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我们最喜欢的玩具

2014-09-22 12:51吴勤勤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8期
关键词:陀螺玩具小朋友

吴勤勤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和同伴最喜欢的玩具,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和统计结果。

2.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协商合作,在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纸和笔

2.玩具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玩具图片,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玩具图片)

二、幼儿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师:看一看这些玩具图片当中,你最喜欢的一种玩具是什么?

幼:我喜欢喜洋洋。

幼:我喜欢陀螺。

幼:我喜欢小汽车。

幼:我喜欢玩报纸球。

……

师:有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告诉吴老师啊,除了用说的方法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知道呢?

幼:画的方法。

师:噢,可以用画的方法记录下来让我看,那就请你们从托盘里拿出一张纸,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玩具画下来吧!

三、幼儿小组讨论记录方法,并尝试统计

师:把你们记录好的纸都放在一起,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是一样的?

幼: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

师:喜欢同样的玩具有几个人呢?

幼:2个人。

师:请小朋友学会完整地回答问题。

幼:我们组喜欢喜洋洋的有4个人,喜欢陀螺的有2个人。

幼:我们组喜欢陀螺的有3个人,喜欢报纸球的有1个人,喜欢喜洋洋的有2个人。

师:那用什么方法记录可以让别人知道你们组每种玩具有几个人喜欢?请每个组小朋友小声的商量,商量好了,一组选一名小朋友记录。(教师巡视了解每组商量、记录情况)

四、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师:你们都记录好了吗?

幼:记录好了。

师:我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小朋友的记录,请第一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下。如果他说的不完整,这组的其他小朋友可以补充。

幼:我们组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师:这组小朋友很聪明,记录的时候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名字,这样一看就知道是谁喜欢的?但是有几个人喜欢呢?

幼:数数。

师:哦,数一下才能知道。下面请第二组小组长来介绍一下他们组是怎么记录的。

师:第二组的小朋友的记录,你们能看明白吗?

幼:我们组把大家喜欢同样的玩具都用一种形状来表示。

师:第二组小朋友是用形状来记录的,这个方法也很好。能一下看出每种玩具有几个人喜欢吗?

幼:不能。

师:哦,也要数一下才能知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三组小朋友记录的。

幼:我们组有3个人喜欢喜洋洋我们就写上数字3,有2个人喜欢小汽车我们就写上数字2,只有1个人喜欢陀螺就写数字1,没有人喜欢陀螺我们写上数字0。

师:这一组的记录纸上,你们能看出来他们组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吗?他们是怎么记录的?

幼:用写数字的方法记录的。

师:这三组哪一组记录的方法,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每种玩具有几个小朋友最喜欢?

幼:第三组,他们写上数字一看就很清楚。

五、集体记录统计,学习用表格记录

师:蔡老师想在你们班开一个玩具店,可她不知道每种玩具要准备多少个?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幼:愿意。

师:请大家把刚才用即时贴记录最喜欢的玩具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贴。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怎么做?

幼:可以画上线。

师:那这些线有什么作用?

幼:可以把每样东西分开,这样看的就清楚了。

师:好的,我在每种玩具下面画上线,把每种玩具分开,外面画上边框,这样一张表格就出来了。

师:蔡老师一看就知道每种玩具要买多少个了?那我们把这张记录表送给蔡老师,请她帮我们准备玩具吧!

教学反思:

1.从生活中选择集体教学的材料。

活动前的观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幼儿近期关心的问题,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幼儿之间的共性问题,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与形式,以有效提高活动效果。

2.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

活动中的观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一些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记录,接着进行小组内的统计,再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分享各小组不同方式的统计单,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贴纸汇总的办法,和幼儿共同商量最后形成统计表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提高回应幼儿的质量,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当教师让幼儿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后,每组的幼儿在一起讨论商量,从记录的结果来看,幼儿想出了很多不同的记录方式,每组的方法都不一样。第一组幼儿记录时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名字,这样一看就知道是谁喜欢的;第二组幼儿是用形状来记录的;第三组幼儿是用数字来记录的。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了每种统计方法的好处,让孩子们在观察、比较、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主动接纳别人的经验,并鼓励幼儿运用。因此全面细致观察是顺利开展集体数学活动的基础,如果观察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会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作用。

3.明确“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

教师在组织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时要体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幼儿的新经验是在已有的经验重组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的作用是支持、推动幼儿的新经验发生碰撞,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所以,教师在交代活动要求和对活动进行小结时尤应体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在“我们最喜欢的玩具”形成统计表格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贴纸汇总的办法,和幼儿共同商量。

猜你喜欢
陀螺玩具小朋友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找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