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霞
摘要从造林整地的作用、整地方法、栽植措施、病虫鼠兔害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宁南山区抗旱造林技术要点,以供广大造林者参考。
关键词抗旱造林;整地;栽植;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S7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80-01
宁南山区长期备受十年九旱之苦,特别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干旱程度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推广高效先进的抗旱技术措施,增加森林覆盖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整地
1.1鱼鳞坑整地
即在梁峁坡、沟坡的地段,坡度较大(超过30°)、地形又比较破碎、土层薄,多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是坡地植树造林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坡面治理的重要措施[1-2]。鱼鳞坑具体修筑方法是挖掘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呈三角形,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把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按要求规格挖好后,再把熟土垫入坑内,用生土围成半环状、高20~25 cm的土埂,并在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1道小沟,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坑的大小和距离,常因小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有变化,一般坑长1.0 m,宽0.8 m,深0.3 m。
1.2水平阶整地
水平阶整地又称“带字田”,一般用于地形较为完整、土层较厚、坡度在30°以下的坡面。具体修筑方法是沿等高线将坡面修筑成狭窄的台阶状台面,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有较小的反坡。阶面宽因坡度而异,一般在0.8~1.0 m,阶长无一定标准,视地形而定,外沿培埂或不培埂。水平阶整地采用“逐台下翻法”(又称“蛇蜕皮法”),即从坡下开始,先修下边一台,然后修第2台时把表土翻到第1台,以此类推。最后一台可就近采用表土填盖台面。
2栽植
泥浆稀稠程度以能“吊线”为宜。泥浆中添加菌根剂、生根粉,效果更佳。造林时深栽浅覆,将植苗穴挖深到湿土层,覆土时不填满坑穴,以便存蓄雨水。松柏类常进行带土栽植,丛起丛栽或单起单栽。小苗可在起苗时带圃地母土;大树移植可带土球,外面用麻袋、塑料覆膜或草绳捆绑。对于苗龄较小的阔叶树和松柏类针叶树,宜采用压埋苗干。植苗时将苗干顺坡压倒,埋上湿土,待苗木发芽时,揭去土盖,扶正苗木。另外,适宜条件下可深栽造林。由于深层土壤中有毛管水可利用,适当深栽扩大了苗木吸水的表面积,改善了苗木的水分状况,增加了不定根的数量,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深栽造林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深层土壤中可供利用的毛管悬浮水的数量。在地下水位较深的条件下深栽造林,需保证深层土体中100~200 cm有可供利用的毛管水,这是深栽造林成功的关键。
3栽后管理
一是修剪枝叶。目的在于调整蒸腾与水分吸收之间的平衡关系。试验证明,通过修剪枝叶,能提高成活率10%~30%。二是穴面盖草和立石遮荫。均能起到减少水分蒸发,保持穴内湿润,同时也能对苗木起到遮荫和减少蒸腾的作用[3-4]。三是地膜盖穴。栽植后,按照坑的大小,覆盖1层地膜,穴面低于地面,既不影响蓄水,同时能保墒避免土壤水分蒸发消耗,并能提高地温,有利苗木生长。根据多年实践证明,在营造薪炭林过程中,采用了地膜覆盖措施,成活率为94%,保存率89%;而对照成活率83.6%,保存率53.6%。
4径流造林
径流造林就是将造林地有限的降水和较小的径流汇集或积聚于植树穴周围,以提高水分利用率,而是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及产量得以提高的一种造林方法与措施。径流造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将集径流于植物穴,因此必须在造林前进行整地,通常采用的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方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拦截径流、减少水分损失的作用。为了解决径流的收集与保存这一关键技术,必须做好集水面的处理。砸实拍光集水面是增加产流的措施之一,这样有利于加快降水汇集于数穴的速度,减少了水分的损失。径流造林是大幅度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和产量的有效途径。各种试验证明,要提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效,必须朝径流林业的方向努力,大力推广径流造林技术,起到是林地土壤含水量增加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良好效应,从根本上解决黄土高原造林成活难、保存难的问题。
5病虫鼠兔害防治
防治落叶松球蚜,应加强对苗圃地的防治管理。对在云杉属树种幼林中危害的球蚜,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在虫形成一具翅瘿蚜迁飞前,人工摘除虫瘿并集中烧毁。还可用有效药剂50%氧化乐果乳油、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等防治。防治鼠兔害,可用开洞投饵法:用铁铲掘开有效洞,用木筷或小勺选大、中、小各1粒鼢鼠灵,用长柄木勺投到洞口内0.5 m处,然后封好洞口。也可用插洞投饵法:用1根长1 m、直径3 cm、一头削成锥形的木棍,自有效洞上方垂直慢慢插入;当插到有下陷感觉时止。慢慢选取大、中、小各1粒鼢鼠灵投入洞内,封好洞口。
6参考文献
[1] 于先娇.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42.
[2] 李党军.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陕西林业,2008(4):39.
[3] 吴会军.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1(3):42-44.
[4] 田志强,张静.宁夏南部山区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