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治疗28例肩袖损伤疗效分析

2014-09-22 07:48范青洪吴术红
重庆医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肩峰肩袖肌腱

范青洪,吴术红,刘 毅△

(1.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贵州遵义 563003)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手术治疗经历了从开放性手术到小切口手术,再到全关节镜下微创术这一不断精细化的治疗方式转变,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1-3]。作者就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8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探讨关节镜对肩袖损伤治疗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关节镜下证实均为肩袖损伤28例,男17例,女11例;右肩19例,左肩9例;年龄22~56岁,平均42.7岁;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20.4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及肩关节MRI,结合查体明确为肩袖损伤。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1个月至3年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根据镜下所见,按照Gerber分型:部分肩袖损伤9例,中小型肩袖损伤15例,巨大肩袖损伤4例。合并损伤:上盂唇前后Ⅰ度损伤12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4例,肱二头肌腱长头腱腱鞘炎5例,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部分断裂1例,肩胛下肌肌腱部分断裂2例。手术根据损伤不同分别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缝合及肩峰成形术进行肩袖重建。

1.2 方法 28例均采用插管全麻,侧卧牵引体位。予关节腔内注入等渗盐水,术中收缩压控制在90~100mm Hg。建立后侧、前侧及外侧通道。从外侧及后侧通道了解肩袖损伤情况。探查撕裂长度及程度并进行相应处理(图1):单纯撕裂及裂口较小者,行单纯清理术;撕裂大于1cm者予1~2针缝合裂口;肌腱断裂者,刨削清理断端,清理肉芽组织,打磨薄层骨皮质至均匀渗血,射频汽化处理打磨骨面,将锚钉拧入准备好的骨床上,打结固定肌腱断端;巨大肩袖损伤无法缝合者,行适度松解及残端修整;肩峰撞击者扩大肩峰下间隙,将Ⅱ型、Ⅲ型肩峰转变为平坦的Ⅰ型。

1.3 术后康复 术后予前臂吊带悬吊患肢,术中常规放置引流管1枚,术后24h拔管。拔管后开始患肩被动前屈训练,逐渐增加活动度,4~6周后开始主动肩关节活动,同时进行肩袖肌力训练及三角肌肌力训练。活动度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宜。

1.4 疗效评价 采用UCLA进行评分[4]。UCLA评分总分35分,优:34~35分,良:29~33分,差:小于29分。具体评分为:疼痛(VAS评分)10分,功能10分,前屈角度5分,前屈肌力5分,满意度5分。

1.5 统计学处理 SPSS19.0统计软件对手术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25个月。术前8~20分,平均(16.8±3.0)分;术后28~35分,平均(32.3±2.3)分。优21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43%。手术前、后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3例无疼痛,5例偶有不适或轻微痛,24例完全正常活动,4例可从事肩以上水平工作。术后主动前屈及外展角度:24例大于150°,3例为120°~150°,1例90°~120°。术后前屈及外展肌力:5级25例,4级3例。28例患者术后均满意,见表1。

表1 28例肩袖损伤患者手术前、后效果比较s)

表1 28例肩袖损伤患者手术前、后效果比较s)

-:此项无数据。

时间 n VAS评分(分) 前屈(°) 外展(°) 体侧外旋(°) UCLA评分(分).8±3.0术后 28 1.4±0.5 160.2±17.2 162.7±15.2 43.0±7.8 32.3±2.3 t 20.201 10.581 8.214 7.120 -P<0.01 <0.01 <0.01 <术前 28 7.1±1.3 116.3±16.1 117.5±24.9 32.3±7.4 16 0.01 -

图1 肩袖损伤患者影像资料及术中图片

3 讨 论

3.1 手术方式选择 近年来,由于关节镜器械的发展和关节镜手术日趋成熟,使得肩袖损伤的镜下重建越来越容易实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资料表明[4],损伤越晚修复,因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原因,导致术后肌力恢复情况越差。肌肉活检证实:对伤后6周动物进行肌腱修复,则浸润肌肉的脂肪组织可在修复后部分逆转。如果延迟至18周后再予修复,则该类浸润将不可逆转。但不是所有肩袖损伤均需手术治疗,陈旧性损伤可先予封闭治疗并加强患肩功能锻炼。若保守治疗无效、急性大型或巨大型肩袖撕裂,以及对肩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肩袖损伤患者,作者主张积极早期手术治疗。

3.2 手术体位及手术技巧 肩关节镜可取侧卧牵引位或半坐卧位。因体位、手术时间及术中需控制性降血压等原因,全麻为宜。为使视野清晰,作者通常将收缩压控制在90~100 mm Hg,并在每3 000mL等渗液中加入10g/L的肾上腺素1 mg,术中对出血明显处进行汽化止血。

