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常见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2014-09-23 03:04王振和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马铃薯病害

王振和

摘要:本文以马铃薯为例,从预防病害的技术层面对马铃薯的种植提出些许建议。针对不同的病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达到全方位减少外界因素对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关键词: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81-1

本文主要介绍了马铃薯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分别为: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环腐病。现介绍如下。

1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的早疫病是由于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病菌会产生孢子,而孢子可以借助风、雨等自然媒介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病毒大面积扩散,影响整片土地上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这种病菌主要以对马铃薯叶部的侵害为主,叶片感染病毒之后会出现黑褐色的病变斑点,其斑点基本呈同心圆形,半径在2厘米左右,边缘颜色较为明显。在多梅雨地区,因为空气的湿度较大,故对该病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使得病菌逐渐流行。此时的叶片不仅会长出病变斑点,而且容易在斑点之上生成黑色的霉菌,形成一层霉层。严重的可能会使马铃薯的叶片枯黄、脱落,甚至连其块茎都被病菌感染。

防治措施:在发病的初期使用50%具有可湿性的扑海因粉剂1000倍液,或者80%具有可湿性的新万生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每次喷洒2~3次方可。

2 马铃薯晚疫病

晚疫病是病菌以菌丝的形式出现在马铃薯块茎中。部分马铃薯在播种时即带有病菌,这种带菌的马铃薯可能会在刚播种时就失去了发芽的能力,导致其在未出土前就已经死亡,无法正常生长。还有部分带菌马铃薯能够发芽,但是出芽后其茎部会出现条形斑点。该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生长与传播,故在梅雨季节,病菌可能会产生突变,产生孢子囊。这种病菌对马铃薯的茎部、块茎部、叶部均能造成影响。

其表现症状为:叶片尖部或边缘部分有暗绿色的斑点,斑点呈现水渍状,进而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病菌扩散到叶部的主脉及叶柄,使得叶片呈病态下垂。

防治方法:对马铃薯种子进行筛选,将带病菌的种子淘汰,发病初期使用72%的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洒1次。

3 马铃薯青枯病

青枯病是由于病菌入侵马铃薯的维管束,并在维管束中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繁殖,导致导管被堵塞,水分无法在马铃薯中运输,以致叶片缺水枯萎。此症状多出现在梅雨季节,其主要现象为叶片及整株分支枯萎,枯萎时叶片仍为绿色。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700倍、50%的多菌灵600倍液等进行喷洒。

4 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田间表现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类型可归纳如下:花叶型。叶面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和黄斑花叶之分),叶片基本不变小,或变小、皱缩,植株矮化;卷叶型。叶缘向上卷曲,甚至呈圆筒状,色淡,变硬革质化,有时叶背出现紫红色;)坏死型(或称条斑型)。叶脉、叶柄、茎枝出现褐色坏死斑或连合成条斑,甚至叶片萎垂、枯死或脱落;丛枝及束顶型。分枝纤细而多,缩节丛生或束顶,叶小花少,明显矮缩。

防治方法:利用茎尖脱毒苗生产种薯,建立良种繁殖体系,有计划地更换感病种薯。筛选无类病毒的植株进行快繁,纳入良种繁殖体系,淘汰感染类病毒的种薯。因地制宜地实行留种和保种措施,防止蚜虫传毒和各种条件下的机械传毒。利用分离小或经济性状基本一致的种子生产块茎作为种薯。

5 马铃薯环腐病

为害马铃薯的维管束组织,造成死曲、死株,甚至引起烂窖。受害植株生长迟缓,节间缩短,瘦弱,分枝减少,叶片变小;受害较晚的植株症状不明显,仅顶部叶片变小,不表现萎蔫。病株萎蔫症状一般在生长后期才显著,自下而上发展,首先下部叶片萎蔫下垂而枯死。部分叶片沿中脉向内卷曲,失水萎蔫。叶色灰绿,植株早枯,叶片不脱落;如切断茎秆,用手挤压,可见有乳白色粘性的细菌自维管束溢出。病薯块经过贮藏后,薯皮变为褐色,病株薯尾(脐)部皱缩凹陷,剖视内部,维管束环变黄褐色,环腐部分也有黄色菌脓溢出。薯块皮层与髓部易分离,外部表皮常出现龟裂,常致软腐病菌二次侵染,使薯块迅速腐烂。

防治方法:建立种薯田。利用脱毒苗生产无病毒种薯和小型种薯,实行整薯播种,不用切块播种;播种前淘汰病薯,出窖、催芽、切块过程中发现病薯及时清除,切块的切刀用酒精或火焰消毒,杜绝种薯带病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从病区调种,防止病害扩大蔓延。

参考文献

[1] 杨巨良.马铃薯虫害及其防治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3).

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马铃薯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马铃薯有功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定边马铃薯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