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亚雄
[摘要] 情思数学教学密切关注的是完整的教育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本文以弱智儿童在情思数学的学习中取得成效的个案为例,以情促思,以思生情,在“情”与“思”的共生中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 情思数学;弱智儿童;智力发展
■ 2010年,我遇到这样一个孩子
2010年9月,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几周的教学,我发现班级中有个学生很特殊,他(小A)的个子是全班最高的,很少大声说话,可是如果有同学接近他,他会大声叫喊;走路时喜欢躬着身子,头往前倾;老师布置作业后,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可是错误率极高;上课时,他偶尔也会举手,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遇到不会的问题,从不主动请教别人. 他常常处于沉默寡言的状态,小组合作时也总是沉默着,问他和其他组员交流了什么,他的眼神总是有些游离,躲闪不定. 当我和他说“我们一起做题吧”,他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说:“我不会,我不会!”
二年级下学期,小A能认识单纯的数字,如1,100,540等,会背乘法口诀,会计算简单的20以内的加减法,可是理解性的题目他还是不能独立完成;题目较多时,原本会的计算题也会瞎做;测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和母亲都在外地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外辅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关注几乎为零,而且平时从不主动与教师联系. 学校开家长会,家长从不参加也不请假.
我们采用联合型瑞文标准测验对其前测的结果是“轻度弱智”.
■ 2011年,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联系不到小A的家长,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在研究过程中重点通过以良好的师生感情来影响其智力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让我们一起看看小A在一次热身活动中的表现.
热身活动分为注意力类、记忆类、想象力类、思维类以及观察力类等. 活动中我们玩“彩条游戏”. 游戏是这样玩的:我一手拿6根彩条,在学生面前一晃而过,然后问:你知道老师的手里有几根彩条吗?小A举手了,我很高兴地请他回答,谁知他站起来后却不说话了,我知道他可能担心自己会出错,就激励他:“没关系的,说错了也没关系. 大家说是不是啊?”可爱的同学们大声说:“是的!”小A终于说了:“是6根. ”“小A说是6根,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孩子们数完发现是6根,这一刻掌声雷动!小A却低下了头. “多好啊!小A,老师刚才晃动的速度可快了,你一下子就数对了,真了不起!”慢慢地,他的脸抬起来了,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但我分明看到他笑了.
小A在热身活动中,乐于动脑,敢于发言,这无疑说明他正在慢慢消除学习上的自卑感和恐惧感,逐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可以想象,他在观察力、注意力方面有了一些提高,这些进步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对小A取得的哪怕一点点进步,总是大加表扬,以满足他受尊重的心理需求,让他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教育智慧是思维与情感互动的产物,情感是智慧的酵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情感基础. 师之爱,如春风,能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师之爱,如甘露,能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 弱智儿童天生不幸,更需要教师的爱,只有教师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弱智儿童的信任和尊重. 在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感情的投入,注意教师的形象、教态,自始至终表达对弱智儿童的充分信任和鼓励的情感,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他的情绪,从而在课始就营造出温馨愉悦、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使他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 2012年,他的后测IQ分数上升
为93分
两年,我从未放弃过小A.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我放手让他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 ”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架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可以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学生的脑、口、手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弱智儿童来说,操作活动更是激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动手操作不但能让弱智儿童主动获得感性经验,调动学习兴趣,而且对于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身体健康发育(特别是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都非常有益.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心灵”就是指智力发展,“手巧”是指动手操作. 因此,在小A的数学学习中,尤其需要动手操作的训练.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在具体的体验环节实施过程中,我带领孩子们到“数的王国”去做客,帮数学王国的国王解决数的大小排列问题,孩子们兴致盎然,小A也跃跃欲试. 我看准这一点,请他到前面来为345和453排排队,他拿了一个大于号的卡片贴上了,同学中有轻轻的遗憾声. 小A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我想他一定会去拿小于号,谁知他还是拿起大于号,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将大于号翻转180°,这下大于号成了小于号,他高兴地走下了讲台. 多么让人惊叹的一幕啊!我带头鼓掌,想象着小A在刚刚过去的几分钟内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思维转换,他找到了一种一般人都没能想到的方法,同样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不管他的答案是否是自己所想,但至少他能从同伴的遗憾声中知道先前的做法是错误的,他必须改正,而他的改正方法真的出乎大家的意料. 谁说他弱智?弱智的孩子能想出如此巧妙的方法吗?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 正是由于动手操作的成功,他尝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整节课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投入,在那节课中,他举手次数特别多.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从做中学”,说的就是操作、游戏、讨论、独立思考等自主的学习行为. 可见,数学课堂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是多么的重要!
