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宏+王新其+姚洁+翁丹龙+曹黎明+王华君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的中晚熟水稻品种,于2013年开展晚粳水稻新品种适应性试验,观察其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品种清香软粳、沪软12-12,和杂交稻品种花优14和秋优金丰产量较高、米质优良,抗病虫害较强,均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
关键词晚粳水稻;蛙稻生态种养;种植表现
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026-03
StudyonPlantingPerformanceofLateJaponicaRiceNewSpeciesinFrog-riceFarmingMode
ZHU Yuan-hong 1WANG Xin-qi 2YAO Jie 1WENG Dan-long 1CAO Li-ming 2WANG Hua-jun 1 *
(1 Shanghai Qingpu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Development Co.,Ltd.,Shanghai 201717; 2 Institute of Crop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In order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iddle-late rice varieti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Qingpu frog-rice farming mode,the experiment of the adaptability of new varieties was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ir performance in 201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entional rice varieties of Qingxiangruanjing,Huruan12-12 and the hybrid rice varieties of Huayou14、Qiuyoujinfeng had a higher yield,better rice quality and the stronger 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pests,were suitable for extend planting in frog-rice farming mode in Qingpu District.
Key wordslate japonica rice;frog-rice farming mode;planting performance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开展的蛙稻生态种养是以商品有机肥为基蘖肥、蛙的排泄物为补充,利用食物链的关系,通过合理的沟系配制和水浆调控技术,围绕以稻养蛙、以蛙护稻、以蛙促稻来达到田间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在减少化肥使用前提下,通过综合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常规农药防控措施,生产的稻米口感好、食用安全。但蛙稻生态种养优质稻米产量较低,一般在4 500 kg/hm2左右,经济效益不高,推广应用受限[1]。为了提高优质蛙稻米产量水平,通过引选当地及周边地区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于2013年开展了蛙稻生态种养的模式下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引选试验,并对新品种进行产量、抗性和品质等初步比较,以期筛选出合适品种,为该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提供种植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上海市及周边地区推广的水稻新品种。其中常规稻品种8个(青角307、清香软粳、宝农34、银香28、沪软12-12、沪香粳106、S08-18、武运粳0175),杂交稻品种3个(浦优811、秋优金丰、花优14)及秀水128,共12个参试品种,稻田放养的蛙为海南虎纹蛙。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上海市青浦区青浦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内进行,试验田属青紫泥土壤,土壤质地为重壤。整体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无污染物排放,无遮荫。前茬为小麦,肥力中等。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秀水128作为对照(CK)。
1.4试验实施
5月18日用菌虫清1包(20 g)+盾清2支(8 mL)+吡虫灵1包(10 g)+水8~10 kg浸种,约48 h。5月20日催芽,5月22日播种至秧田,秧田覆盖防鸟网[2]。6月21日人工移栽,移栽密度为株行距12 cm×30 cm,穴数为27.75万穴/hm2,每穴栽插3~4株,基本苗控制在75万~90万根/hm2。试验种植分为3个小区(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14.5 m2,共43.5 m2。小区四周均设有保护行。总肥量纯N 30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50 kg/hm2。氮磷钾的比例纯N、P2O5、K2O一般为1.0∶0.4∶0.4。氮肥的基蘖肥与后期追肥比例为7∶3,氮肥一般基肥40%,分蘖肥30%,穗肥占30%[3-4]。在秧苗返青10~15 d后,开好蛙沟后投放海南虎纹蛙,并用木桩固定围网,围网高1.2~1.3 m。蛙投放数量:12 000只/hm2,规格:15~20 g/只。病虫害防治采用综合防治、灯诱杀及生物制剂,7月27日、8月8日、8月23日和9月4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以苦参碱为主,辅以井冈复配剂[5-6]。杂草化除辅以人工防除。
1.5考察指标及方法
