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4-09-24 12:15沈浩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防治措施

沈浩雄

摘要介绍了果树食心虫的分布与寄主、危害症状及传播途径、生活史及习性,总结其形态特征及采集鉴定方法,并从检疫处理、越冬后处理、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套袋保果等方面提出其防治措施,以期为果树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食心虫;危害症状;形态特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47-02

果树食心虫又称桔小实蝇、柑桔小实蝇、东方果实蝇,俗称果蛆。属双翅目、实蝇科,是国家二类对外检疫对象,又是国内检疫对象。

1分布与寄主

已知分布有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湖南、台湾、香港)、日本(硫球群岛*、冲绳*、小笠原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印尼、缅甸、马来西亚、孟加拉国、菲律宾、巴基斯坦、锡金、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美国(加里福尼亚*、夏威夷群岛*)(*据称该地已根除此虫)。据资料介绍,该虫可为害多种作物,如金桔、桃、李、番石榴、香果、莲雾、辣椒、芒果、柿子等。

2危害症状及传播途径

幼虫为害果实,其钻入果实的瓤中进行为害,最终造成不同程度的落果。雌蝇产卵于各类果皮下,被产卵果实均有针头大小的产卵孔存在,但由于果实种类和为害时期的不同,所表现症状也不同。幼虫群集果实中取食沙瓤汁液,致使沙瓤被穿破,平瘪收缩,而呈灰褐色,被害果外表虽佳,但内部已空虚,故被害果常未熟先黄。若果内幼虫不多,果实虽暂不脱落,但由于老熟幼虫急于化蛹,常穿孔而生,终致被害果于幼虫穿孔后数日即行脱落,也有少数致终不脱落。此虫的传播方式为卵和幼虫随各类被害果品转运而传播,目前已传播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20°~30°纬度范围内,冬季气候在20 ℃以上地区为害最严重,但也有传入温带地区的可能。

3生活史及习性

在台湾省1年发生7~8代,内陆南方各省发生3~5代,厦门、漳州每年可发生5代,无明显冬眠现象,无严格越冬过程,世代不整齐,冬虫态常同时存在。成虫午前羽化,以8:00前后最盛。羽化后经性成熟阶段方能交尾产卵。产卵前期随季节而不同,夏季经20 d;春秋经25~60 d,冬季经3~4个月。产卵时用产卵器刺入果皮,每孔内产卵5~10粒。每雌虫可产卵200~400粒,分多次产出。卵期:夏季约24 h;春秋季48 h;冬季3~6 d。幼虫孵出后群集果瓤为害,脱皮2次,幼虫期随季节不同而长短不一,一般幼虫期6~20 d;夏季(平均温度25~30 ℃)为7~9 d;春秋季(平均温度20~25 ℃)为10~12 d;冬季(平均温度15~20 ℃)为13~20 d。幼虫共3龄,老熟后脱果落地入土,成熟幼虫能跳7.0~10.2 cm远,多在3 cm左右深处化蛹。蛹期:夏季8~9 d;春秋季10~14 d;冬季15~20 d。全年5—9月虫口密度最高。

4形态特征及采集鉴定方法

成虫:体长7~8 mm,翅展约16 mm,体型小,深黑色。复眼间黄色,红棕色,单眼3个,复眼的下方各有1个圆形大黑斑,排成三角形。胸背面黑褐色,具2条黄色纵纹。上生黑色或黄色短毛,小盾片黄色,与上述2条黄色纵带连成“V”字型,腹部由5节组成,赤黄色,有“丁”字形的黑纹。喙短,淡黄色。翅透明,长约为宽的2.5倍。脉纹黑褐色。产卵器长,由3节组成。雄成虫体长6 mm,翅展14 mm,腹部由4节组成。卵:梭形,长约1 mm,宽约0.1 mm,乳白色。精孔一端稍尖,尾端略钝。幼虫:体长10 mm,黄白色,圆锥形,前端细小,后端圆大,由大小不等的11节组成。口器黑色。蛹:椭圆形,长5 mm,淡黄色,蛹体上残留有由幼虫前气门突起而成的暗点,后端后气门处稍收缩。被害果园采集落果、害果,在养虫网箱集中饲养观察,在饲养期间,各虫态重叠,可根据双翅目分类检索表鉴定其成虫、幼虫、卵、蛹。注意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的形态特征的区别。

5防治方法

5.1检疫处理

严禁疫区的果品外运到未发生区域。①熏蒸处理,熏蒸一般与低温处理相结合。②低温处理,0 ℃下处理11 d,0.55 ℃下处理13 d,1.16 ℃处理下15~17 d,这样可以杀死水果内的蝇卵和幼虫。③蒸汽处理,一般处理果品的温度借饱和蒸汽热升高到42.2~44.8 ℃,保持6~8 h,可以全部杀死实蝇[1-2]。

5.2越冬后处理(冬季清园)

