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湘,蒙江明,邓上勤,韦晓宏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 530012)
院前急救和转运时间紧迫、急救环境差、条件有限,给急诊工作增加难度。而医务人员院前急诊救治和转运传染病患者时,不仅担负着积极救治危重患者生命的任务,还存在有职业暴露及医院感染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本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实施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与前期未经培训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培训与流程演练在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中的作用。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对急救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及流程演练。以同期医务人员掌握急危重病和传染病诊疗规范考核合格率、隔离技术和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性、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救护车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为研究资料。将实施管理后的以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2011年未执行系统管理的以上资料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医生7人,护士14人;对照组:医生6人,护士12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和流程演练内容 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培训内容包括急危重症诊疗规范、传染病诊疗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急救技能操作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隔离技术管理办法建立本科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的“基本流程”,进行演练。
1.2.2 培训和流程演练方法 培训方法包括科内授课、案例讨论、单项技能训练、外出培训、流程演练。管理由急救科专人负责监督执行,组织全员培训演练。具体安排每月1~2次急危重病和传染病诊疗规范及消毒隔离技术培训,每月进行1次急救技能技术训练和应急流程演练,由专人负责考核培训效果,要求全部合格。
1.2.3 观察方法 由负责人持续监督,每月不定期对数名急救医护人员抽查1~2次急危重症和传染病诊疗规范知识、隔离技术和各项急救技能操作。同期符合法定传染病学的所有院前急救和转运的患者均纳入观察,检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急救和转运中的职业暴露率,随机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和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情况。每月进行2次救护车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监测培养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使用计数数据资料的方法,两样本构成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急危重症和传染病诊疗规范、隔离技术、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经管理后医护人员的防护依从性提高(P<0.05),见表2。观察组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99.5%高于对照组96.29%(P<0.05),职业暴露率0.20%低于对照组2.67%(P<0.05)。随机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观察组合格52次(52/52),对照组合格28次(2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救护车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均为24/24(100%),对照组分别为13/24(54.17%)、12/24(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掌握急危重症和传染病诊疗规范、隔离技术、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表2 两组防护依从执行率比较
续表2 两组防护依从执行率比较
当前传染病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流行。医务人员院前急诊救治和转运传染病患者时,因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易忽视隔离制度,或未能严格执行,导致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发生。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和法制法规的不健全,使院前急救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的难度加大。只有通过团队式急救模式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才能做到稳而不乱,提高抢救率,预防感染。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模拟演练,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队伍。
目前国内院前急救人员对传染病消毒隔离意识淡薄。院前急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采取集中授课和实战演练的方式进行培训,可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2]。本研究经过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明显提高了医疗安全。
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性防护措施依从性低,是导致医院感染重要原因之一[3],“标准预防”策略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感染提出,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手卫生现状调查显示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偏低[4],医护人员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相当严重,亦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规范的操作和标准预防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提高各项措施有效执行的依从性,对预防患者发生外源性感染和预防医务人员自身感染起重要作用。经管理后,医护人员手卫生、戴口罩/眼罩/面罩、戴手套、穿隔离衣的执行率明显提高,培训和监督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急救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性。亦有报道通过干预管理,明显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5]。
现今诊疗中职业暴露情况仍严重[6-7],急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危害大,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8]。强化职业暴露安全培训、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医务人员进行高风险操作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强化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办法,可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和职业感染风险。教育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9]。本研究显示,经过系统培训和管理,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医院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若处理不当,不仅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的危险,还可能污染环境造成疾病的传播流行。本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培训和演练实施前后,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系统培训和演练,可以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降低了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引起医院感染的风险。
救护车频繁奔忙于运送患者途中,其清洁消毒和管理工作常常未能重视和落实,易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盲区。研究发现,消毒处理前救护车内空气及物品表面的细菌污染严重超标[10]。救护车密闭的车厢通风对流效果差,加上危重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低下,在细菌超标的环境下极易造成医院感染[11],同时也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传染病患者院前急救和转运完毕应立即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严格执行救护车消毒管理后,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10]。经管理后,救护车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全部合格。
通过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形成一支高效、安全、团结协作、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队伍,使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安全。为降低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适合各级医疗机构应用。
[1]鲁艳,王琼涛.院前急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88-90.
[2]王蕻馨,安丽,任珍.传染病专科医院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组织机构建设[J].护理管理杂志,2009,9(7):8-9.
[3]曹平,张志坚.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2):90-93.
[4]曹启鸾,黄洁清.某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0):1272-1275.
[5]刘晓聪,葛振香.提高N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探讨[J].广东医学,2010,31(12):1633-1635.
[6]吴晓英,汪道琼.64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1):3191-3193.
[7]Shevkani M,Kavina B,Kumar P,et al.An overview of 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 for HIV in health care personals:Gujarat scenario[J].Indian J Sex Transm Dis,2011,32(1):9-13.
[8]章玉兰,杜菊媛.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7):1372.
[9]徐世兰,张卫东,宗志勇,等.PDCA环在血源性感染防护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43-2545.
[10]杨丽萍.救护车内空气、物品染菌量调查及干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900-902.
[11]Aly NY,Al-Mousa HH,Al Asar el SM.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 medical-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Med Princ Pract,2008,17(5):37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