水稻移栽后调查基本苗,定点考查水稻茎蘖动态,记录生育期,病虫害调查统计,收获测产。小区人工收割后室内考种和籽粒碾米及部分理化品质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抽穗期及全生育期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它不仅决定于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等,而且决定着品种的季节适应性。参试的13个品种的生育进程不一(表1),全生育期一般在146~163 d,其中花优14生育期最长为163 d,沪香粳106生育期最短为146 d。从表1可以看出,抽穗期最晚为青角307,其次为秋优金丰和秀水128,则对秋季低温袭击有一定的风险。生育期最晚的花优14主要是穗大成熟灌浆慢,但也可以于11月上旬收割完毕,说明参试品种都不易受到寒露风和初冬季节低温冷害的影响,适合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栽培。
2.2茎蘖动态
参试水稻品种的茎蘖动态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图1)。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同步搁田,参试品种的高峰苗均出现在7月31日。由表2可知,高峰苗最多的为清香软粳和沪香粳106,均达到507.0万根/hm2,最少的为银香28,只有348.0万根/hm2;分蘖能力最强的为沪香粳106,其分蘖率达到86.39%,平均单株分蘖5.0个;其次为清香软粳,其分蘖率为85.8%,平均单株分蘖5.0个,银香28分蘖率最低,仅为79.74%;秋优金丰平均单株分蘖最低,只有3.9个;成穗率最高的为银香28和花优14,分别为88.4%和86.4%,与其他品种有较大的差异性。宝农34和沪香粳106的成穗率较低,仅为68%;其余品种都在71.3%~77.7%。
2.3病虫害发生情况
表3为不同水稻品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由表3可知,各品种之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差异较大。7月23日调查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危害造成的白叶,参试的13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穴发生率最高的为浦优811,达到10.65%,其次为清香软粳,为9.01%,最低为沪香粳106,为6.28%。株发生率最高为沪软12-12,达到8.0%,最低为宝农34和武运粳0175均为3.0%;9月4日各品种稻纵卷叶螟危害白叶调查结果差异较大,株发生率最高为武运粳0175,为50.7%,浦优811和秀水128也在45%以上,株发生率最低的是为沪软12-12,为10.7%。9月4日调查了白穗情况,浦优811受螟虫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银香28;武运粳0175、青角307,宝农34、秋优金丰、花优14则表现良好。
2.4碾米品质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外观及碾米品质有明显差异(表4)。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稻品种与杂交稻品种相比,其出糙率、出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率均较高。常规稻不但出米率较高,整精米率也约高出杂交稻5.1个百分点,但是垩白率也较高,影响米的外观品质。13个品种的碾米品质各不相同,出米率较高的为清香软粳和沪香粳106,达到74%以上,而沪软12-12最低,仅66.1%。常规稻中整精米率最高的为沪香粳106,达到70.57%,其次为宝农34,为69.51%,沪软12-12最低,仅55.77%,其余都在63%~68%。杂交稻整精米率在57%~61%,总体表现不如常规稻。常规稻中垩白率最高的为银香28,达到30.65%,说明其米的外观品质较差。沪香粳106和青角307表现较好,分别为13.07%和13.83%,其余常规稻在18%~22%。杂交稻垩白率普遍优于常规稻,除了浦优811为16.87%外,秋优金丰和花优14仅为10.78%和10.48%,与常规稻有较大差异,说明杂交稻垩白米较少,外观品质要优于常规稻。
2.5穗粒结构及产量性状
不同水稻品种的穗粒结构及产量性状有明显的差异(表5)。其中,有效穗数较高的为清香软粳、沪香粳106和青角307,均达到330万穗/hm2以上,花优14的有效穗数偏低,仅为324.0万穗/hm2。秋优金丰穗长最长,达到21.0 cm,比第2位的宝农34高出7.1%,其余品种均在14~19 cm。在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指标中,浦优811要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穗实粒数达到241.7粒,其余品种的穗实粒数均在113~166粒。结实率较高的品种为清香软粳、青角307、沪香粳106,均在95%以上,最低的为浦优811,仅为85.9%。千粒重最高的为花优14,为28.8 g,最低为青角307和浦优811,均为22.9 g。
理论产量差异性显著比较可知,产量与对照秀水128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共有6个品种,分别为浦优811、花优14、S08-18、清香软粳和秋优金丰,其中产量最高为杂交稻浦优811,产量达到了16 106.65 kg/hm2,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花优14和清香软粳及秋优金丰,产量均在11 400 kg/hm2左右,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秀水128。其余品种的产量无极显著差异。除了武运粳0175、青角307和宝农34这3个品种之外,其余品种的产量与对照秀水128比较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是青浦区近年来着力推广的优秀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放养虎纹蛙来达到以蛙护稻、以稻促蛙的双赢效果。虎纹蛙在稻田中捕捉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但是混合种养也会对稻田的搁田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虎纹蛙捕食害虫对水稻的株高有一定的高度限制,水稻品种株高过高可能对蛙食虫不利。另外,稻田养蛙模式施用的生物农药,对水稻品种的抗病虫害要求较高,对一些抗性较差的水稻品种来说,不适合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中种植。综合比较,中熟类的浦优811产量较高,清香软粳和沪软12-12整精米率高,垩白率低,米质较好;晚熟类的花优14和秋优金丰米质也很好,产量较高,这些品种均适合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种植。
4参考文献
[1] 项建军,王华君,陆君浩.“蛙、稻”生态种养配套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0(4):65.
[2] 符家安,杨利,戚华雄,等.施肥对杂交水稻广两优476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4797-4799.
