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昭群+吴莉莉+彭恩明+钟腾宽
摘要利用超级稻氮、磷、钾“3416”回归设计田间试验的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及有关施肥参数。分别建立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的三元二次、氮磷、氮钾、磷钾的二元二次、氮、磷、钾的一元二次和的一元线性加平台4类10种肥效模型,其中三元二次、氮钾的二元二次、氮的一元二次和氮的一元线性平台模型可作为推荐施肥参考模型。取这3种模型最佳经济施肥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地推荐施肥量,即施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
关键词超级稻;“3416”;肥效模型;推荐施肥量;广西融安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012-02
超级稻产量高,需肥量大[1],氮素养分对产量影响比较敏感,超级稻“3414”试验结果可能会因氮因素的1、2、3编码跨度大而被扭曲。为弥补超级稻“3414”试验的这种缺陷,2013年笔者开展超级稻“3416”肥效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融安县沙子乡红妙村,时间为2011年4—8月,大田面积1 067.20 m2,小区试验面积472 m2,保护行面积216.6 m2,校正试验面积378.4 m2,一年一熟,前茬水稻,土壤为洪积潴育沙泥田,播种前取耕作层(0~20 cm)土壤化验,含量为有机质2.81%、全氮1.81%、水解氮91.42 mg/kg、有效磷32.30 mg/kg、速效钾108.28 mg/kg,pH值4.90。
1.2 试验材料
供试超级稻品种为Y两优6号。供试肥料:氮肥为重庆江北产尿素,含纯N 46%;磷肥为广西鹿寨产钙镁磷肥,含P2O5 17%,钾肥为加拿大国产家产氯化钾,含K2O 60%。
1.3试验设计
试验在“3414”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N1.5P2K2和N2.5P2K2 2个处理,形成“3416”试验方案。“3414”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最佳施肥量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3416”试验2水平纯施N、P2O5、K2O分别为210.0、90.0、210.0 kg/hm2,16个处理的因素水平编码及养分用量见表1,试验小区面积19.8 m2(6.6 m×3.0 m),完全随机排列,四周设1 m以上保护行。
1.4试验方法
施肥全部采用撒施,分3个时期进行:氮肥45%、磷肥100%、钾肥40%作基肥,在小区耖泥时施下;氮肥40%、钾肥30%作分蘖肥,于插秧后7~10 d施下;氮肥15%、钾肥30%作幼穗肥,进入幼穗分化1~3 d内施下。
2013年4月3日播种育秧,4月20—27日犁耙田、筑埂分区,4月29日移栽,种植规格30 cm×24 cm,每蔸2苗,折算密度为14.30万蔸/hm2。5月9日施分蘖肥,6月22日施穗肥,8月23日分区采样、收获测产,除施肥量不同外,其他田间管与病虫防治措施一致。
1.5调查项目及数据处理
在水稻生育期间主要观察记载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的叶色、株高、茎蘖数、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收获期测定各处理超级稻产量,并计算产值、成本、利润及投入产出比;利用Excel、 SAS软件对产量和施肥量进行模型拟合和预测[2]。施肥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土壤供肥量(kg/hm2)=缺素区产量/100×形成100 kg产量的养分需要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缺素区地上部分吸收该元素量/(该元素土壤测定值×0.15);土地依存率(%)=不施肥区产量/全肥区产量×100;土壤肥力评定(%)=缺素区产量/全肥区产量×100;肥料利用率(%)=(全肥区作物吸收该养分量-缺素区作物吸收该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中养分含量)×100[3];养分含量参数按稻谷中含纯N 1.212%、P2O5 0.687%、K2O 0.444%,稻秆中含纯N 0.773%、P2O5 0.2987%、K2O 2.165%计算[4]。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与土壤养分分级
各处理水稻产量及植株分析结果见表2。经公式计算可得,土壤供氮量为103.2 kg/hm2,土壤供磷量72.9 kg/hm2,土壤供钾量165.3 kg/hm2;土壤氮的矿化率0.50,土壤有效磷的校正系数为1.00,土壤速效钾的校正系数为0.68;水稻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55.44%,属低等水平,土壤氮、磷、钾肥力评定结果分别为56.53%、80.43%、82.62%,分别为低、中和中等水平。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试验地土壤肥力为中肥力。当季肥料利用率,氮为33.51%、磷17.38%、钾37.69%。
2.2施肥量分析
