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未宏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领域产能不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种钢材依然依赖进口。
“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是我国钢铁业现状的写照,产能过剩不只是绝对过剩,还存在着结构过剩问题。
“淘汰在所难免。”当被问及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建议时,欧洲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董事会主席海里希·赫辛根说,“这条道路25年前欧洲也曾走过。”
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钢材均价为每吨1248美元,同比增长4.25%;出口钢材均价为每吨793美元,同比下降9.1%;呈现进口钢材量增价涨,出口钢材量增价跌的现状。
拥有庞大的钢铁产能而高端产品仍要依靠进口的尴尬局面,反映出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大多在中低端产品上重复投资,钢铁产品结构失衡的现状,钢铁企业急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设备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钢材进出口之困
有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22万吨,比6月份增长9万吨,同比增幅3.39%,进口钢材价格同比上升3.85%。1-7月份钢材进口总量为84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6万吨,同比增幅5.74%。同时,中国钢材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全国钢材出口量超过8000万吨已成定局。
高端钢材主要靠进口,而普通钢材出口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就我国的钢铁产品结构而言,一方面,国内钢铁企业的主导产品螺纹钢、小型材、线材等普通钢材(长线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的品种(“双高”产品),如不锈钢板和冷轧、热轧薄板、硅钢片、镀锌板等,有的国内不能生产,有的虽能生产但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经《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仅宝钢、武钢、华菱特钢等为数不多的钢企才能生产出与国际上钢产品相比的高端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这种进出口结构也导致我国钢铁产业成为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尼、泰国、墨西哥、越南等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反倾销对象。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国内钢铁联合企业大都是“万能型”工厂,板、管、棒、线、型材等都生产,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同时,我国钢铁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业内人士称,我国钢铁行业还未走出大炼钢铁时代。
我国钢铁业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低,先进生产技术、新工艺仍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新产品自主研发的能力欠缺,在高端领域明显落后于国际钢铁强企。如何加快高端产品的开发,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钢铁业应在创新机制、研发投入、基础与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上狠下功夫,破解瓶颈因素,加快技术进步,早日赢得更大市场空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提升高端产品竞争力,实现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国内大型钢企要担担子,带好头。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高端冷轧产品,关键看技术和管理。从设备上来说,经过最近几年的产能大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从硬件来说完全具有了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关键看软件,也就是技术和管理。汽车板和家电板之类的产品对板型、尺寸、表面质量的要求都很高,想要达到要求首先要掌握相关的工艺技术,对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精细控制。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上跟得上,包括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和制度管理,改变工厂“重生产,轻科研”的做法,转变“以产量为标准”的考核思路。管理思想的转变才能更有利于创造更宽松良好的研发环境,促进技术的更快进步。
产能过剩“被妖魔化”
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全行业的“过剩”,抑或是部分企业的“过剩”?是行业中所有产品的“过剩”?抑或是落后技术的“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徐乐江认为,中国钢铁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0%就应该认为是产能充分利用了。如果以此为标准,中国钢铁业只是轻度产能过剩。而且产能过剩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期的标志。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行业的充分竞争。
从国际上看,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然后经济恢复到常态、钢铁工业过剩调整这样一个过程。
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与淘汰落后产能一直如影随形,靠政府推动的产能过剩治理难以奏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当前陷入的困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造成的。因此,解决中国钢铁行业脱困图强的问题,也只有真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应承担的作用才能实现,两者缺一不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曾指出,产能过剩从正面来看就意味着我们兼并重组的机会来了。
过剩背后的商机
一方面行业饱受产能过剩之困日久,另一方面行业利润率长期在整个工业中垫底。但这并不意味着钢铁工业已经完全丧失了它的投资价值。
钢铁行业在我国不但不是夕阳工业,而且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宝钢股份公司总经理戴志浩表示,我国对钢材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只是增幅在下降。而且随着我国经济调结构的推进,对高端钢材的需求仍会保持高速增长。
世界产钢大国在钢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发展的共同点是优、特钢比重上升。特钢行业正在向集约化、高技术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领域产能不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种钢材依然依赖进口。我国钢铁业未来的发展重心会从规模扩张向产品高附加值、节能降耗的方向转移,对相关技术设备的需求也非常巨大。
在国内全面调结构、转方式的大形势下,转型和结构调整也成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基调。从全球钢铁工业看,优势企业都力争通过科技创新把握未来钢铁工业工艺、技术、产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钢铁业处于低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反而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以便在全球钢铁业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只要钢企转换思路,苦练内功,不断创新,着力做精做深做透,在满足下游行业发展需要上还可以有更大作为。在钢铁业产能过剩的困境中,一定蕴藏着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