今声.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选[M].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1987.

[2]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 安英.迭斡尔族艺术及其研究状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1).

[4] 王洪志.萨满教与达斡尔族传统文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11).

[5] 陈述.试论达斡尔的族源问题[J].民族研究,1959(8).

[6] 张萍.“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曲也不在大”[J].音乐创作,2010.

[7] 陈述.契丹政治史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6-184.

[8] 乌兰浩特市达斡尔座谈笔记[Z].

[9] 傅乐焕.辽史丛考关于达呼尔族的民族成份识别问题[M].北京:中华书局,1989.endprint

猜你喜欢
达斡尔族演唱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来自呼伦贝尔大地的自然之歌——记达斡尔族词作家 诺敏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达斡尔族民歌进入当地高校课堂的形式及影响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论达斡尔族通婚趋势
达斡尔族文化认同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