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兰
微寒初冬,斟杯热茶,寻个温暖角落,翻开《文化文山·西畴》,让古老的文字在温烫的茶水中慢慢融化,让烦躁的心情随着茶香飘逸洋洒。
《开掘远古的文明——“西畴人”》是《文化文山·西畴》的首篇。徜徉其间,我不禁为西畴仙人洞晚期智人“西畴人牙化石”的发掘而惊喜。在不长的篇幅中,作者娓娓描述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西畴人” 的生存自然环境:“奇峰突兀,沟壑纵横,溶洞贯通,千姿百态,形成了雄、险、奇、秀、古、幽的六大特色及溶洞、漏斗、石芽、峰丛、钟乳石等独特的旖旎风光”。朴实自然的文字,勾勒了西畴典型的喀斯特风光美图,让人禁不住产生种种神往。随着历史的变奏,考古发现的人牙化石和石杵、石锛等500余件文物,让人的思绪禁不住跨过时光的沟壑,穿越到古远的新石器时代,看到了远古 “西畴人”在仙人洞里生息繁衍,在仙人洞外狩猎、捕捉的生动画面。整篇文章,没有扑朔迷离的情节,没有荡人心怀的故事,没有激情澎湃的抒情,却引人入胜,令人遐想。
沿着旧石器时代到当代历史的发展脉络,继续翻阅书册,从《穿越文化古殿风韵》中感悟西畴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从《追寻归隐的天空》、《仰望一种情怀》等篇目中,感受清江浙水陆两路军统领及辛亥革命广州军政府高级顾问林开武的智勇、抗日名将刘北海的赤胆忠诚、济世名医印本善父子和战地民兵的爱国情怀、西畴首位壮族女县长侬惠莲的勤劳和无私、贫困中西畴人民敢于战天斗地异样风采,让人不得不感叹西畴历史文化的丰厚,感叹西畴人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
品读《文化文山·西畴》,我不仅为这里的历史喝彩,也为这里的物华天宝赞叹。在“地地道道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级小桥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界珍稀濒危物种、植物“大熊猫”——华盖木在这里生息繁衍。它的叶尖,弥漫着林业高级工程师税希特、护林职工朱代青、“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杨耀海的艰辛和汗水;它的枝头,刻印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木兰科植物学家刘玉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专家、硕士生导师曾庆文的音容笑貌。华盖木的传说、艳丽的阳荷、古茶树的清香、复活的“奇鱼”、怪异的“疯龙潭”、奇特的“仙人洞”、八块碑的轶事、古代造纸术的遗风,无不一一展现着西畴的神奇。
作为西畴的第一本文化书籍,《文化文山·西畴》也是西畴这方土地上民族文化的汇聚。东方“迪斯科”的族人的魅力,戏剧“梓潼戏”的神奇、多样的“龙虫舞”、多情的“水母鸡”、“女子太阳节”的风韵,以及各种名特小吃,均呈现着独特的魅力。
古老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歌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古老而鲜活、质朴而现代、多样而丰富内容在《文化文山·西畴》中汇聚,让一方地域文化散发着文化独特的韵味。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