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玲
【摘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探索与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主要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重视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讨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收获,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创新思维这个词汇越来越多被提及。创新思维一般来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颗的思维讨程,这种思维讨程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讨程中,经讨教师的引导,自己的创新来形成的。如何在学生学习讨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多政治学科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唤起个性思维,激发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传统的教学目标,大都是随意制定,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且单一性较强,这些缺点使得传统教学有着诸多弊端。其中,随意性表现在所制定的目标大都依照主观意向,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不具体、模糊、大而化之,缺乏可执行性和指导性。而单一性则是指教学目标较为单一,缺乏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划。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注意目标的科学与完整,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设计,进而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以学生为主体,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教课本,基本上就是把完成课本知识的迁移作为课堂的主要目标,本本主义思想较为严重,概述式教学非常普遍。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材的编写更应具备一定的创作空间,为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多的施展空间。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灵活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如教“爱祖国的河山”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借鉴书中的写作方式,写出另一篇相类似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
(一) 寓“理”于“例”,寓教于乐
初中政治知识理论性较强,有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道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得课堂教学索然无味,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很难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然而,在教学中引入恰当的例子,却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通俗易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举例手段的运用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原则:第一,举例和课本的理论知识要相互吻合,课堂中举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相关理论,而不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取悦学生。不恰当的举例不仅达不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选择例子时,需要挑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紧密相联系的例子,为学生准备较为恰当的教学素材。第二,所选择的例子还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使课堂内容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这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巧妙地设疑、解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适时地进行设疑,使学生在不断地解疑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的负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发展质疑思维,促进创新思维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引质疑促创新
好奇心,是人们心理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急于求知的现象。从理论上讲,它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是学生由一般思维升华到创新思维关键所在。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人生观”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事实:某高校一名22岁大学生坠楼身亡。据其同学介绍,可能正因为他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较为孤独,心事得不到倾述,才酿成了悲剧。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十年寒窗,悲惨结局,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进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寻求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巧设“矛盾”情境, 引质疑促创新
矛盾情境是指教师通过设定某一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做出相对立的结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预测,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展开辩论,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再用政治理论去判定其中一种预测的教学方式。例如,关于“爱国主义是否过时”这一问题,课本和现实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时,学生情绪激动,很快地进入到了讨论状态,并根据课本内容找到了相关依据,但最终辩论双方未能找到真实原因。这时,只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很快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和利用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成就感”,引质疑促创新
教师中肯的赞扬对提高学生学习信心有着重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它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感觉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给予合理的引导和鼓励,就会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颗的思维讨程,需要教师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