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源
摘要油菜制种过程中,影响产量的因素很多。在同样的气候环境和水肥管理条件下,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油菜茎象甲的防治效果,成为影响油菜制种产量的关键因素。综合三原县多年油菜制种经验,提出油菜茎象甲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茎象甲;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27-02
1分布与危害
油菜茎象甲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甘肃等我国北方油菜产区。主要以幼虫在茎中钻蛀危害,成虫亦可危害叶片和茎。对油菜的破坏性极大,油菜刚一抽薹,成虫即前来产卵,被产卵的主茎膨大、扭曲、崩裂,茎杆伸长力减弱,分枝结角显著减少。幼虫孵化后蛀入茎内取食,茎杆常被蛀空,使植株易倒伏、折断。受害轻者虽能开花结实,但提早黄熟,籽粒秕瘦,受害重者花序皱缩、青干死亡,颗粒无收。油菜茎象甲对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3.5 mm,雌虫稍大。身体灰黑色,近圆形,体上密生黄白色鳞片和白色绒毛。喙圆柱形,短于前胸背板,长1.0~1.5 mm,向下弯曲,伸向前足中部,口器在喙端,黑色。触角生于喙前中部,11节,基节长棒状、鞭节7节、锤节3节。前胸背板密布粗大刻点,中央有一浅沟。鞘翅上小刻点排列成沟,沟间有3行密而整齐的毛。中后胸侧片大。卵长约0.6 mm,宽0.3 mm,椭圆形,乳白色,稍带黄色,两端白色透明。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2~3龄后变为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6~7 mm,纺锤形,头部较大,黄褐色。胴体12节,有皱纹及白色细毛,背部中央具一不明显的浅灰色纵线。无足。蛹为裸蛹,长3.5~4.0 mm,宽2 mm,纺锤形,乳黄白色。蛹在地下土茧内,土茧椭圆形,表面光滑,长约6 mm。
3生物学特性
3.1发生世代
油菜茎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油菜根部土缝中、落叶下越冬。根据多年调查,陕西关中地区在2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取食、交尾。3月初至4月上旬为幼虫危害关键期,4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做茧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11月底至12月初开始越冬。
3.2主要生活习性
3.2.1成虫习性。2月中下旬越冬复苏的成虫出土活动,有多次交尾习性。一般在油菜抽薹时,油菜茎象甲雌虫开始产卵。产卵历期可达1个月以上。产卵时先用口器在新抽嫩茎上咬一小孔,然后将产卵器刺入孔中产卵,卵单产,每孔1粒。卵多产在返青早、长势强的植株上,尤其在第2、3分枝下的主茎上产卵最多。卵期7~10 d。成虫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活动旺盛,晴天时于11:00—17:00在叶面活动。遇阴雨、刮风天,潜伏在叶片基部、叶柄下、心叶处或土缝中。有伪死习性,受惊后,全身紧缩成一团圆球状落地,长久不动,又因其体色如土,很难被发现。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查看前一定要轻手轻脚,不能碰撞油菜枝叶,发现有成虫后,在植株下面放1张白纸,就可以调查成虫数量。要不然,成虫受惊假死掉入土中,一般很难找到。5月中下旬新羽化的油菜茎象甲成虫破土爬出地面,在油菜植株顶端啃食嫩枝、嫩叶和幼嫩角果。油菜收获后,茎象甲则飞迁扩散寻找阴凉处越夏。11月底至12月初,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在油菜根际表土中或枯枝落叶下。
3.2.2幼虫习性。幼虫孵化后蛀入油菜茎内取食茎髓,由下向上钻蛀取食,在茎内形成由细渐粗的弯曲隧道。幼虫主要在主茎内取食,部分分枝内也有幼虫取食。造成取食部位茎杆中空,外观扭曲崩裂。2—4月,在油菜制种田内,如果发现个别植株茎杆部分膨大,或畸形,打开茎杆能发现油菜茎象甲幼虫。幼虫期25~35 d。单株虫口1~3头,最严重的年份,调查单株最多达到10头以上。表现为植株茎杆畸形,非正常的特别粗大,受害植株以营养生长为主,顶部无花蕾,或很小。
3.2.3化蛹习性。4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从茎杆崩裂处钻出,落地后迅速入土,在地下3~4 cm深处做土室化蛹。蛹期10~20 d。
4发生规律
4.1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早春旬平均气温在4 ℃以上,日平均气温在6 ℃以上时,越冬成虫出土活动,成虫交尾产卵的最适温度为15~25 ℃;晴天15~22 ℃时活动最盛;24 ℃时活动减弱;26 ℃时开始入土潜伏;28~30 ℃时越夏;冬季旬平均温度低于6 ℃,日最高温度低于10 ℃时,成虫越冬。
4.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般在背阴潮湿的地区,油菜茎象甲发生较重,在向阳干旱地区发生较轻。
4.3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甘蓝型油菜受害较重,白菜型油菜受害较轻。油菜制种田如果播期过早,成虫迁入早、密度大、产卵多,受到幼虫危害较重。油菜制种田如果有播娘蒿等杂草,危害亦较重。油菜茎象甲亦蛀食播娘蒿,由于油菜出苗比播娘蒿早1个月,越夏后的成虫又集中迁入油菜制种田,加重危害。
5防治措施
5.1土壤处理
根据测定,油菜茎象甲成虫大多在地面5~15 cm深耕层越冬越夏。对油菜制种田,用40%甲基异硫磷、50%辛硫磷3 750~4 500 mL/hm2拌毒土600~750 kg/hm2,结合深耕耙耱施入,既能有效毒杀油菜茎象甲,又能杀死其他地下害虫[1-2]。
5.2综合防治
对上年度制种的田块,尽量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铲除田间杂草,清除枯枝落叶,改进栽培措施,培育壮苗,增强抗性,以利油菜制种安全越冬[3-4]。
5.3化学防治
秋苗期防治用2.5% 1605粉或4.5%甲敌粉30 kg/hm2喷粉。早春是防治油菜茎象甲的最关键时期,因此防治一定要早、要细。要求喷药要仔细,至少防治2次,第1次喷粉,第2次喷雾。用2.5% 1605粉或4.5%甲敌粉30 kg/hm2喷粉。间隔7~10 d后,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225 mL/hm2对水喷雾。角果成熟期防治主要采取熏蒸办法。用80%敌敌畏乳油50~75 mL,加水5 kg,喷在5~10 kg麦麸(糠)上拌匀,于晴天撒施,消灭新羽化的成虫[5]。选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作内吸剂,缓释剂用羊毛脂。将内吸剂与缓释剂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涂于被害植株茎基部,每株涂麦粒大小,可以消灭植株茎杆内的幼虫,降低危害。
6参考文献
[1] 许生福.浅谈油菜茎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青海农林科技,2007(3):86.
[2] 王凤葵.渭北旱源油菜茎象甲药剂防治方法与效果[J].中国油料,1994,16(2):55-57.
[3] 常瑞奇,赵枢,徐忠学,等.天水市麦积区油菜茎象甲的发生与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07(2):38-39.
[4] 郑京海,景福利.油菜茎象甲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0(8):38-39.
[5] 王瑞生,唐国永,余青兰,等.春油菜油菜茎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