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萱,奋斗时代与你同在

2014-09-21 00:55沉默电话
艺术评鉴 2014年16期
关键词:魔女专辑音乐

沉默电话

对于80年代的人来说,范晓萱曾经的存在,绝对比当代任何一种偶像都要深刻。是的,她是偶像,无论曾经的流行音乐风格成败与否,也无论她后期打造了多少个性化的先锋音乐,她在九十年代的偶像影响力,堪称华语流行乐坛的一个奇迹。她从青春音乐迈出脚步,又成为儿童音乐市场的专属,在世纪末展开自己的独立音乐创作,最终组建摇滚乐团成为低调的存在。可是,范晓萱现在在哪里?在台湾,在北京,在美国?在返璞归真的流行音乐?在激荡另类的爵士城市?还是,在犀锐摇滚的自我世界?最好不要去寻找她,因为她恐怕会像曾经那样,忽然从你的视线中挣脱、消失,不留下任何线索。她曾是骑着扫把满世界飞翔的音乐小魔女,现在也必然遨游在更加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

1994-1997:九十年代小魔女的音乐奇迹

1994年,张学友主演了一部叫《非常侦探》的电影,情节荒诞,故事离奇。但这部电影的亮点绝对不在张学友,而是片中一个穿浅蓝色毛衣的女配角。这个女孩古灵精怪,甜蜜俏丽,在影片中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不久,这个女孩就成为了福茂唱片的签约歌手,以青春纯洁的形象来到我们面前。范晓萱,这个名字开始以势不可挡的偶像效应席卷台湾乐坛。在那个实力派歌手当道,偶像歌手极度稀缺的年代,范晓萱的出现像在平静湖面激起的一道涟漪,并远远的扩散出去。首张专辑RAIN销量颇佳,主打歌《深呼吸》还成为同年大热偶像剧的片头曲。RAIN的MV也成为代表“纯情”的经典形态,一时间,所有华语流行排行榜便不再被张信哲、张宇、庾澄庆等男歌手统领了,范晓萱作为唯一的女歌手挤上榜单并不停攀升。在那个还贩卖偶像写真照片、海报的纯挚年代,范晓萱无可抵御的魅力,已彻底点燃华语流行乐坛的青春偶像风潮。

RAIN是一张传统的唱片,如《领衔主演》、《深呼吸》、《心动》等都是典型的九十年代华语歌曲,抒情而简朴,没有太多现代音乐技术的雕饰,歌曲往往以突出歌手唱腔为主,不太强调和声的必要性。这种风格非常令人怀念,比起现在的抒情歌曲,它们的配器花样虽然较少,但在简单的架构中却能突出满载的演唱情绪,也就是说,人们不会首先提到这首歌是什么风格,而是“这首歌究竟在唱什么”,这种九十年代的音乐情怀非常让人难忘。就像《深呼吸》带给人的感受一样,直率而又带有复杂层次,情绪随着起伏的节奏渐渐满溢,直冲向心中最脆弱的部分。配器留下的深刻印象镶嵌于唱词中,成为次要附属。所以,那个年代的情歌也有一个特点:录音室版本的编曲并非令歌曲带有唯一性,Live版、清唱版同样经典,因为永远是歌曲的词、曲成为支撑骨架,而非技术包装。当代的音乐作品就不同了,那些过度包装的电子器乐,一旦抽离开来,歌词和旋律就会完全散架,甚至连调子都找不到了。专辑中还有一首很特别的歌曲《我曾说》,虽然没有成为主打作品,也很少有人传唱,但其中大段的古典乐器为歌曲提高了内在层次,如诗一般的歌词令人久久难忘。RAIN为范晓萱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让人们记住了青春形态的她。当然,那个时候的人们不知道,这种青春很快就成为了绝版。

同年末,范晓萱火速推出了第二张个人专辑《自言自语》。这张专辑推广的重点便是《自言自语》这首范晓萱的个人创作,并且还是其学生时代就完成的处女作。《自言自语》开始大幅度推广传唱歌曲,包括包括由著名创作人黄国伦包办词曲的《眼泪》、世纪末经典男女对唱作品《相约1999》,以及第一首鬼马爵士味道的《你的甜蜜》等等。这张专辑在质地上既留有保守感又有先锋性、独创性,只是大部分感情浓厚的抒情歌曲都没有传唱下来。《别在我的背后说坏话》、《我喜欢这样的安静》、《倔强的不说》等冷门歌曲现在早已被遗忘。或许,这些歌曲中大段的感情纠葛,对于当年还是小女生的范晓萱来说是无法成功驾驭的,更没有办法打动歌迷。唱片公司预见到了这一点,也开始从其他可能性来挖掘范晓萱的流行特质。

