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梨喀木虱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4-09-24 12:10常承源常承秀马艳芳张永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防治

常承源+常承秀+马艳芳+张永强

摘要系统观察了乌苏里梨喀木虱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该虫在临夏州1年发生1代,若虫共5龄。以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45-01

乌苏里梨喀木虱(CacopsyllaussuriliLi Cai Luo & Ma,sp.nov.)属同翅目、木虱科。2010年在甘肃省和政县皮胎果树(系蔷薇科梨属秋子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上首次发现,经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甘教授鉴定为新种[1]。该虫以成、若虫群集于皮胎果芽、叶、嫩梢上刺吸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反卷,新梢生长缓慢;若虫排泄的黑褐色胶质物易引发煤污病,致使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1形态特征

成虫:雄雌体黄色,具黄褐色斑;头黄色,头顶后缘中部黑褐色,两侧凹陷褐色;触角黄色;胸部黄至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中央具2块黑板;中胸前盾片、盾片具深褐色斑,小盾片黄色。足黄色,后足腿节背面黑褐色,端跗节褐色;翅透明。雄体长1.76~1.78 mm,雌体长2.38~2.40 mm。卵:长0.16 mm,宽0.07 mm,初产淡黄色变桔黄色,近孵化期黑褐色。纺缍形,端部尖,光滑无刻纹,以卵柄固着在寄主植物上[2]。若虫:椭圆形,5龄若虫体黄色,各骨片及翅芽褐色,复眼红色,触角端节端部2/3黑色。

2生物学特性

2.1生活史

经多年连续观察,乌苏里梨喀木虱在临夏州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3月下旬日均气温5 ℃以上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取食交尾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卵期60~70 d。若虫4月中旬出现,5月上旬至下旬为盛期,若虫期40~50 d。5月下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期140~150 d,越冬成虫期100~110 d,10月中旬成虫陆续越冬(表1)。

2.2生活习性

成虫:成虫多在晴天10:00—11:00在叶背脱皮羽化。当年羽化的成虫没有交尾习性,多在叶背、叶柄及嫩枝上栖息危害,10月中旬后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当气温约5 ℃以上时越冬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在树冠外围小枝上取食并交尾产卵,成虫有多次交尾产卵的习性,交尾3 d后开始产卵。田间雌雄比为1.18∶1.00。

若虫:1龄若虫多群聚在芽、嫩叶危害;2龄后分散于叶面危害,1~2龄若虫的排泄物为乳白色蜡质状黏稠物;3龄后陆续向叶腋内转移危害,排泄物为褐色蜜状胶质物;4~5龄若虫群集于枝条或幼果上危害,严重时排泄物淋湿枝条,招致蚂蚁觅食(在田间蚂蚁多的枝条上很容易找到乌苏里梨喀木虱),易引发煤污病,导致枝条长势衰弱[3]。卵:越冬雌虫的卵散产或堆产于芽鳞、未展开的嫩叶背面及叶脉两侧。

3防治方法

3.1营林措施

加强果园管理,休眠期进行树干涂白;结合夏剪,剪除虫害枝集虫烧毁。

3.2防治若虫

5月中旬(花末期)3龄若虫后,应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 000倍液,或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6 000倍液[2],每隔1周喷1次,连续喷3次,可有效控制乌苏里梨喀木虱若虫危害[4]。

3.3防治成虫

应用黄色粘虫板(河北沧州佳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 cm×30 cm,双面均涂粘虫胶)防治成虫。方法: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田间迎风向间距15 m在南北方向悬挂黄板(挂板时摘除遮挡黄板的叶片,用细铁丝固定悬挂方向),黄板中心距地面1.5 m高,等粘满成虫后更换黄板。试验结果表明,成虫发生高峰期10 d后的最高诱蛾量可达757.44头。

3.4生物防治

应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姬蜂、草蛉等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在天敌发生高峰期避免用农药防治,尽量利用天敌防治乌苏里梨喀木虱。

4结语

应用黄色粘虫板防治乌苏里梨喀木虱虽高效环保,但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诱杀了瓢虫、草蛉、姬蜂、食蚜蝇等部分天敌。因此,如何将天敌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参考文献

[1] 马艳芳,张山林,常承秀,等.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5):139.

[2] 常承秀,马艳芳,张山林,等.8种杀虫剂对乌苏里梨喀木虱若虫的至内毒力测定[J].甘肃农业科技,2012(8):15.

[3] 韩淑琴,王树尧,常承秀,等.梨喀木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3,28(3):14-17,35.

