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拌种和施颗粒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研究

2014-09-24 11:21周友陈琳金晨钟刘佳佳李静波刘秀谭显胜曾永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防效药剂

周友+陈琳+金晨钟+刘佳佳+李静波+刘秀+谭显胜+曾永贤

基金项目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2013-389);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引导基金(2013CXY04);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2QN10)。

摘要[目的]为探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施药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了6种药剂拌种、药剂拌种+秧田期施用杀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只用拌种或早期施杀飞虱颗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控制病害的为害,在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及移栽后7 d各喷1次防效较好。[结论]使用拌种剂拌种和在秧苗期及移栽后早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湘中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拌种;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17-0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白背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而白背飞虱是一种迁飞性的季节性害虫,每年4月始迁入湖南省,由于其降落的随机性和白背飞虱带毒率的不确定性,给及时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据娄底市植保站资料记载,2013年,在5月23日至6月8日间(此期间为湘中地区稻秧苗三至六叶期),白背飞虱迁入量为平均为5 800头/d(2台诱虫灯,下同),带毒率为13.56%,当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发生面积12.3万hm2;而2011年,同期白背飞虱的迁入量为400头/d,带毒率只有0.88%,发病率超过3%的面积不到3.3万hm2;2012年,同期白飞虱迁入量为4 200头/d,但在6月23日前带毒率为0,在秧田期发病率为0,到7月10—15日,由于大量白背飞虱迁入,且带毒率为4.58%,后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5%以上面积达1.3万hm2。说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白背飞虱的迁入量、迁入时期与带毒率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首先在秧田期控制好白背飞虱,并通过一些长效的药剂长期控制白背飞虱的数量才能降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为探索更好地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技术与方法,2013年5—10月,笔者在娄底市双峰县进行了药剂拌种、秧田期施用杀飞虱药剂等措施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探索该病的化学防控技术,以控制该病。

1材料与方法

1.1药剂拌种和施杀虫颗粒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试验

1.1.1试验材料。试验药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江苏龙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鑫飞)(江苏东台东南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 缓释增效吡蚜酮颗粒剂、1%缓释增效吡虫啉颗粒剂及1%缓释增效噻嗪酮颗粒剂均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供试水稻品种为T优15。

1.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拌种,方法为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高巧有效成分6 g,先与200 mL清水混匀,拌干种子3 kg,晾干4 h播种(A1);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拌种,方法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优拌有效成分6 g,先与200 mL清水混匀,拌干种子3 kg,晾干4 h播种(A2);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拌种,种子催芽露白后,用神约有效成分0.5 g与少量细土拌匀,再均匀拌1 kg种子(以干种子计重)即可播种(A3);不拌种,用1%缓释增效吡虫啉颗粒剂,用量为7.5 kg/hm2,在施秧田基肥时施用(A4);不拌种,用1%缓释增效吡蚜酮颗粒剂,用量为7.5 kg/hm2,在施秧田基肥时施用(A5);不拌种,用1%缓释增效噻嗪酮颗粒剂,用量为7.5 kg/hm2,在施秧田基肥时施用(A6);清水对照(CK1)。重复3次,共21个小区,每个小区秧田面积30 m2,对应的大田面积120 m2。

1.2秧苗期施杀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试验

1.2.1试验材料。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鑫飞)(江苏东台东南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扑虱灵)(湖南天人农药有限公司),供试水稻品种为准两优608。

1.2.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秧苗移栽10 d施25%吡蚜酮1次(B1);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各施25%吡蚜酮1次(B2);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天各施25%吡蚜酮1次(B3);秧苗移栽前10 d施25%噻嗪酮1次(B4);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各施25%噻嗪酮1次(B5);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25%噻嗪酮1次(B6);清水对照(CK2)。3次重复,共21个小区。每小区秧田面积30 m2,对应大田面积120 m2。各试验小区间筑埂。