1996年是范晓萱人生中最关键的一年。人们突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骑着扫把的音乐小魔女形象,并且还唱着大量经典的卡通主题曲:小叮当、魔女宅即便、樱桃小丸子,大量80后孩子喜欢的动画主题曲被收在了范晓萱的新专辑中。而且这些歌曲不是简单的翻唱,是经过现代编曲技术重新混音,还创作了新的国语歌词,由RAIN、《自言自语》就开始一直合作的词人许常德操刀,为这些国外动画作品加上了一层华语音乐的新色彩。这张叫作《小魔女的魔法书》的专辑(大陆正版名称《你的甜蜜》)不但适合儿童、少年聆听,还让一些童心未泯的成人得到了精神享受,其诙谐、精致的编曲,在音乐层面也有极高的技术水准。曾有一次销量统计宣称《小魔女的魔法书》在亚洲地区共卖出二百万张,18年过去,恐怕这个数字也只能算是保守估计。《健康歌》更让范晓萱在大陆一炮而红,开演唱会、上春节联欢晚会,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热销歌手。虽然偶像包袱让她一直没有获得天后的封号,但要论起九十年代女歌手的影响力,她的霸主地位不言而喻。这种儿歌风格也让唱片公司尝到了甜头,一时各种宣传噱头、混音唱片也相继推出,让范晓萱彻彻底底地和“小魔女”融为一体,之前RAIN打造的清纯爱情风格被抛到脑后。这对于当时的范晓萱来讲必然是好事,毕竟它证明了一个流行歌手的可塑性,也给听众带来了一种新模式的现代音乐。或许对于后来的范晓萱以及“内心深处”的范晓萱并非如此。所以在1998年范晓萱改变了,她坦率地表示,小魔女并不是她想做的自己。

1997-1999:世纪末破釜沉舟的音乐蜕变

“小魔女”成了范晓萱又爱又恨的音乐封号,对于歌迷和大众的热爱她不能辜负,而对于她自己,又不愿意永远沉溺在一个未成年的音乐世界中,只为了销量而存在。自1996年发行《小魔女的魔法书》后,1998年她又发行了《小魔女的魔法书2:摩登家庭》(大陆正版名称《刷牙歌》),既然有了成功的先例,在第二张上猛砸钱也是合乎情理的。不但制作全碟高品质动画CG、发行周边卡通书籍、制作电脑游戏、增加新的虚拟人物……他们试图创造第二个小魔女的销量奇迹。说实话,这张专辑的好作品的确不少,如《我爱洗澡》、《猪你生日快乐》等幽默童趣的歌曲,并没有比第一张逊色。而且最重要的是,相对于首部的翻唱,《摩登家庭》的十首歌曲都是华语音乐人的原创作品,这是质的提高。但是,就像电影续集永远不会超越首部一般,《摩登家庭》没有达到第一张的巅峰,还暴露出范晓萱在这个情结上更多的反抗。仅仅两年时间,达到巅峰又进入一个迷茫的误区,范晓萱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事实无可改变:小魔女的辉煌一瞬而过,只能留下无法延续的传奇。endprint

其实,在1997年初范晓萱发行过一张《好想谈恋爱》,不但在风格上摒弃了小魔女的未成年色彩,还刻意向成人世界靠拢,很多歌曲都带有一点点优雅的情色。或许,那就是范晓萱的第一次抗争。我们熟知的《雪人》就来自这张专辑,还有袁惟仁的经典创作《消失》、迷幻微醺的Bartender Angel,以及抒情佳作《风》等等。这张专辑的几首非主打歌曲也非常出色,《听见》、《潜意识》以及有点荒诞色彩的《冰淇淋的祈祷》至今可能已被遗忘,但实际却是比《雪人》更拥有饱满感情的歌曲。它们浅淡,节奏不夸张,但却真实,展示了一个游走在成年边缘的范晓萱姿态,比起 、《自言自语》的好学生形象,它又显得十分性感而充满活力,《好想谈恋爱》应该是最能代表范晓萱青春期的唱片。