[4] 王新东,马艳芳,张永强,等.辽梨喀木虱在临夏地区的生活史观察及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12(3):16-18.

摘要系统观察了乌苏里梨喀木虱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该虫在临夏州1年发生1代,若虫共5龄。以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45-01

乌苏里梨喀木虱(CacopsyllaussuriliLi Cai Luo & Ma,sp.nov.)属同翅目、木虱科。2010年在甘肃省和政县皮胎果树(系蔷薇科梨属秋子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上首次发现,经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甘教授鉴定为新种[1]。该虫以成、若虫群集于皮胎果芽、叶、嫩梢上刺吸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反卷,新梢生长缓慢;若虫排泄的黑褐色胶质物易引发煤污病,致使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1形态特征

成虫:雄雌体黄色,具黄褐色斑;头黄色,头顶后缘中部黑褐色,两侧凹陷褐色;触角黄色;胸部黄至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中央具2块黑板;中胸前盾片、盾片具深褐色斑,小盾片黄色。足黄色,后足腿节背面黑褐色,端跗节褐色;翅透明。雄体长1.76~1.78 mm,雌体长2.38~2.40 mm。卵:长0.16 mm,宽0.07 mm,初产淡黄色变桔黄色,近孵化期黑褐色。纺缍形,端部尖,光滑无刻纹,以卵柄固着在寄主植物上[2]。若虫:椭圆形,5龄若虫体黄色,各骨片及翅芽褐色,复眼红色,触角端节端部2/3黑色。

2生物学特性

2.1生活史

经多年连续观察,乌苏里梨喀木虱在临夏州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3月下旬日均气温5 ℃以上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取食交尾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卵期60~70 d。若虫4月中旬出现,5月上旬至下旬为盛期,若虫期40~50 d。5月下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期140~150 d,越冬成虫期100~110 d,10月中旬成虫陆续越冬(表1)。

2.2生活习性

成虫:成虫多在晴天10:00—11:00在叶背脱皮羽化。当年羽化的成虫没有交尾习性,多在叶背、叶柄及嫩枝上栖息危害,10月中旬后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当气温约5 ℃以上时越冬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在树冠外围小枝上取食并交尾产卵,成虫有多次交尾产卵的习性,交尾3 d后开始产卵。田间雌雄比为1.18∶1.00。

若虫:1龄若虫多群聚在芽、嫩叶危害;2龄后分散于叶面危害,1~2龄若虫的排泄物为乳白色蜡质状黏稠物;3龄后陆续向叶腋内转移危害,排泄物为褐色蜜状胶质物;4~5龄若虫群集于枝条或幼果上危害,严重时排泄物淋湿枝条,招致蚂蚁觅食(在田间蚂蚁多的枝条上很容易找到乌苏里梨喀木虱),易引发煤污病,导致枝条长势衰弱[3]。卵:越冬雌虫的卵散产或堆产于芽鳞、未展开的嫩叶背面及叶脉两侧。

3防治方法

3.1营林措施

加强果园管理,休眠期进行树干涂白;结合夏剪,剪除虫害枝集虫烧毁。

3.2防治若虫

5月中旬(花末期)3龄若虫后,应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 000倍液,或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6 000倍液[2],每隔1周喷1次,连续喷3次,可有效控制乌苏里梨喀木虱若虫危害[4]。

3.3防治成虫

应用黄色粘虫板(河北沧州佳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 cm×30 cm,双面均涂粘虫胶)防治成虫。方法: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田间迎风向间距15 m在南北方向悬挂黄板(挂板时摘除遮挡黄板的叶片,用细铁丝固定悬挂方向),黄板中心距地面1.5 m高,等粘满成虫后更换黄板。试验结果表明,成虫发生高峰期10 d后的最高诱蛾量可达757.44头。

3.4生物防治

应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姬蜂、草蛉等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在天敌发生高峰期避免用农药防治,尽量利用天敌防治乌苏里梨喀木虱。

4结语

应用黄色粘虫板防治乌苏里梨喀木虱虽高效环保,但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诱杀了瓢虫、草蛉、姬蜂、食蚜蝇等部分天敌。因此,如何将天敌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参考文献

[1] 马艳芳,张山林,常承秀,等.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5):139.

[2] 常承秀,马艳芳,张山林,等.8种杀虫剂对乌苏里梨喀木虱若虫的至内毒力测定[J].甘肃农业科技,2012(8):15.

[3] 韩淑琴,王树尧,常承秀,等.梨喀木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3,28(3):14-17,35.

[4] 王新东,马艳芳,张永强,等.辽梨喀木虱在临夏地区的生活史观察及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12(3):16-18.

