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奶油蛋糕

2014-09-22 06:23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4年37期
关键词:画展策展开幕式

沈嘉禄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会去画展晃一晃,一睹缤纷,一窥怪诞。特别是开幕式,手持印刷精美的请柬昂然入场,而别人都被挡在门外,感觉不错。人大约都希望享受一点特殊待遇,以期获得于芸芸众生鹤立鸡群的小感觉,开幕式为像我这样的俗人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是近年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幕式当天,如果没有重要人物剪彩,一般也允许老百姓躬逢其盛,群众蜂拥而入的当口,手持请柬的我,就跟阿Q同志那样嗒然若失。

开幕式有群众参与,场面就热闹多了,这当然是策展人希望看到的喜庆效果。比如上海双年展,群众在火车头或大转盘等装置艺术中间穿梭,拗造型,拍照片,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也为大型展事留下佳话,报纸做新闻也有了一堆花絮。有些小型艺术展,开幕式也相当隆重,花篮、讲话、剪彩、酒会等一个也不能少。特别是对于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来说,个展体量不大,一般也就办个几天,说难听点,开幕当天最热闹,到了第二天免不了门庭冷落,闭幕那天简直有点仓惶了。那么开幕式上摆张台子,摊开签到簿,再弄点饮品和小点心,主宾们衣冠楚楚,手执酒杯,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真有欧洲人办鸡尾酒会的腔调了。

不过我也看到一个奇怪现象,比如踊跃而来的群众中,总会有那么几位,供人自由领取的艺展简介他们不感兴趣,眼睛只盯着铺着白台布的长台子瞟,那里有气泡酒,有可口可乐,有蛋糕,有三明治。“物事不错,不过比上次在嘉里中心那一场差远了,那次的三文鱼你吃到了吗?烟熏的,挺吃不动气啊。人家有后台老板出铜钿,派头就是大。”这是一位大妈在说。另一位大妈不买账:“这算啥呀,有一次我在浦东香格里拉吃到了哈根达斯,我一口气吃了两盒,要是专卖店里吃,老价钿来,啥人舍得吃啊?可惜不能带走,否则带一盒回去给小外孙吃蛮好的。”

各位看官明白了吗?这些出席开幕式的群众酒翁之意不在酒啊,只在蛋糕饮料间。当然,铜钿银子不是我出的,我没必要“皇帝不急急太监”,但是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一个跑文化条线的记者,我非常希望看到群众在吃了奶油蛋糕之后,将嘴巴抹抹干净,相携而入场看它一圈,对参展作品品头论足一番,甚至像日本人那样在留言簿里写下自己的观感。但是,这一幕通常在他们吃了蛋糕之后就结束了。他们——以中老年妇女居多,或许要回去烧夜饭,或许要赶下一场,现在上海的展览真多,十月金秋就是旺季,一天之内有三四个开幕式不算啥,她们准备再去享用一顿免费的下午茶,与老朋友会一会,聊聊家长里短。

展览的主办方当然也看得明白群众的心思,任他们吃喝,一点不生气,更不会驱赶他们,什么叫海纳百川,大概这就是了。当然也不会动员他们入场观展,主办方知道动员也是没用的,中华艺术宫是免费的,观众并不多嘛。有一次,我跟一位著名策展人谈起这个现象,他很通脱地说:“他们真要入场看画展,我反倒要担心了,他们又看不懂,在里面叽叽喳喳影响别人,有一次一个观众还将饮料偷偷带进去,差点将一件参展作品也毁坏了。”

“那你们能不能安排志愿者给观众讲解一下呢?”我说。

“我们也试过,志愿者一般由美院的学生担任,他们很认真,也有专业知识,但真正要听的群众不多,他们或许听不懂,或许没有耐心,甚至会觉得免费的展览不值得一看。总之,反映出我们在艺术教育这一块是非常失败的。这一代人、两代人,如果不自觉补课的话,趣味也只在LV吧。”策展人这么一说,彼此欲言又止,我也不为自己略知一二而自负,要不是职业关系,要不是努力自学,我的趣味恐怕也只在LV。我只是想,再过几年退休,如果有空的话就不妨去画展做志愿者,我可以不吃蛋糕,茶水也可以自带。endprint

猜你喜欢
画展策展开幕式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
卡通画展
关于策展
『六一』画展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小小画展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