游戏释放儿童的力量——他主动参与学习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是以模仿和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 游戏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它能给孩子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总是对游戏兴趣极高,弱智儿童更是如此. 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弱智儿童的心理年龄滞后,喜爱玩耍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根据弱智儿童好动、持久性差的特点,要完成数学课上“教”与“学”的任务,使学生学得愉快、积极、主动,必须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乐学、爱学的情绪,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寓游戏活动于数学学习之中,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无目的的活动为有目的的活动. 可见,游戏对弱智儿童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主动、直观的教具,如插入“抓小鱼”“击鼓传花”“算式接龙”“登山夺红旗”“拍手找方向”等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并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时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化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愉快之情,使情感和认识活动产生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小A也积极投入,在游戏中参与学习. 如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室布置成了商店,粉笔、文具、书包等都标上了价格,由学生来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 在观察环节,小A主动要求担任顾客角色,他买的是一块1元钱的糖,给售货员两张5角钱. 我问他:“小A,你为什么要给两张5角钱啊?”小A一脸开心:“我会买东西的,我还会买盐呢!”哦,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经验给了他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体验,看似仅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但因为它同时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和悟性的获得等内在的精神活动,因此可以说是个体整个身心过程的全面激活. 你瞧,他完全沉浸在这样的快乐中了. 也许,在解答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性题目时,他还会一筹莫展,但我知道:他会,他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endprint
对话交流——激活小A数学思维的“沸点”
与同伴合作交流是当代学生的必备素质.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社会性的认知活动,互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 当一个孩子在与别人进行即时即景的交流时,往往会启发自己的思维,会感受到一种茅塞顿开、妙不可言的独特思维体验,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弱智儿童而言,他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常常在小组交流中处于“弱势”,他只有听的份儿,长此以往,他连听的权利也不要了,他会自己做自己的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教学中,特地在小A的周围安排了责任心较强的孩子,为他创造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培养其强烈的合作意识.
教学“认识方向”一课时,在学生已经建立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寻找规律并辨认方向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教室上方的方向板,互相说一说八个方向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八个方向. 我看到小A一组的同学也在积极讨论,有一个同学已经能不看方向板说出八个方向了. 我轻轻走过去,问:“你们讨论出结果了吗?”他们纷纷点头,我请其余学生一个个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问小A:“你知道东和南之间是什么方向吗?”他很快回答:“是东南. ”“你是怎么知道的啊?”“××刚才说给我听的. ”哦,原来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小A也掌握了不少知识. 像这样放手让学生找规律、找方法、找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来记忆,较之教师苦口婆心地将方法规律教给学生,学生还是喜欢前者多一些. 在这样的氛围中,小A更加树立起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因为不管他能否找到或找到的是什么记忆方法,同伴的交流都可以给他避免直接面对问题无从下手的尴尬,而教师热情的肯定更给了他信心和勇气.
行动的力量——他的思维之花刹那绽放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中指出,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世界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也努力尝试沟通小A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尊重他的个体生活积累,让他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在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等环节都顺利完成,学生对于平均数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之后,到了行动应用环节,讨论有关游泳问题,请看小A此时的表现.
师:夏天天气炎热,小朋友喜欢下水游泳. 小明去小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画面:小河边;屏幕显示:平均水深110厘米;出现录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他说得对吗?
同学们一致认为“不对!”小A的身体已经离开了座位,看来他有想法啦!我请他回答,他说:“不对,有危险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A:我妈妈不允许我游泳,说水深,会被淹死的.
师:是啊,河水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 图中也有这样的意思,你能找到吗?
小A:我看到牌子上写着“平均水深110厘米”.
师:你找得真准!这里的平均水深110厘米,是什么意思?
生:有的比110厘米深,有的比110厘米浅.
小A:有的地方可能比小明(的身高)要深,他会淹死的.
师:说得真好. 看来小明的想法是错的. 小朋友想去游泳的也应注意安全哦!
小A应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释生活现象,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我分明听到他的思维之花在努力地绽放!
接下来的日子,小A学习数学的热情持续提高,他常常能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为可喜的是,他的智力发展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接下来的后测中,IQ分数上升为93分,等级从轻度弱智上升为中等!
2013年,他转学回老家了,愿情思数学伴随他
小A的进步是明显的、稳定的,且产生了一定的迁移作用. 许多任课老师反映,小A最近上课很专心,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长了,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比任何人都开心:(1)情思数学可以影响弱智儿童的智力发展;(2)影响可以扩展到其他学科.
可惜,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2013年,他转学回到了扬州的老家.
但愿,情思数学伴随他. 若干年后,小A也许会忘了课堂上我讲授的知识,但永不磨灭的应该会是物化在心灵深处的情感的溪流吧.
貌似跑题的讲述:我的“情思数学”主张
小A的转学让我对自己前期的教学实践有了深刻的总结和深层的认识. 2011年底,名师导师团来指导工作,问及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我提出了“情思数学”主张.
“情”和“思”两者是融合的、共生的,它们共同作用于数学课堂,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又如鸟儿的左右双翅,对于一个人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 “思”是“情”的基础,“情”是“思”的外化;“情”侧重于外现,而“思”侧重于内涵. “情”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但它在智力活动中却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情”和“思”相互融合、补充、促进,在“情”与“思”的共生中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在感受、体验中渗透着一种情感的力量,得到一种精神的熏陶. 好的课堂必是情思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思,以思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情思共生”,对一节课来说,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合一的载体;对一个人来说,是品德与才能的共同建树,是情感和智慧的有机融合;对一个集体来说,是凝聚力、创造力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情思共生”无论对一节课、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来说,都是最高境界.
情思数学教学密切关注的是完整的教育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小学生情感的易变性和可塑性,决定了对其情感教育的必要;数学学科的特点注定了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必须. 情与思,是教育,更是数学教学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命题;情与思,是教育,更是数学教学所寻求的两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不是一般性力量,而是生长性、支撑性、引领性的力量.
情思数学,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数学,推动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关乎学生精神价值的提升;情思数学,是灵动飞扬的数学,它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力量,支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情思数学”,不仅撑起了弱智儿童小A五彩的天空,更给了无数孩子广阔空间放飞的梦想. 愿“情思数学”激励、指引我朝着教育理想迈进,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实现自己的教育情怀,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断成就自己.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