摘要系统观察了乌苏里梨喀木虱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该虫在临夏州1年发生1代,若虫共5龄。以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45-01

乌苏里梨喀木虱(CacopsyllaussuriliLi Cai Luo & Ma,sp.nov.)属同翅目、木虱科。2010年在甘肃省和政县皮胎果树(系蔷薇科梨属秋子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上首次发现,经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甘教授鉴定为新种[1]。该虫以成、若虫群集于皮胎果芽、叶、嫩梢上刺吸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反卷,新梢生长缓慢;若虫排泄的黑褐色胶质物易引发煤污病,致使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1形态特征

成虫:雄雌体黄色,具黄褐色斑;头黄色,头顶后缘中部黑褐色,两侧凹陷褐色;触角黄色;胸部黄至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中央具2块黑板;中胸前盾片、盾片具深褐色斑,小盾片黄色。足黄色,后足腿节背面黑褐色,端跗节褐色;翅透明。雄体长1.76~1.78 mm,雌体长2.38~2.40 mm。卵:长0.16 mm,宽0.07 mm,初产淡黄色变桔黄色,近孵化期黑褐色。纺缍形,端部尖,光滑无刻纹,以卵柄固着在寄主植物上[2]。若虫:椭圆形,5龄若虫体黄色,各骨片及翅芽褐色,复眼红色,触角端节端部2/3黑色。

2生物学特性

2.1生活史

经多年连续观察,乌苏里梨喀木虱在临夏州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3月下旬日均气温5 ℃以上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取食交尾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卵期60~70 d。若虫4月中旬出现,5月上旬至下旬为盛期,若虫期40~50 d。5月下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期140~150 d,越冬成虫期100~110 d,10月中旬成虫陆续越冬(表1)。

2.2生活习性

成虫:成虫多在晴天10:00—11:00在叶背脱皮羽化。当年羽化的成虫没有交尾习性,多在叶背、叶柄及嫩枝上栖息危害,10月中旬后在树皮裂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当气温约5 ℃以上时越冬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在树冠外围小枝上取食并交尾产卵,成虫有多次交尾产卵的习性,交尾3 d后开始产卵。田间雌雄比为1.18∶1.00。

若虫:1龄若虫多群聚在芽、嫩叶危害;2龄后分散于叶面危害,1~2龄若虫的排泄物为乳白色蜡质状黏稠物;3龄后陆续向叶腋内转移危害,排泄物为褐色蜜状胶质物;4~5龄若虫群集于枝条或幼果上危害,严重时排泄物淋湿枝条,招致蚂蚁觅食(在田间蚂蚁多的枝条上很容易找到乌苏里梨喀木虱),易引发煤污病,导致枝条长势衰弱[3]。卵:越冬雌虫的卵散产或堆产于芽鳞、未展开的嫩叶背面及叶脉两侧。

3防治方法

3.1营林措施

加强果园管理,休眠期进行树干涂白;结合夏剪,剪除虫害枝集虫烧毁。

3.2防治若虫

5月中旬(花末期)3龄若虫后,应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 000倍液,或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6 000倍液[2],每隔1周喷1次,连续喷3次,可有效控制乌苏里梨喀木虱若虫危害[4]。

3.3防治成虫

应用黄色粘虫板(河北沧州佳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 cm×30 cm,双面均涂粘虫胶)防治成虫。方法: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田间迎风向间距15 m在南北方向悬挂黄板(挂板时摘除遮挡黄板的叶片,用细铁丝固定悬挂方向),黄板中心距地面1.5 m高,等粘满成虫后更换黄板。试验结果表明,成虫发生高峰期10 d后的最高诱蛾量可达757.44头。

3.4生物防治

应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姬蜂、草蛉等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在天敌发生高峰期避免用农药防治,尽量利用天敌防治乌苏里梨喀木虱。

4结语

应用黄色粘虫板防治乌苏里梨喀木虱虽高效环保,但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诱杀了瓢虫、草蛉、姬蜂、食蚜蝇等部分天敌。因此,如何将天敌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参考文献

[1] 马艳芳,张山林,常承秀,等.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5):139.

[2] 常承秀,马艳芳,张山林,等.8种杀虫剂对乌苏里梨喀木虱若虫的至内毒力测定[J].甘肃农业科技,2012(8):15.

[3] 韩淑琴,王树尧,常承秀,等.梨喀木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3,28(3):14-17,35.

[4] 王新东,马艳芳,张永强,等.辽梨喀木虱在临夏地区的生活史观察及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12(3):16-18.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防治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