将各处理产量及施肥量数据分别进行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列于表3。由表3可知,NPK-三元、NP-二元、 NK -二元、N-一元等4种二次模型和N-一元二线性平台模型 的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和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对存在显著相关和具有显著回归关系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和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对存在显著相关和具有显著回归关系的模型进行极值与典型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NPK-三元、NK-二元、 N-一元二次模型及N-线性平台模型为典型式,可以用来进行产量与施肥量预测。根据边际效应原理,利用适宜作为推荐施肥参考的4种模型,通过边际产量导数法进行计算,求得最佳产量施肥量,其中:NPK-三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8 899 kg/hm2,最佳施肥量为氮(纯N)220.3 kg/hm2、磷(P2O5)76.8 kg/hm2、钾(K2O)166.9 kg/hm2;NK-二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8 969 kg/hm2,最佳施氮(纯N)量234.1 kg/hm2、钾(K2O)198.3 kg/hm2;N-一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9 032 kg/hm2,最佳施氮(纯N)量222.4 kg/hm2;N-线性平台模型最佳产量9 065 kg/hm2,最佳氮(N)196.8 kg/hm2。取所求模型的最佳产量施肥量平均值作为推荐施肥量,即试验区域超级稻的推荐施肥量为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经济产量可达8 991 kg/hm2。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当季供氮(纯N)6.88 kg/hm2、磷(P2O5)4.86 kg/hm2、钾(K2O)11.02 kg/hm2;土壤肥力对超级稻的相对产量为55.4%,氮、磷、钾缺乏区相对产量分别为56.53%、80.43%、82.62%,土壤当季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33.51%、17.38%、37.69%;分别建立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的三元二次、氮磷、氮钾、磷钾的二元二次、氮、磷、钾的一元二次和的一元线性加平台4类10种肥效模型,其中只有三元二次、氮钾的二元二次、氮的一元二次和氮的一元线性平台模型可作为推荐施肥参考模型[5-6]。综合这4种模型提供的施肥参数,得到试验区域超级稻的推荐施肥量为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
4参考文献
[1] 腾菲,唐章亮,陈宗道,等.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8-129.
[2] 张明刚.用Excel对农业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2007,37(6):256-258.
[3] 雷海·赖波,阿曼古力.“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J].土壤肥料,2007(4):412-413.
[4] 刘勋.林志锋,王辑娥.3414肥料试验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5):541-543.
[5] 廖佳丽.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213-218.
[6] 韦秀明,陆温球,蔡紫良.上林县超级稻“3414”肥效试验[J].广西农学报,2012(5):11-13.
endprint
摘要利用超级稻氮、磷、钾“3416”回归设计田间试验的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及有关施肥参数。分别建立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的三元二次、氮磷、氮钾、磷钾的二元二次、氮、磷、钾的一元二次和的一元线性加平台4类10种肥效模型,其中三元二次、氮钾的二元二次、氮的一元二次和氮的一元线性平台模型可作为推荐施肥参考模型。取这3种模型最佳经济施肥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地推荐施肥量,即施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
关键词超级稻;“3416”;肥效模型;推荐施肥量;广西融安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012-02
超级稻产量高,需肥量大[1],氮素养分对产量影响比较敏感,超级稻“3414”试验结果可能会因氮因素的1、2、3编码跨度大而被扭曲。为弥补超级稻“3414”试验的这种缺陷,2013年笔者开展超级稻“3416”肥效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融安县沙子乡红妙村,时间为2011年4—8月,大田面积1 067.20 m2,小区试验面积472 m2,保护行面积216.6 m2,校正试验面积378.4 m2,一年一熟,前茬水稻,土壤为洪积潴育沙泥田,播种前取耕作层(0~20 cm)土壤化验,含量为有机质2.81%、全氮1.81%、水解氮91.42 mg/kg、有效磷32.30 mg/kg、速效钾108.28 mg/kg,pH值4.90。
1.2 试验材料
供试超级稻品种为Y两优6号。供试肥料:氮肥为重庆江北产尿素,含纯N 46%;磷肥为广西鹿寨产钙镁磷肥,含P2O5 17%,钾肥为加拿大国产家产氯化钾,含K2O 60%。
1.3试验设计
试验在“3414”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N1.5P2K2和N2.5P2K2 2个处理,形成“3416”试验方案。“3414”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最佳施肥量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3416”试验2水平纯施N、P2O5、K2O分别为210.0、90.0、210.0 kg/hm2,16个处理的因素水平编码及养分用量见表1,试验小区面积19.8 m2(6.6 m×3.0 m),完全随机排列,四周设1 m以上保护行。