掌握越冬后成虫羽化前深翻土,一般适宜时段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目的是使其不能羽化出土,或土面喷施杀虫剂,杀虫剂选用辛硫酸、毒死蜱、马拉硫磷、三唑磷等混土土面撒施或喷射、泼浇。

5.3人工防治

及时清除落果,在落果初期每5~7 d清除1次,落果盛期至末期每2 d清除1次,经常摘除有虫青果并深埋或焚烧,深埋虫果的深度在45 cm以上,过浅有的幼虫仍能化蛹羽化。或者在果园的四周和中间分别挖取数量不等的深坑,在深坑内贮存一定深度的雨水,并且在坑中倒入少许的有机磷,如毒死蜱、甲基1605、三唑磷等,浓度在100~200倍,在每次捡拾的有虫果、落果时倒入深坑,以彻底杀死果内幼虫。在果品采摘、收购等商品流通集中地,应做好幼虫果的回收以及回收后的杀虫处理,采用以上其中一种均可。对于与桃、李、枇杷等混栽的果园,在早季5—6月枇杷、李等果品成熟季节,综合防控措施应早防早治,同时集中清理落果和有虫果,以免虫源的大面积扩散和繁殖为害[3-4]。

5.4化学防治

一是药剂防治。喷洒化学药剂应以虫情监测为依据,在果实转色前、食心虫成虫发生始期开始喷药。柑桔、柚子每隔15 d,番石榴、枇杷每隔6~7 d喷1次,连续喷药3~4次,到果实采收前10~14 d停止。喷药时间应选在9:00—10:00成虫活跃期时进行。药剂应选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菊酯类农药,如库龙、乐斯本和氯氰菊酯等。或者采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并加3%红糖喷洒树冠浓密处,成年树每株用药量1.0~1.5 L,其他药剂:80%敌敌畏1 000倍液,20%灭扫利2 000倍液代替敌百虫,效果也较好。全园树冠喷药灭虫可以结合防治其他虫害之时进行,可在药液中加入一些酸甜物质或烂果汁液,以便引诱成虫[5-6]。二是推广性引诱剂诱杀成虫。设置诱捕器诱杀食心虫,要求统一时间、统一行动,按照监测的食心虫数量,设置诱捕器30~60个/hm2,诱捕器要求悬挂在寄主树或附近的其他植物上,不受太阳的直接照射,离地1.5 m以上。每周检查1次,收集诱集的食心虫虫体,并且补充所需的药剂,一般诱捕时段5—10月,以8—9月最集中。用诱蝇醚制作诱杀瓶的制作方法:在可乐瓶或矿泉水瓶中部钻2个直径约1 cm的小洞,用铁丝扎通瓶盖并将铁丝穿入瓶中至洞口水平处,铁丝末端弯曲,插上1个用棉花团做的诱芯,然后在诱芯上滴诱蝇醚,瓶底滴敌敌畏或马抆硫磷,每5 d滴1次农药,每支2 mL装的诱蝇醚可制作2个诱杀瓶,每个月换1次诱芯;或在诱蝇醚塑料瓶上用大头针钻3~4个小孔,直接绑在诱杀瓶内的铁丝上作诱芯,敌敌畏也可用诱蝇醚塑料瓶灌农药后与诱芯同挂,挥发快慢用大头针钻孔的多少大小来调控。

5.5套袋保果

在果实成熟软化前统一套袋,十分有效。套袋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其注意事项:柚子、橙套袋前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是介壳虫、红蜘蛛、锈壁虱、黑刺粉虱、煤烟病、黄斑病等。应在套袋前进行1次全面的病虫害防治,药剂可选用40%速扑乳油800倍液+50%螨代治1 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 6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800倍液+20%三唑锡悬浮剂1 500倍液+30%爱苗乳油3 000倍液。柚子套袋时间应掌握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定果后进行,橙类套袋时间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套袋前应疏去病虫果和过密的果实。喷药后,套袋应在药液干后3 d内完成,如遇下雨或3 d内套不完的应重新打药后再进行。雨天或露水未干时不宜套袋[7]。

6参考文献

[1] 林来金.警惕果蔬新发生检疫性害虫——桔小实蝇[J].福建农业科技,2009(S1):126-127.

[2] 林岳生,陈成伟.东山县桔小实蝇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检疫,2000,14(3):186-187.

[3] 曾秋婵,刘夏平,周党会,等.兴宁市桔小实蝇疫情监测与防控[J].农业科技通讯,2012(3):181-184.

[4] 陈茹花.橘小实蝇综合防治措施[J].植物检疫,2006,20(5):327-328.

[5] 陈茹花.柑桔检疫对象的综合防治[J].果农之友,2006(8):31.

[6] 黄月英.福建省实蝇种类监测和寄主初步调查[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49-52.

[7] 叶桂孝.永泰李树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5,34(3):62-63.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防治措施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