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这么一个用石头砌成的圆形水池子里,哪来的小鱼。
成群结队的小鱼,青灰色银灰色的小鱼,比小孩的小指头更小的小鱼。
我想,除了小孩子,以及看小孩子玩耍的人以外,很少有人会注意它们。
那池水真的不深,看管孩子的老太太们放心大胆地任我们在池子里闹腾。我们下水的目的,当然不只是玩水,还有那水中细微的小动作——它们丝毫逃不过孩子的眼睛。
我下了水。穿得像一个小男孩,短裤白衫,连头发也是短短的,没有任何累赘物,也没有身为乖巧女孩的自觉。有时候我拿着一次性杯子站在水里,有时候拿的是塑料袋。这取决于身边的草坪上能捡到什么,或大人们在吃喝什么。
——它们的作用?
捉鱼。
孩子们手中各种可利用的捕鱼工具,放在蛮荒时代,就是结实的草网,或天然的巨大叶子。用塑料袋抓鱼是比较有把握的,只是我还是爱用杯子扣鱼。没别的,小鱼在杯子里显得更可爱一点。
大概小鱼以池壁上的苔藓为食,它们总会一动不动地叮在某一处,而身子随水流摇摆,仿佛是从池壁上生长出来的一串串小叶子。但当我小心翼翼地靠近时,它们便像小蚂蚱一样,动作迅速地蹦开了,闪电似的窜到别处去。也许是仁慈的水流向它们预兆了危险,这给我们的游戏增加了难度。不过要是鱼儿们都呆呆傻傻,任我们一扣一个准的话,那这索然无味的事也不必做了。
孩子们的脑袋瓜有时候机灵得令人叫绝。他们不下水了,改趴在池子宽宽的边缘上,只将抓着杯子或塑料袋的手慢慢插进水里——这样一来,引起的水流振动就大大减小,成功率也就相对提高了。
有些孩子两手空空地来了。在捉鱼大业中,他们算是最贫困的一族。无奈之下,他们使用起了最原始的工具——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不知为什么,小孩子的手仿佛是天生有缝的,无论捂得多么严实,鱼儿也能逮个空子逃之夭夭。我也当过几回空手道,深谙其苦。
这场游戏的结局,多半是我们拎着或捧着几条青灰色的小鱼,喜滋滋地回家了。
说来奇怪,无论我怎么使劲想,使劲回忆,我也想不起来,那些小鱼最终都去哪儿了?
水池里的水,依然沿循自然的规律夏涨冬退,而每一年,也都有同样多数量的小鱼冒出来,啄食青苔,躲避孩子的手指,日复一日从未长大。
那么多在水池里玩耍的时光被压缩成了一个下午。
这个下午,我除了这一个游戏,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