1.4试验方法
施肥全部采用撒施,分3个时期进行:氮肥45%、磷肥100%、钾肥40%作基肥,在小区耖泥时施下;氮肥40%、钾肥30%作分蘖肥,于插秧后7~10 d施下;氮肥15%、钾肥30%作幼穗肥,进入幼穗分化1~3 d内施下。
2013年4月3日播种育秧,4月20—27日犁耙田、筑埂分区,4月29日移栽,种植规格30 cm×24 cm,每蔸2苗,折算密度为14.30万蔸/hm2。5月9日施分蘖肥,6月22日施穗肥,8月23日分区采样、收获测产,除施肥量不同外,其他田间管与病虫防治措施一致。
1.5调查项目及数据处理
在水稻生育期间主要观察记载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的叶色、株高、茎蘖数、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收获期测定各处理超级稻产量,并计算产值、成本、利润及投入产出比;利用Excel、 SAS软件对产量和施肥量进行模型拟合和预测[2]。施肥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土壤供肥量(kg/hm2)=缺素区产量/100×形成100 kg产量的养分需要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缺素区地上部分吸收该元素量/(该元素土壤测定值×0.15);土地依存率(%)=不施肥区产量/全肥区产量×100;土壤肥力评定(%)=缺素区产量/全肥区产量×100;肥料利用率(%)=(全肥区作物吸收该养分量-缺素区作物吸收该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中养分含量)×100[3];养分含量参数按稻谷中含纯N 1.212%、P2O5 0.687%、K2O 0.444%,稻秆中含纯N 0.773%、P2O5 0.2987%、K2O 2.165%计算[4]。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与土壤养分分级
各处理水稻产量及植株分析结果见表2。经公式计算可得,土壤供氮量为103.2 kg/hm2,土壤供磷量72.9 kg/hm2,土壤供钾量165.3 kg/hm2;土壤氮的矿化率0.50,土壤有效磷的校正系数为1.00,土壤速效钾的校正系数为0.68;水稻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55.44%,属低等水平,土壤氮、磷、钾肥力评定结果分别为56.53%、80.43%、82.62%,分别为低、中和中等水平。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试验地土壤肥力为中肥力。当季肥料利用率,氮为33.51%、磷17.38%、钾37.69%。
2.2施肥量分析
将各处理产量及施肥量数据分别进行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列于表3。由表3可知,NPK-三元、NP-二元、 NK -二元、N-一元等4种二次模型和N-一元二线性平台模型 的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和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对存在显著相关和具有显著回归关系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和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对存在显著相关和具有显著回归关系的模型进行极值与典型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NPK-三元、NK-二元、 N-一元二次模型及N-线性平台模型为典型式,可以用来进行产量与施肥量预测。根据边际效应原理,利用适宜作为推荐施肥参考的4种模型,通过边际产量导数法进行计算,求得最佳产量施肥量,其中:NPK-三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8 899 kg/hm2,最佳施肥量为氮(纯N)220.3 kg/hm2、磷(P2O5)76.8 kg/hm2、钾(K2O)166.9 kg/hm2;NK-二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8 969 kg/hm2,最佳施氮(纯N)量234.1 kg/hm2、钾(K2O)198.3 kg/hm2;N-一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9 032 kg/hm2,最佳施氮(纯N)量222.4 kg/hm2;N-线性平台模型最佳产量9 065 kg/hm2,最佳氮(N)196.8 kg/hm2。取所求模型的最佳产量施肥量平均值作为推荐施肥量,即试验区域超级稻的推荐施肥量为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经济产量可达8 991 kg/hm2。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当季供氮(纯N)6.88 kg/hm2、磷(P2O5)4.86 kg/hm2、钾(K2O)11.02 kg/hm2;土壤肥力对超级稻的相对产量为55.4%,氮、磷、钾缺乏区相对产量分别为56.53%、80.43%、82.62%,土壤当季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33.51%、17.38%、37.69%;分别建立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的三元二次、氮磷、氮钾、磷钾的二元二次、氮、磷、钾的一元二次和的一元线性加平台4类10种肥效模型,其中只有三元二次、氮钾的二元二次、氮的一元二次和氮的一元线性平台模型可作为推荐施肥参考模型[5-6]。综合这4种模型提供的施肥参数,得到试验区域超级稻的推荐施肥量为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
4参考文献
[1] 腾菲,唐章亮,陈宗道,等.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8-129.