范晓萱公认的最大突破,还是在1998年的Darling专辑。《小魔女的魔法书2:摩登家庭》虽相对失败,却也为范晓萱积攒了大量人气,她已经有了为自己音乐做主的资格。她换了一个女大兵发型,将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几年来扮演小魔女的压抑尽数释放出来,大量个人创作被收录进Darling,幸运的是,这份坦率与真实还是被大众接受了,Darling入选台湾百佳唱片。造成流行话题的《数字恋爱》、李泉的出道之作《哭了》、双版本收录的《氧气》等等,都让范晓萱过足了音乐的瘾。虽然很多商演依然要求她演唱《健康歌》,但她曾对此表示:她并非全盘否定小魔女时代的自己,那是一种成功,一种认可,只是她的内心并非为那样的音乐而生。她无法抵抗成长的脚步,小魔女既然已经成为了历史,那就让这段历史留在歌迷的心中吧。

更大的风暴在1999年爆发,范晓萱发行了《我要我们在一起》专辑,这一次她将自己彻底与过去分离,不但打造了大胆出位的荧光造型,放弃了清纯乖巧的笑容,进而追求一种破坏性的美感。另类歌曲霸占了专辑的大部分位置,除了黄国伦的作品Sometimes和《过期》之外,想找到一首主流抒情作都很难。和李泉再次合作,也让专辑的文艺气息更浓烈了。而《飞机上的几个小时》、Into You、《我是真的很开心》、《失败的Man》、《看不见》这些或摇滚、或电子、或异域风情的歌曲,完全找不到小魔女的影子了。这应该是件好事——当我们已经长时间习惯一个稳定却贫瘠的状态,敢于打破它,绝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做的事情。《我要我们在一起》中的范晓萱成熟、另类、颓废、性感,自我创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她如何表达。圈内音乐人纷纷对她的改变表示支持,《我要我们在一起》更获得了当年金曲奖的最佳国语专辑,这一次破釜沉舟的蜕变,获得了专业层、大众层的一致认可,算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圆满。而在这个时候,她和培养自己多年的老东家福茂唱片也结束合约,在音乐上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回顾从RAIN开始一路走来的主流音乐脚步,她的姿态是全面的,更是专业的、紧凑的。虽然小魔女的儿歌情怀并非发自内心,但她能以一种专业的态度去接受它,完成它,依然为了他人的热爱而积极的实现它承载的音乐梦想,我们也实在不必认为那是一个虚假的范晓萱。我们庆幸她在儿歌风格没有彻底衰落时就勇敢放弃,留下一个美好的状态,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范晓萱是在最正确的时间做了最正确的决定,也换来了应有的欢呼与喝彩。

2000-2006:歇斯底里的成长之痛

新世纪开始后,范晓萱再次令我们惊诧了。如果说《我要我们在一起》只是一次另类而成功的改变,那么从2000年开始,我们眼中的范晓萱,甚至不再愿意成为“范晓萱”。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震撼人心的改变,无论从外形、抑或音乐,都变得让人不再熟悉。六年间,《绝世名伶》、《福禄寿·序》到《还有别的办法吗?》,范晓萱甚至脱离了歌手的定义,成为了一个游走在先锋地带的音乐人。这听起来当然是好事,但她深受抑郁症困扰,最艰难的时刻差一点自杀结束生命。活下来的范晓萱得到了重生,又在脖子、右肩、手腕、手臂、腰部、脚上增加了纹身,为的是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大受业界肯定的爵士专辑《绝世名伶》让她登上了音乐的巅峰,再没有人敢说范晓萱只是一个唱儿歌的偶像歌手了——就算有人想诋毁,眼前的她也让人无从诋毁。爵士、电子、另类民谣摇滚都成了范晓萱的新宠,和越来越多优秀的独立音乐人合作,范晓萱音乐的可能性不断拓宽。在为《绝世名伶》展开的香港演唱会上,范晓萱不但演唱了全新的歌曲You Dont Trust Me At All、《你》、《起毛球》、《姐妹们的聚会》等,还特意将一些老歌收录进来:《消失》、《飞机上的几个小时》、《眼泪》等等,可见范晓萱并非有多么“恨”从前的自己,一切都是选择。只是从选曲中也能看出,那些过于主流的歌曲依然是被排挤在外的,她已经离开了所谓的主流音乐。值得一提的是,她将《你的甜蜜》改编为摇滚版本,引起全场的巨大震撼。《绝世名伶》时期的范晓萱,虽然外形张狂跋扈,心中却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出路适合自己。她还是那个聪明的范晓萱,而且更加能读懂自己的内心。