1.2.3试验方法。各处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分别用有效成分90、390 g/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在分蘖盛期前所有处理均不能施其他防治飞虱的药剂,其他病虫防治及分蘖盛期后续飞虱防治按当地常规防治方法(用氟虫双酰胺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己唑醇防治纹枯病、吡蚜酮防治稻飞虱)。

1.3药剂拌种+秧苗期施药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试验

1.3.1试验材料。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江苏龙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鑫飞)(江苏东台东南化学股份有限公司),80%烯啶·吡蚜酮水剂(北京燕化永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供试水稻品种为准两优608。

1.3.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在秧苗移栽前10 d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次(C1);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各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次(C2);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次(C3);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80%稀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次(C4);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期不施药(C5);清水对照(CK3)。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秧田面积30 m2,对应的大田面积120 m2。各试验小区间筑埂。

1.3.3施药方法。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有效成分6 g,先与100 mL清水混匀,再均匀拌干种子量3 kg催芽而成的萌芽稻种,晾干3 h后播种。喷雾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60 g/hm2、80%稀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20 g/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1-2]。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各项试验分别于分蘖末期、黄熟期调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小区查100丛(株),记录病丛数和株数,计算各处理病株率及防病效果[3-4]。调查标准:分蘖末期:植株矮化,叶色浓绿,僵直。黄熟期:水稻植株倒1~3节茎秆上瘤状突出物,用手触摸时很粗糙。计算方法如下:

病丛(株)率(%)=■×100

防病效果(%)=

■×100

2结果与分析

2.1药剂拌种和施杀虫颗粒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试验结果表明,单用拌种剂拌种或用颗粒剂撒施于秧田内,对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控制都没有达到理想的防效,不管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还是用1%噻嗪酮颗粒剂撒施,在乳熟期调查时的防效分别只有58.97%、55.56%和54.70%(表1)。

早期迁入的白背飞虱数量少且带毒率低,到7月20日才检测到带毒稻飞虱的迁入。由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间比较晚,而吡虫啉等拌种剂的持效期只有28 d左右,对水稻后期迁入的稻飞虱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效,导致后期发病率明显提高。因此,在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时,只用拌种或早期施杀飞虱颗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控制病害的为害。

2.2秧苗期施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秧田期和移栽后7 d施用杀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一定的防效。在秧田期施用2次的防效要好于只施用1次的防效。从供试的2种药剂来看,施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90 g/hm2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90 g/hm2的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防效最好的是在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及移栽后7 d各喷1次25%吡蚜酮的处理,达62.07%。

2.3药剂拌种+秧苗期施杀虫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通过用6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优拌)拌种,在秧苗生育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技术,可有效防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其中以处理C4(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80%稀啶·吡蚜酮1次)和处理3(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25%吡蚜酮1次)的防效最好,在分蘖末期的防效分别为62.14%和71.43%,而在乳熟期2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2.13%和68.85%,而只用采用拌种措施而秧田期不施杀飞虱药剂的处理C5在分蘖末期和乳熟期的防效只有57.14%和51.63%。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制定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方案时,应提倡使用拌种剂拌种和在秧苗期及移栽后早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方法,才能有效防控该新型病毒病[5-6]。

4参考文献

[1] 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等.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J].科学通报,2008,53(20):2500-2508.

[2] 周国辉,张曙光,皱寿发,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为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10,36(1):144-146.

[3] 钟天润,刘宇,刘万才.2010年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4):32-34.

[4] 陈声祥,张巧艳.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05,32(1):97-103.

[5] 刘彩霞,马宁,杨国兆.泗阳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78.

[6] 刘万才,刘宇,郭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3):17-18.

