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宁
〓〓自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发现孩子不再“言听计从”,老爱跟父母顶嘴,家里经常上演激烈的“辩论赛”。心理治疗师认为,10—14岁的阶段,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此时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特别是爱唠的母亲)处处呵护自己、管住自己,不给自己一点自由,于是处处与父母顶嘴,事事“抬杠”。此外,孩子顶嘴时,家长积极回应,在唇枪舌剑中,孩子找到了和家长交流己见的机会,思想碰撞迸发出的火花让他着迷,于是他会把握每一次顶嘴的机会,甚至主动制造顶嘴的机会,乐此不彼。
〓〓对策:
〓〓1. 认可孩子的成长。经常说“不”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在增长,急于向别人表现:我长大了。于是他常常对父母说“不”,然后按自己的意愿行动来证明“我能行”。那么,父母就该让孩子与自己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把孩子当作一个小大人,用商量代替命令与强制。比如,邀请孩子共同策划一次自由行,一起商量旅行的路线、解决食宿问题,给他一定的自主权,让他感受到尊重。当孩子提出父母不愿意接受的意见时,要学会变通,给孩子两三个自己可以接受的选项,让他有限度的去选择,做决定。这样,不仅父母可以接受,而且还让孩子做了主,充分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
〓〓2. 发挥榜样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切忌讲一套做一套。打比方说,要求孩子不要长时间上网、打游戏,家长也不要捧着手机、平板电脑玩个不停。如果家长本身就存在这样的缺点或做法,在教育孩子时,自然会遭到反抗和顶撞。家长只有积极地改正这些缺点,才能让孩子认可并接纳家长的意见。
〓〓3. 告知孩子父母的底线。有时候,孩子会通过这种语言上和行动上的反抗,来测试成人的耐心,他想知道成人对他的顶撞和反抗会有什么反应,同时也告诉大人:“我已经不是小屁孩了。”父母在遇到孩子这种试探底线式的顶撞和反抗时,允许或不允许都要彻底地执行。在危险和有悖原则的事情上,不能让孩子做主,而在其他事情上还是要给孩子多一些权利,让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4. 让孩子享有发言权。在家中鼓励孩子有理时可以申辩。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真理”才能站住脚,这对发展孩子的个性(如坚持真理)极为有利。孩子有时可能会狡辩,这时家长要正确的引导,与孩子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明方向。摆事实时,孩子可能有顾虑,怕“新帐未了,又翻旧账”。对此,家长应申明,“只要摆出来,认识错误,既往不咎”,以使孩子彻底放心。对于摆事实、讲道理,孩子可能也会讲,但可能零碎,这就是一种锻炼,可使孩子从各种困难和困境中摆脱出来,练就刚强的性格,促其成材。相反,如果以家长的架子压制、恐吓孩子,让他把委屈、怨气和泪水埋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委曲求全、满腹牢骚的懦弱的性格。两者对比,孰是孰非,不言而喻。
〓〓5. 享受辩论的乐趣。我儿子是学校辩论队的最佳辩手,跟父母顶嘴无疑是思维和口才的较量。下面分享一个片段:有一天晚上,我带他参加同事的聚会,席间他和我同事的小孩陶陶玩。他们同龄,但陶陶很瘦小,体重只有他的一半。玩着玩着,我发现陶陶缩成一团在躲避,原来儿子要捏陶陶的肩,我上前阻止,但儿子并没停止。回家的路上,我们讨论了这件事:
〓〓我告诉儿子:“我不高兴,因为看到自己的儿子欺负人家。”
〓〓儿子听了愤愤然的说:“是他先欺负我的,他朝我扔葡萄籽。他坏透了。”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可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做啊。”
〓〓“我说了,但他还扔,我不得不反击。”
〓〓再这样谈下去肯定变成争吵,于是我问他:“那你怎么看待‘以大欺小呢?”我的目的是希望他发现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但却得到他防御的答案,还把问题迁移到我身上了。
〓〓他说:“我觉得以大欺小是有原因的,并不一定是错。比如孩子不听话,惹怒了大人,大人就得教训他。”
〓〓“哦?这么说,你犯错了,妈妈就可以打你?打人是对的?”
〓〓听我这么一问,他觉得不对劲,说:“这样会造成投射认同。”
〓〓“哦?什么是投射认同?”我很惊讶,这是专业术语耶!这小书虫偷看了我书柜里的书!
〓〓“嗯,‘投射认同这个你懂的,就是宝宝使坏,妈妈被坏宝宝激怒了,做出了坏的应对反应,宝宝就觉得不是我的错,是妈妈不好。所以你不要打我,打我,你就是坏妈妈。”
〓〓“那刚才陶陶朝你扔葡萄籽,他不对,被激怒的你报复他,不就是投射认同,你也做了坏孩子?”
〓〓爱顶嘴不一定是坏事,我们换个角度看会发现,爱顶嘴的孩子思维敏捷,在顶嘴的过程里,孩子瞬间要在大脑里调用并筛选有关信息,涉及到平时积累的课外知识,要有条理地陈述,见招拆招,这无疑是口语交际的锻炼。
责任编辑〓邱〓丽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