《福禄寿·序》电子音乐专辑与著名制作人金木义则合作,从音乐组成到创作版图,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与惊喜。中国传统音乐、印度音乐、Nu-Jazz、Hip-Hop、Breakbeat、Downtempo、Drum'n'Bass、日本FPM式HCFDM等各类音乐风格被集聚一堂,在无定义的状态下获得新的定义,让音乐解除风格的束缚,成为完整却又混沌的出神状态。在这张专辑的音乐中,我们看不到任何规则的约束,金木义则将范晓萱的思想和情绪打乱,以任意随机的次序重新制定、修改,又将大量的Jazz、Dub、Reggae、国乐混拼,甚至加入各种真实、虚假、超越国界的语言文字。适度地讽刺了以“风格”为界限的流行音乐唱片制作,嘲笑了秩序混乱、环境失调的流行市场。相对于本文之前对“九十年代华语音乐状态”的描述,此时的华语流行音乐,正是被破坏得最惨痛的阶段,而《福禄寿·序》则从另一个极端对其进行回击:既然你们都要以“风格”说话,那我们就彻底不要风格,以混沌的样貌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这是破坏、是创新,更是突破。自定的游戏规则反而提供了聆听者可行的自由路径,激发出对纯粹声音趣味的追求。范晓萱要表现的是一种无语言、无定义的东西,然而在完成专辑的那一刻,却已开创了独特的新音乐语言,完成了崭新的、从未存在的新音乐定义。endprint

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回想九十年代歌手半年就发一张专辑的繁盛,此时不论歌手抑或歌迷,都不再盲目幻想。一线歌手一年发行一张完整的专辑就算不错,而不在状态的或者自主独立超脱市场的,则两三年,乃至以五年为间隔发片。范晓萱自然属于后者,2004年发行的专辑《还有别的办法吗?》,在连续几年的重口味袭击下,居然显得淡雅而深沉了——专辑一半歌曲,一半各类音乐采样演奏,或无声乐器表演,让范晓萱从一个唱片歌手,俨然进化成了一个音乐艺术家。电子模拟迷幻的Fly、歇斯底里的钢琴演奏The Craziest Piano、黑暗而压抑的《A小调》、荒诞而缺乏主旨的《木马》,都展现出了无声胜有声的极佳效果。更夸张的一首是Silence,从头到尾就是彻彻底底的静音。这种做音乐的方法,简直有一点“音乐行为艺术”的风范了。上一张专辑《福禄寿·序》已经将曲风的界限打破,接下来不想再顾及风格的条框,便只能打到底还算不算是“音乐”的主意了。前卫艺术化,荒诞行为化,但既然是范晓萱做出来的东西,还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此外,专辑中的“有声”作品,居然也开始回归一点主流的样貌了,如曲时极短的《出气球》,在演唱手法和表现方式上,已经不再有《绝世名伶》那类浓墨重彩的力道了。这首歌就像一个尝遍了全世界喧闹、最终倦极回家的人,细数属于自己的终极孤单。超然心境的歌词,随着歌曲的回响效果,视觉画面感穿透无形的感官限制,最终来到脑海中驻扎下来。这个阶段的范晓萱应该是最充实的,虽然她有些消极隐忍,但却深刻得令人无法忘记。在音乐上、生活中,她都已是一个饱经风霜之人了。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事业,不再受唱片公司利益驱使,也不再顾虑别人的异样眼光,但最终她还是回归了纯然的音乐本质。所以我们说:人都会变,然而,人又终究不会变。

