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欣+王伟达
摘 要 森林抚育是森林培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对森林抚育的意义、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森林抚育;抚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83-03
森林抚育经营指通过对森林实行各种人工作业,以调整森林结构,使其更加合理与稳定,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效能和生态功能,主要措施包括林地抚育和林木抚育。由于受传统林业经营思想的影响,导致林区森林资源过度开采,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林分质量和林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影响了林木生长速度和质量。所以,对森林资源进行抚育,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改善林分质量、增加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缩短林木成熟周期、提高林地生产力,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木材不断增加的需求。
1 森林抚育的意义
1.1 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与数量
森林抚育对林分加以人为干预。通过清除林内杂草、灌木、藤本植物,伐除病腐木、枯立木、被压木、霸王树等,可明显改善森林健康状况,扩大目的树种的营养空间。根据自然稀疏规律,及时伐除衰弱木、不良木、非目的树种等,减少林木的无益竞争,使林分通透性提高、树种结构、林木密度趋于合理。通过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林木接受光照面积增大,根系有效伸展,吸收水分和养份的能力提高,林木的生长潜力得充分发挥,林木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林分稳定性和机能不断增强,对提高森林木材生产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森林质量有效
提高。
1.2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采伐的枯死木、散生木、霸王树及有缺陷的上层木和修枝获得的枝丫可以进行利用,成为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在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中,林木自然死亡的株数淘汰率非常巨大。如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抚育,适时伐除生长受影响的树木,可以获得大量小、中径材,这一部分中间利用材的数量,大大降低枯损量,实现森林资源早期利用。同时,适当调节林分密度,可直接促进林木直径生长,使大径材出材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林分的林木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1.3 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林分生态效益发挥的差异较大,森林类型、森林结构、森林公顷蓄积量等指标是影响森林生态效益发挥的主要因子。采取积极的森林抚育措施,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科学调整,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条件,促使森林向立体结构方向演替,人工诱导形成近自然的、稳定理想的群落结构,增强森林的整体效能,使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4 提高林业职工收入
森林抚育属于劳动密集型作业,森林抚育经营可以创造一定的工作机会,能够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森林抚育经营投入资金的70%可转化为劳务收入。安排林区职工和林农季节性就业,获得可靠收入,有助于解决林区职工以及林农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等突出民生问题。因此,森林抚育经营不仅能缓解大中径级后备森林资源的不足,还是促进林区富余职工就业和职工增收的有效途径。
2 森林抚育技术
2.1 林地抚育
通过松土、除草、施肥、埋青、灌溉与排水等方式改善土壤透水性、透气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活跃土壤微生物,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林木生长。
2.2 割灌
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中幼龄林中进行。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和杂草。对于过密的灌丛和萌芽条也要适度间伐,以人能够自由通过为宜。
2.3 修枝
林分郁闭,树干下部出现枯枝后开始。以轻修枝、留大冠、控制竞争、利用辅养和保护幼苗幼树为原则。除去树冠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加大树干的饱满度,提高木材质量。
2.4 透光伐
在幼龄林内进行,一是要清除林分内影响树木生长的草本、灌木、藤本植物;二是伐除影响幼树生长的散生木、霸王树和生长不良的树木;三是伐掉过密的林木,合理保留目的树种,调整林分密度,为目的树种扩大营养空间。培育形成异龄复层混交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在首次作业时要根据林分状况和立地条件,控制好抚育强度,避免风倒和雪灾危害。
2.5 生态疏伐
主要用于防护林抚育。用于立地条件好,下层木受光不好的林地。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保证林分郁闭度,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生态疏伐还包括景观疏伐。适度的抚育促进林木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根据森林学美学原理改造或塑成景观采取特殊的抚育措施,利于游憩活动、游客欣赏、享受森林生态
景观。
2.6 生长伐
主要是在近熟林内进行。这时林分树木由于竞争,林木分化加剧,高生长和直径生长呈明显下降趋势,需及时伐除上层残留木、生长不良的树木,选择好辅助木,降低林分密度,为保留木提供较好的营养空间,促进保留木迅速生长,以利于干形培育。下层抚育采伐方法主要用于同龄林。伐除被压木、濒死木及枯死木,部分中等木,以及过密的或受害的亚优势木、优势木。上层抚育采伐方法主要用于林相整齐的混交复层林,主要是伐去干形不良、霸王树、散生木。综合采伐方法主要用于林相不整齐的复层混交林或者以前采伐方式确定不合理的林相残破的林分,首先伐除有害木,然后适当确定采伐主层林中生长落后的树木,保留辅助木和优良木。机械采伐方法,主要用于人工林。由于人工林株行距规律整齐,可以机械地确定采伐树木。
2.7 卫生伐
主要是清除林分中的受病虫害的病树、枯立木、风折木、风倒木、过火木等,提高林内的卫生,改善林内健康状况,提高生态功能。主要用于受过自然灾害易引发病虫鼠害、森林火灾的林分,一般与其他抚育间伐结合进行,也亦可单独进行。
3 森林抚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抚育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对森林抚育的意义认识不足,人们不能充分理解森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思想,仍然认为森林抚育是木材生产的方式,而不是培育森林的手段,所以在实际作业中单纯取材,采优质材,不能起到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作用,甚至破坏了后备森林资源,无法使森林的总效益达到最大化。
3.2 森林抚育技术研究不够
森林抚育工作虽有成熟的理论支持,而且制定了相关的抚育技术标准和验收办法,但缺乏现地操作的应用技术研究。各抚育场地树种起源、组成、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同,所以相应的抚育技术也不同。因此,造成起始抚育时间不准确,抚育场地选择不合理,抚育方式方法设计不当,抚育间伐强度、间伐周期确定不合理。对抚育后林分稳定性影响研究不足,造成林相、生长环境破坏,起到了负作用。
3.3 森林抚育管理不到位
一是对森林抚育投入成本低,造成作业工队以减小工作量,采好留坏、采大留小等形成弥补成本不足,从而降低了作业质量。二是技术指导中,技术人员不能跟班作业,指导不到位或以经验指导,生产作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整改。三是检查验收过程中,仍存在木材经济效益高于作业质量
思想。
4 建议
4.1 充分认识森林抚育的重要性
树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充分利用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和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来计划和设计森林抚育工作,充分认识森林抚育在森林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把森林抚育作为培育后备资源的重要措施,通过优化森林结构,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产能效益和碳汇功能的最大化。
4.2 加强森林抚育技术研究
要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林龄、林种、林分类型进行实验,监测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间伐理论体系,形成科学的森林抚育模式。针对抚育生产工艺、各作业环节,进行抚育方法改进研究,形成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抚育技术体系。
4.3 加强森林抚育作业管理
对调查设计、生产作业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在作业期间,技术人员要跟班作业,做到作业前技术指导到位,作业中间跟踪监督到位,作业后检查验收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执行审批、拨交、验收制度。做到拨交一号,作业一号,验收一号,再拨交一号,保证作业质量。
4.4 做好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
建立森林抚育经营档案,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抚育措施等情况设定标准地。建立森林抚育信息数据库,开展成效监测与评估工作,定期监测森林生长变化情况,总结森林抚育经验做法,积累科学数据,为更好的培育森林后备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