肩袖修复前,宜先行肩峰成形术[5]。该术不仅能解决肩峰撞击,同时加大肩峰下间隙,利于术中观察肩袖损伤情况及镜下的操作。严重肩袖损伤修复困难或不可修复者,应慎行或不行肩峰成形术,否则肱骨头将发生前上脱位,影响肩关节功能。术中以后侧及外侧入路交替使用,利于观察肩袖损伤的情况及操作处理。

探清肩袖撕裂,适度松解关节囊、钳咬撕裂断端,修平断面。锚钉应尽量位于紧邻关节面处的大结节处[6],以增加锚钉的抗拔出力,打磨大结节薄层骨皮质至均匀出血,有利于腱骨的愈合,术中拧入缝合锚钉的方向宜与肌腱走形平面呈45°,增加锚钉的抗拔出力,拧入锚钉后用力适度回拉,测试其抗拔出力。锚钉打结时勿在肩关节外展位进行[7],否则肩关节内收时因断端张力过大可能导致缝合失败。植入锚钉的尾端应尽量埋入骨质中,同时,打结宜打在非关节面,以减少关节卡压及关节面摩擦。

肩关节镜下手术主要包括单纯清理术及肩袖损伤缝合术。年龄较大、肩关节功能要求不高的患者,以及肩袖关节侧撕裂或部分撕裂厚度小于25%的患者可采用清理术,但单纯清理不能有效促进肌腱的愈合,远期效果不理想[8];滑囊侧部分撕裂及撕裂厚度达50%的患者,应修整创缘后缝合;缝合方式有多种,包括单排、双排、三排及经骨隧道穿线固定等缝合技术。国外研究发现[9-11],单双排缝合术后患肩功能、临床效果、WORC及ASE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但MRI显示双排更利于小型撕裂的愈合及撕裂大于3cm者的肌力恢复。陆伟等[12]研究发现,采用不同方法修复肩袖损伤均可获得确切疗效;陈旧性损伤肌腱回缩严重无法固定者,应咬除残端,避免残端残留引起功能受限及疼痛等症状。术前疼痛剧烈者,术中可予关节腔内封闭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明显。

3.3 术后处理及并发症 术中常规放置1~2枚引流管,术后24h拔出。术后前臂吊带保护患肩4周,术后第1天即开始被动功能锻炼,4~6周后开始主动功能锻炼,12周左右开始抗阻肌力训练,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加重活动度。

对肩袖行关节镜微创治疗术,较开放手术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区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仍存在关节僵硬可能,主要与术后功能锻炼未跟上有关。本组随访病例中无一例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及关节僵硬病例。

综上所述,关节镜能有效处理肩袖损伤,具有镜下视野广,可对微小病变进行处理;术后粘黏发生率降低,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疤痕小、恢复快等优点。

[1]Jones CK,Savoie FH 3rd.Arthroscopic repair of 1arge and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J].Arthroscopy,2003,19(2):564-571.

[2]Ide J,Maeda S,Takagi K.A comparison of arthroscopic and open rotator cuff repair[J].Arthroscopy,2005,21(5):1090-1098.

[3]Murray TF Jr,Lajtai G,Mileski RM,et al.Arthroscopic repair of medium to large full-thickness rotator cuff tears:outcome at 2-to 6-year follow-up[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2,11(1):19-24.

[4]Ellman H,Hanker G,Bayer M.Repair of the rotator O-laf:end-result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construction[J].J Bone Joint Surg(Am),1986,68(8):1136-1144.

[5]姜春岩,冯华.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49-253.

[6]Lehtinen JT,Tingar MJ,Apreleva M,et al.Total,trabecular,and cortical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glenoid[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4,13(2):334-348.

[7]肖健,崔国庆,王建全,等.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撕裂[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1):824-827.

[8]Rees JL.The pathogene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ears of the rotator cuff[J].J Bone Joint Surg Br,2008,90(7):827-832.

[9]Lapner PL,Sabri E,Rakhra K,et al.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single-row with double-row fixation in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J].J Bone Joint Surg Am,2012,94(14):1249-1257.

[10]DeHaan AM,Axelrad TW,Kaye E,et al.Does doublerow rotator cuff repair improve functional outcome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single-row technique.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Sports Med,2012,40(5):1176-1185.

[11]Ma HL,Chiang ER,Wu HT,et al.Clinical outcome and imaging of arthroscopic single-row and double-row rotator cuff repair:a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Arthroscopy,2012,28(1):16-24.

[12]陆伟,崔国庆,欧阳侃,等.关节镜下五种方法修复肩袖撕裂的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9):1083-1086.

猜你喜欢
肩峰肩袖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