[2] 张明刚.用Excel对农业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2007,37(6):256-258.
[3] 雷海·赖波,阿曼古力.“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J].土壤肥料,2007(4):412-413.
[4] 刘勋.林志锋,王辑娥.3414肥料试验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5):541-543.
[5] 廖佳丽.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213-218.
[6] 韦秀明,陆温球,蔡紫良.上林县超级稻“3414”肥效试验[J].广西农学报,2012(5):11-13.
endprint
摘要利用超级稻氮、磷、钾“3416”回归设计田间试验的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及有关施肥参数。分别建立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的三元二次、氮磷、氮钾、磷钾的二元二次、氮、磷、钾的一元二次和的一元线性加平台4类10种肥效模型,其中三元二次、氮钾的二元二次、氮的一元二次和氮的一元线性平台模型可作为推荐施肥参考模型。取这3种模型最佳经济施肥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地推荐施肥量,即施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
关键词超级稻;“3416”;肥效模型;推荐施肥量;广西融安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012-02
超级稻产量高,需肥量大[1],氮素养分对产量影响比较敏感,超级稻“3414”试验结果可能会因氮因素的1、2、3编码跨度大而被扭曲。为弥补超级稻“3414”试验的这种缺陷,2013年笔者开展超级稻“3416”肥效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融安县沙子乡红妙村,时间为2011年4—8月,大田面积1 067.20 m2,小区试验面积472 m2,保护行面积216.6 m2,校正试验面积378.4 m2,一年一熟,前茬水稻,土壤为洪积潴育沙泥田,播种前取耕作层(0~20 cm)土壤化验,含量为有机质2.81%、全氮1.81%、水解氮91.42 mg/kg、有效磷32.30 mg/kg、速效钾108.28 mg/kg,pH值4.90。
1.2 试验材料
供试超级稻品种为Y两优6号。供试肥料:氮肥为重庆江北产尿素,含纯N 46%;磷肥为广西鹿寨产钙镁磷肥,含P2O5 17%,钾肥为加拿大国产家产氯化钾,含K2O 60%。
1.3试验设计
试验在“3414”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N1.5P2K2和N2.5P2K2 2个处理,形成“3416”试验方案。“3414”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最佳施肥量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3416”试验2水平纯施N、P2O5、K2O分别为210.0、90.0、210.0 kg/hm2,16个处理的因素水平编码及养分用量见表1,试验小区面积19.8 m2(6.6 m×3.0 m),完全随机排列,四周设1 m以上保护行。
1.4试验方法
施肥全部采用撒施,分3个时期进行:氮肥45%、磷肥100%、钾肥40%作基肥,在小区耖泥时施下;氮肥40%、钾肥30%作分蘖肥,于插秧后7~10 d施下;氮肥15%、钾肥30%作幼穗肥,进入幼穗分化1~3 d内施下。
2013年4月3日播种育秧,4月20—27日犁耙田、筑埂分区,4月29日移栽,种植规格30 cm×24 cm,每蔸2苗,折算密度为14.30万蔸/hm2。5月9日施分蘖肥,6月22日施穗肥,8月23日分区采样、收获测产,除施肥量不同外,其他田间管与病虫防治措施一致。
1.5调查项目及数据处理
在水稻生育期间主要观察记载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的叶色、株高、茎蘖数、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收获期测定各处理超级稻产量,并计算产值、成本、利润及投入产出比;利用Excel、 SAS软件对产量和施肥量进行模型拟合和预测[2]。施肥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土壤供肥量(kg/hm2)=缺素区产量/100×形成100 kg产量的养分需要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缺素区地上部分吸收该元素量/(该元素土壤测定值×0.15);土地依存率(%)=不施肥区产量/全肥区产量×100;土壤肥力评定(%)=缺素区产量/全肥区产量×100;肥料利用率(%)=(全肥区作物吸收该养分量-缺素区作物吸收该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中养分含量)×100[3];养分含量参数按稻谷中含纯N 1.212%、P2O5 0.687%、K2O 0.444%,稻秆中含纯N 0.773%、P2O5 0.2987%、K2O 2.165%计算[4]。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与土壤养分分级