[3] 徐建军,陆铭昌,金菊花,等.23个水稻新品种在上海市松江区的种植表现[J].上海农业科技,2013(5):30-32.
[4] 姜心禄,池忠志.水稻现场验收测水分计算单产的三种方法比较[J].四川农业科技,2008(1):28-30.
[5] 蒯红永,方勇,孔建新,等.两系杂交中稻丰两优四号在浙江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7):33-35.
[6] 叶正付.浙西南山区C两优87水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43-44.
2.3病虫害发生情况
表3为不同水稻品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由表3可知,各品种之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差异较大。7月23日调查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危害造成的白叶,参试的13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穴发生率最高的为浦优811,达到10.65%,其次为清香软粳,为9.01%,最低为沪香粳106,为6.28%。株发生率最高为沪软12-12,达到8.0%,最低为宝农34和武运粳0175均为3.0%;9月4日各品种稻纵卷叶螟危害白叶调查结果差异较大,株发生率最高为武运粳0175,为50.7%,浦优811和秀水128也在45%以上,株发生率最低的是为沪软12-12,为10.7%。9月4日调查了白穗情况,浦优811受螟虫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银香28;武运粳0175、青角307,宝农34、秋优金丰、花优14则表现良好。
2.4碾米品质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外观及碾米品质有明显差异(表4)。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稻品种与杂交稻品种相比,其出糙率、出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率均较高。常规稻不但出米率较高,整精米率也约高出杂交稻5.1个百分点,但是垩白率也较高,影响米的外观品质。13个品种的碾米品质各不相同,出米率较高的为清香软粳和沪香粳106,达到74%以上,而沪软12-12最低,仅66.1%。常规稻中整精米率最高的为沪香粳106,达到70.57%,其次为宝农34,为69.51%,沪软12-12最低,仅55.77%,其余都在63%~68%。杂交稻整精米率在57%~61%,总体表现不如常规稻。常规稻中垩白率最高的为银香28,达到30.65%,说明其米的外观品质较差。沪香粳106和青角307表现较好,分别为13.07%和13.83%,其余常规稻在18%~22%。杂交稻垩白率普遍优于常规稻,除了浦优811为16.87%外,秋优金丰和花优14仅为10.78%和10.48%,与常规稻有较大差异,说明杂交稻垩白米较少,外观品质要优于常规稻。
2.5穗粒结构及产量性状
不同水稻品种的穗粒结构及产量性状有明显的差异(表5)。其中,有效穗数较高的为清香软粳、沪香粳106和青角307,均达到330万穗/hm2以上,花优14的有效穗数偏低,仅为324.0万穗/hm2。秋优金丰穗长最长,达到21.0 cm,比第2位的宝农34高出7.1%,其余品种均在14~19 cm。在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指标中,浦优811要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穗实粒数达到241.7粒,其余品种的穗实粒数均在113~166粒。结实率较高的品种为清香软粳、青角307、沪香粳106,均在95%以上,最低的为浦优811,仅为85.9%。千粒重最高的为花优14,为28.8 g,最低为青角307和浦优811,均为22.9 g。
理论产量差异性显著比较可知,产量与对照秀水128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共有6个品种,分别为浦优811、花优14、S08-18、清香软粳和秋优金丰,其中产量最高为杂交稻浦优811,产量达到了16 106.65 kg/hm2,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花优14和清香软粳及秋优金丰,产量均在11 400 kg/hm2左右,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秀水128。其余品种的产量无极显著差异。除了武运粳0175、青角307和宝农34这3个品种之外,其余品种的产量与对照秀水128比较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是青浦区近年来着力推广的优秀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放养虎纹蛙来达到以蛙护稻、以稻促蛙的双赢效果。虎纹蛙在稻田中捕捉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但是混合种养也会对稻田的搁田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虎纹蛙捕食害虫对水稻的株高有一定的高度限制,水稻品种株高过高可能对蛙食虫不利。另外,稻田养蛙模式施用的生物农药,对水稻品种的抗病虫害要求较高,对一些抗性较差的水稻品种来说,不适合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中种植。综合比较,中熟类的浦优811产量较高,清香软粳和沪软12-12整精米率高,垩白率低,米质较好;晚熟类的花优14和秋优金丰米质也很好,产量较高,这些品种均适合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种植。
4参考文献
[1] 项建军,王华君,陆君浩.“蛙、稻”生态种养配套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0(4):65.
[2] 符家安,杨利,戚华雄,等.施肥对杂交水稻广两优476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4797-4799.
[3] 徐建军,陆铭昌,金菊花,等.23个水稻新品种在上海市松江区的种植表现[J].上海农业科技,2013(5):30-32.
[4] 姜心禄,池忠志.水稻现场验收测水分计算单产的三种方法比较[J].四川农业科技,2008(1):28-30.
