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强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参与单位广泛听取意见,实实在在帮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得到了群众交口称赞。但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听取群众意见时,群众与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交流的“真空区”,所谈及的问题还存在“虚假繁荣”的景象,有“水过地皮湿”之嫌,部分群众的真心话还“潜在水底”,群众不愿意说、不想说、不敢说。
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是群众对听取意见有隔膜。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形成脱离实际的“政绩观”和“假大空”的工作方法,由此出现了与群众交流的“真空区”。
如何消除群众与党员干部交流的“真空区”,关键在于征求意见时要让群众“做主角”。具体来说:一要甘于做公仆。习近平同志《之江新语》中说到“心无百姓莫为官”。如果党员干部是为了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根本就做不到有“公仆意识”,服务群众更无从谈起。党员干部要甩开膀子一心扑在为群众办事上,不为“身前身后名”,甘于做群众的公仆,才能为服务群众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要专于用真心。要有树立真心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把群众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经常进行换位思考,从内心里体谅办事群众的难处,找准服务方法,尽可能用群众能理解、能听懂、能接受的方法来为其服务,从群众的现实困难来思考自己的工作,出于真心做群众工作。三要精于办实事。开启智慧,调动有效资源,把党的好政策最终落到群众身上,不能把群众需要和党的政策割裂开来,把群众需求与服务群众“无缝对接”,让党的好政策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把党的“雨露”滋润在群众的心坎上,把为群众办实事做到点子上,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作者单位: 鄂托克旗委组织部)
(本栏编辑/胡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