各处理水稻产量及植株分析结果见表2。经公式计算可得,土壤供氮量为103.2 kg/hm2,土壤供磷量72.9 kg/hm2,土壤供钾量165.3 kg/hm2;土壤氮的矿化率0.50,土壤有效磷的校正系数为1.00,土壤速效钾的校正系数为0.68;水稻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55.44%,属低等水平,土壤氮、磷、钾肥力评定结果分别为56.53%、80.43%、82.62%,分别为低、中和中等水平。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试验地土壤肥力为中肥力。当季肥料利用率,氮为33.51%、磷17.38%、钾37.69%。
2.2施肥量分析
将各处理产量及施肥量数据分别进行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列于表3。由表3可知,NPK-三元、NP-二元、 NK -二元、N-一元等4种二次模型和N-一元二线性平台模型 的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和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对存在显著相关和具有显著回归关系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和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对存在显著相关和具有显著回归关系的模型进行极值与典型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NPK-三元、NK-二元、 N-一元二次模型及N-线性平台模型为典型式,可以用来进行产量与施肥量预测。根据边际效应原理,利用适宜作为推荐施肥参考的4种模型,通过边际产量导数法进行计算,求得最佳产量施肥量,其中:NPK-三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8 899 kg/hm2,最佳施肥量为氮(纯N)220.3 kg/hm2、磷(P2O5)76.8 kg/hm2、钾(K2O)166.9 kg/hm2;NK-二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8 969 kg/hm2,最佳施氮(纯N)量234.1 kg/hm2、钾(K2O)198.3 kg/hm2;N-一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9 032 kg/hm2,最佳施氮(纯N)量222.4 kg/hm2;N-线性平台模型最佳产量9 065 kg/hm2,最佳氮(N)196.8 kg/hm2。取所求模型的最佳产量施肥量平均值作为推荐施肥量,即试验区域超级稻的推荐施肥量为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经济产量可达8 991 kg/hm2。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当季供氮(纯N)6.88 kg/hm2、磷(P2O5)4.86 kg/hm2、钾(K2O)11.02 kg/hm2;土壤肥力对超级稻的相对产量为55.4%,氮、磷、钾缺乏区相对产量分别为56.53%、80.43%、82.62%,土壤当季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33.51%、17.38%、37.69%;分别建立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的三元二次、氮磷、氮钾、磷钾的二元二次、氮、磷、钾的一元二次和的一元线性加平台4类10种肥效模型,其中只有三元二次、氮钾的二元二次、氮的一元二次和氮的一元线性平台模型可作为推荐施肥参考模型[5-6]。综合这4种模型提供的施肥参数,得到试验区域超级稻的推荐施肥量为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
4参考文献
[1] 腾菲,唐章亮,陈宗道,等.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8-129.
[2] 张明刚.用Excel对农业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2007,37(6):256-258.
[3] 雷海·赖波,阿曼古力.“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J].土壤肥料,2007(4):412-413.
[4] 刘勋.林志锋,王辑娥.3414肥料试验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5):541-543.
[5] 廖佳丽.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213-218.
[6] 韦秀明,陆温球,蔡紫良.上林县超级稻“3414”肥效试验[J].广西农学报,2012(5):11-1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