[5] 蒯红永,方勇,孔建新,等.两系杂交中稻丰两优四号在浙江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7):33-35.
[6] 叶正付.浙西南山区C两优87水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43-44.
2.3病虫害发生情况
表3为不同水稻品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由表3可知,各品种之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差异较大。7月23日调查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危害造成的白叶,参试的13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穴发生率最高的为浦优811,达到10.65%,其次为清香软粳,为9.01%,最低为沪香粳106,为6.28%。株发生率最高为沪软12-12,达到8.0%,最低为宝农34和武运粳0175均为3.0%;9月4日各品种稻纵卷叶螟危害白叶调查结果差异较大,株发生率最高为武运粳0175,为50.7%,浦优811和秀水128也在45%以上,株发生率最低的是为沪软12-12,为10.7%。9月4日调查了白穗情况,浦优811受螟虫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银香28;武运粳0175、青角307,宝农34、秋优金丰、花优14则表现良好。
2.4碾米品质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外观及碾米品质有明显差异(表4)。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稻品种与杂交稻品种相比,其出糙率、出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率均较高。常规稻不但出米率较高,整精米率也约高出杂交稻5.1个百分点,但是垩白率也较高,影响米的外观品质。13个品种的碾米品质各不相同,出米率较高的为清香软粳和沪香粳106,达到74%以上,而沪软12-12最低,仅66.1%。常规稻中整精米率最高的为沪香粳106,达到70.57%,其次为宝农34,为69.51%,沪软12-12最低,仅55.77%,其余都在63%~68%。杂交稻整精米率在57%~61%,总体表现不如常规稻。常规稻中垩白率最高的为银香28,达到30.65%,说明其米的外观品质较差。沪香粳106和青角307表现较好,分别为13.07%和13.83%,其余常规稻在18%~22%。杂交稻垩白率普遍优于常规稻,除了浦优811为16.87%外,秋优金丰和花优14仅为10.78%和10.48%,与常规稻有较大差异,说明杂交稻垩白米较少,外观品质要优于常规稻。
2.5穗粒结构及产量性状
不同水稻品种的穗粒结构及产量性状有明显的差异(表5)。其中,有效穗数较高的为清香软粳、沪香粳106和青角307,均达到330万穗/hm2以上,花优14的有效穗数偏低,仅为324.0万穗/hm2。秋优金丰穗长最长,达到21.0 cm,比第2位的宝农34高出7.1%,其余品种均在14~19 cm。在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指标中,浦优811要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穗实粒数达到241.7粒,其余品种的穗实粒数均在113~166粒。结实率较高的品种为清香软粳、青角307、沪香粳106,均在95%以上,最低的为浦优811,仅为85.9%。千粒重最高的为花优14,为28.8 g,最低为青角307和浦优811,均为22.9 g。
理论产量差异性显著比较可知,产量与对照秀水128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共有6个品种,分别为浦优811、花优14、S08-18、清香软粳和秋优金丰,其中产量最高为杂交稻浦优811,产量达到了16 106.65 kg/hm2,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花优14和清香软粳及秋优金丰,产量均在11 400 kg/hm2左右,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秀水128。其余品种的产量无极显著差异。除了武运粳0175、青角307和宝农34这3个品种之外,其余品种的产量与对照秀水128比较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是青浦区近年来着力推广的优秀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放养虎纹蛙来达到以蛙护稻、以稻促蛙的双赢效果。虎纹蛙在稻田中捕捉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但是混合种养也会对稻田的搁田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虎纹蛙捕食害虫对水稻的株高有一定的高度限制,水稻品种株高过高可能对蛙食虫不利。另外,稻田养蛙模式施用的生物农药,对水稻品种的抗病虫害要求较高,对一些抗性较差的水稻品种来说,不适合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中种植。综合比较,中熟类的浦优811产量较高,清香软粳和沪软12-12整精米率高,垩白率低,米质较好;晚熟类的花优14和秋优金丰米质也很好,产量较高,这些品种均适合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种植。
4参考文献
[1] 项建军,王华君,陆君浩.“蛙、稻”生态种养配套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0(4):65.
[2] 符家安,杨利,戚华雄,等.施肥对杂交水稻广两优476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4797-4799.
[3] 徐建军,陆铭昌,金菊花,等.23个水稻新品种在上海市松江区的种植表现[J].上海农业科技,2013(5):30-32.
[4] 姜心禄,池忠志.水稻现场验收测水分计算单产的三种方法比较[J].四川农业科技,2008(1):28-30.
[5] 蒯红永,方勇,孔建新,等.两系杂交中稻丰两优四号在浙江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7):33-35.
[6] 叶正付.浙西南山区C两优87水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