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福
农机推广工作是将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与纽带,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先锋,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一种支撑力量,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密山市农机推广体系的现状
密山市有16个乡镇,有农机推广服务组织17个,有农机推广人员33人,其中市站1个,农机推广人员8人;乡镇站16个,农机推广人员25人。市站由市农机总站领导,专门从事农机推广服务工作,乡镇站并入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由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安排工作,绝大多数农机人员都未从事农机推广工作。
二、 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密山市农机推广站根据国家农业部农机事字[1986]第19号文件《关于县级农机化研究所改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的通知》精神,于1987年把密山县农具研究所改为密山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站。密山市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根据黑编[1996]224号文件精神,于1997年增挂了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的牌子,确定了推广人员,并在全市各村也都设立了兼职农机推广员。由于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三权下放,乡镇农机服务站并入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农机服务站人、财、物归乡镇管理,市农机总站只对乡镇农机技术人员有业务指导关系,致使乡镇农机技术人员干不了农机活或不干农机活,农机推广出现了断层,村级农机推广体系也随之瓦解,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受到了严重地制约,导致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职能严重弱化。
2.农机推广队伍素质偏低。由于农机推广机构人员超编,多年没有进入新人,更没有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加上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机技术人才得不到重视,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全市农机推广系统33人中,本科学历10人,占全部推广人员的30%;大中专学历20人, 占全部推广人员的60%;有3人没有学历, 占全部推广人员的10%。有农机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虽然较多,但中、高级职称的人员较少。目前,全市33个农机推广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有4人,仅占全部农机推广人员的12%;有中级职称8人,仅占全部农机推广人员的24%。多年来,农机推广人员参加培训的人员微乎其微,市站每年能有1~2名人员参加省级及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而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多年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农机专业技术培训,由于得不到知识更新,他们对农机事业比较淡漠,队伍素质偏低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职能的正常发挥。
3推广工作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大多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既没有试验场地,也没有试验机具和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开展试验示范项目时只能通过行政手段或和农户协商才得以实施,试验取得的数据只能凭肉眼观察和经验估计,数据误差大,可信度小,提供的结论很容易引起决策者的失误。由于农机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在培训中没有声像的配合,不但教师讲课抽象,农民也不容易听懂和掌握。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在技术指导和服务上往往跟不上,不但延误农时,也达不到理想的试验效果。特别是近些年推广部门没有推广经费,只有每年每人1000多元钱的"人头费",这些钱连办公费、差旅费都不够,更谈不上超前引进试验新机具。
三、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1.尽快组建乡镇区域站或独立站。2009年5月,密山市人民政府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实施意见》(黑政发[2008]41号)文件精神与要求,在全市16个乡镇设立了4个区域站,每4个乡镇设1个区域站,每个站配备5~8人,制定了工作措施,并以密山市人民政府(密政呈[2009]32号)文件上报给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至今没有实质上实施。我们建议政府部门要尽快实施,要使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经费、推广设施、财产和业务与乡镇脱离,由市农机推广站直接管理。市、乡两级农机推广人员要定岗定编,要竞聘上岗,择优录用。把文化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选拔到推广队伍中来,以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要组织农机推广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对不能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的,市站要每年组织一次5天以上的技术培训,使全体农机推广人员每年都能得到一次培训,并督促检查他们的自学情况。
3.健全市、乡、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在建立好市、乡两级推广站的同时,还要在全市每个村设一个科技示范户,并作为兼职农机推广人员,要选择责任心强、科技意识高、有一定威望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或科技村主任担任,通过国家购机补贴给予优惠或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0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