2.1药剂拌种和施杀虫颗粒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试验结果表明,单用拌种剂拌种或用颗粒剂撒施于秧田内,对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控制都没有达到理想的防效,不管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还是用1%噻嗪酮颗粒剂撒施,在乳熟期调查时的防效分别只有58.97%、55.56%和54.70%(表1)。

早期迁入的白背飞虱数量少且带毒率低,到7月20日才检测到带毒稻飞虱的迁入。由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间比较晚,而吡虫啉等拌种剂的持效期只有28 d左右,对水稻后期迁入的稻飞虱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效,导致后期发病率明显提高。因此,在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时,只用拌种或早期施杀飞虱颗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控制病害的为害。

2.2秧苗期施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秧田期和移栽后7 d施用杀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一定的防效。在秧田期施用2次的防效要好于只施用1次的防效。从供试的2种药剂来看,施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90 g/hm2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90 g/hm2的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防效最好的是在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及移栽后7 d各喷1次25%吡蚜酮的处理,达62.07%。

2.3药剂拌种+秧苗期施杀虫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通过用6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优拌)拌种,在秧苗生育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技术,可有效防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其中以处理C4(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80%稀啶·吡蚜酮1次)和处理3(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25%吡蚜酮1次)的防效最好,在分蘖末期的防效分别为62.14%和71.43%,而在乳熟期2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2.13%和68.85%,而只用采用拌种措施而秧田期不施杀飞虱药剂的处理C5在分蘖末期和乳熟期的防效只有57.14%和51.63%。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制定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方案时,应提倡使用拌种剂拌种和在秧苗期及移栽后早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方法,才能有效防控该新型病毒病[5-6]。

4参考文献

[1] 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等.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J].科学通报,2008,53(20):2500-2508.

[2] 周国辉,张曙光,皱寿发,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为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10,36(1):144-146.

[3] 钟天润,刘宇,刘万才.2010年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4):32-34.

[4] 陈声祥,张巧艳.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05,32(1):97-103.

[5] 刘彩霞,马宁,杨国兆.泗阳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78.

[6] 刘万才,刘宇,郭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3):17-18.

2.1药剂拌种和施杀虫颗粒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试验结果表明,单用拌种剂拌种或用颗粒剂撒施于秧田内,对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控制都没有达到理想的防效,不管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还是用1%噻嗪酮颗粒剂撒施,在乳熟期调查时的防效分别只有58.97%、55.56%和54.70%(表1)。

早期迁入的白背飞虱数量少且带毒率低,到7月20日才检测到带毒稻飞虱的迁入。由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间比较晚,而吡虫啉等拌种剂的持效期只有28 d左右,对水稻后期迁入的稻飞虱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效,导致后期发病率明显提高。因此,在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时,只用拌种或早期施杀飞虱颗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控制病害的为害。

2.2秧苗期施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秧田期和移栽后7 d施用杀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一定的防效。在秧田期施用2次的防效要好于只施用1次的防效。从供试的2种药剂来看,施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90 g/hm2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90 g/hm2的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防效最好的是在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及移栽后7 d各喷1次25%吡蚜酮的处理,达62.07%。

2.3药剂拌种+秧苗期施杀虫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

通过用6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优拌)拌种,在秧苗生育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技术,可有效防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其中以处理C4(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80%稀啶·吡蚜酮1次)和处理3(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移栽后7 d各施25%吡蚜酮1次)的防效最好,在分蘖末期的防效分别为62.14%和71.43%,而在乳熟期2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2.13%和68.85%,而只用采用拌种措施而秧田期不施杀飞虱药剂的处理C5在分蘖末期和乳熟期的防效只有57.14%和51.63%。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制定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方案时,应提倡使用拌种剂拌种和在秧苗期及移栽后早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方法,才能有效防控该新型病毒病[5-6]。

4参考文献

[1] 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等.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J].科学通报,2008,53(20):2500-2508.

[2] 周国辉,张曙光,皱寿发,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为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10,36(1):144-146.

[3] 钟天润,刘宇,刘万才.2010年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4):32-34.

[4] 陈声祥,张巧艳.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05,32(1):97-103.

[5] 刘彩霞,马宁,杨国兆.泗阳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78.

[6] 刘万才,刘宇,郭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3):17-18.

猜你喜欢
防效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长白鸢尾叶斑病试验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临床药剂研究范围及优化临床药剂工作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