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工作探讨

2014-09-23 22:31张信梅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年3期
关键词:插秧机农技机械化

张信梅

目前,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大势所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谈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的认识。

一、水稻机械化产生的效益明显

1.经济效益

(1)育秧节省秧田,育苗用秧田与大田比例达1:90,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可大幅度节约育秧耕地,增加农民收入;(2)机械插秧节省成本,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省成本100元/亩,提高工效近20倍;(3)增产增收,每亩增产32.6 kg,增加收入95.2元。

2.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推进水稻机械化,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3.生态效益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运作实施,将节省水稻育秧环节的棚架、农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可节约水资源,大大缓解水资源日益缺乏的矛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机插秧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推广和普及的难度很大。

从技术层面讲:育秧的技术成熟,插秧机的性能可靠,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在理论上具备了增产、增效、省工、节本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机插秧对农机、农艺要求高,影响因素多,抗风险能力低,同时一家一户种植面积小,其优势并不能充分地显现。

从推广层面讲:一是农机和农艺结合问题存在农机、农技多头操作,不能真正地形成合力;二是插秧机投资成本高、作业面积小、回收期长;三是插秧机售后服务不及时、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使用效率低、投资回报率低。

从客观条件讲:丘陵地区田块不平整、不规则;道路不畅通;水源不配套;种植时间、种植习惯和茬口难统一,导致部分地区、部分田块不具备机插秧的条件。“地块小,分散经营”是制约水稻机械化发展瓶颈。

三、建议

1.政府重视是前提

在机插秧推广过程中,不仅注重推广面积的增加,而且注重推广机制。实际政府推动机制,实践证明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中,必须要借助行政推动力量,只有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才能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这项工作,才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才能让农业、财政、水利、土地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真正形成合力,才能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

2.农机农艺融合是关键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农机部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做到“借力”,借农业部门财力、人力和智力为我所用,来推进工作开展,要坚持农机、农技的协调发展,优势技术集成整合,农技推广部门做好水稻品种的推荐、育秧、大田管理,以及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农机推广部门做好插秧机的选型配套、对比试验及有关技术的宣传、培训。农机和农技共同形成了科学、实用、统一、低成本、可操作性强的技术体系,用以指导和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推广。

3.加强社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是道路

要加快土地流转集中管理,打破农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格局,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集约经营,发展机插秧和育秧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的观念和技能优势,使他们成为机插育秧和机具操作的骨干力量,从而增强了辐射带动效应。抓住当前土地流转和美好乡村建设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以推进服务产业化为核心,加快构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农机服务产业链,积极推进机插秧“一条龙”作业、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全面推进机械化育秧工厂建设,实现手工育秧向工厂化育秧、一家一户育秧向商品化集中育秧转变,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4.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种植条件是保障

财政部门增加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经费,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组织人事部门增加推广单位人员编制,吸收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推广工作中。发展改革、农业、水务等相关部门加快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改善现有的种植条件。通过市场调节降低插秧机的价格,减少农民投资成本。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矛盾,对机插作业按面积进行补贴。

(05)

猜你喜欢
插秧机农技机械化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超智能插秧机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福尔沃2Z-8238插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