2007-2014:百分之百的全新音乐生命

2007年,范晓萱再一次有了新的突破,不但专辑以《突破》为名,还组建了自己的乐团“100%”。音乐制作全部团队化,将多年来积攒的独立音乐力量有机融合,激发出音乐的新活力,展现出新的表演欲。专辑除了贯彻团队对音乐感染力、市场影响力与行销的完整概念外,30岁的范晓萱也在乐团表演中彻底展现了百分之百的自己,简直有一种走向最终结局的悲怆感。百分之百突破性的嗓音、百分之百的制作理念,百分之百的自我沉淀,一种截然不同的乐风和舞台张力,带给歌迷一股崭新的狂放活力。《突破》虽然只是一张三首歌的EP,却融合了平面、影音等多元媒体化创意,并不比一张完整的专辑缺乏什么。并且,范晓萱三个字的力量依然强大,她依然坚持、固执,乃至偏执、强悍,不再有上一个时期的困苦与悲哀,转而以积极的姿态,对未来充满希望。力求与歌迷产生更多的共鸣,让人对其更加珍惜、尊重。可爱和叛逆也回来了,忧郁也镀上了坚实的外壳,概念真正发挥了“概念”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宣传的噱头。“既然要做,就要绝对”是乐团的口号,在以往的成败中汲取经验,领悟新的心得和代价。在30岁,范晓萱展现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突破》是重新出发,更是借由十多年助跑平台的一次飞跃。

主打歌《属于》的MV以倒放的形式拍摄,而我们看到的则是一条完整的、一镜到底的团队演出。借助林炳存导演的精妙构思,挑战了高难度的制作模式。范晓萱与团员时而在泥巴里翻滚、时而在海水中浸泡表达想象力,十几次的NG只求一次成功的大逆转。《那种女孩》摇滚风格的激昂是次要元素,重点在令人咋舌的歌词:“我讨厌大惊小怪没公德心小里小气没有爱心/我讨厌假情假意没有长进做人他不懂事/我喜欢我的雀斑我的诚实我的思考我的信仰/我喜欢我的道理我的洁癖自由地做自己”多段变化的贝斯和弦让整首歌充满层次感,嘶吼的唱腔和恣情的演唱方式以及“态度”的张扬,是《突破》专辑最值得称许的重点。

2009年乐团有了正式的录音室专辑《赤子》。延续《突破》的特性,一次推出十首新作呈现作品的完整性。第一首歌《鬼打墙》是范晓萱对自己多年来精神状态曲折的总结——“不要我吧/因为我太害怕了/不爱我吧/我已经先想到/以为痊愈了/看到这儿原来还是一样/反正走不开这无解的鬼打墙/我不想重蹈覆辙/这无解的鬼打墙”,像是在说深受抑郁症困扰时的心情,也像是对离开她的歌迷们一种宽容的谅解。她知道有些人已经离开她,从《爵士名伶》开始,甚至从《我要我们在一起》开始;但她的无奈和困惑一直存在,她的无力使其深深挣扎,但她始终没有“无为”。专辑中大部分歌曲都有日本涩谷系的音乐质感,并释放出无限的自嘲、诙谐,像《幽默感》唱到的那样轻逸而自我巧解、《明白》唱到的那般真实而自我满足。当然,既然是摇滚乐团,歌曲中的嘶吼唱法、高音的表达频率也变高了,像电影主题曲《我要去哪里》中随着两遍副歌逐渐加深的黑暗力量,在鬼魅般的惊悚情绪中百分之百地宣泄出来,编曲有宗教的神秘感,又让人想起吸血鬼在黑夜觅食嗜血的危险。范晓萱展示了从未有过的犀利唱腔,实有Rock Star的风范。《主人》有独立摇滚的风情意蕴,后来被很多主流歌手翻唱。复古电子色彩的作品也有一席之地,如《管他什么音乐》引发当年的全民舞曲风潮,《暗淡的夜》和风式的婉约对唱,都让专辑呈现出“一首歌就是一段故事”的韵味。大陆版专辑被改名为“一起”,它也是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是融合了涩谷系的民谣摇滚佳作,歌词也将前九首歌的分述转为一条总述的轨道,表达了令人惊讶的积极思想。

或许因为制作人金木义则的关系,专辑的摇滚大部分都显得比较日式,并非我们常常听到的公路摇滚或追忆年华的民谣摇滚。这张专辑颇受好评,但因为范晓萱和吉他手Allen的恋爱关系,以及后期成员各自的音乐发展,虽然没有正式解散的消息宣布,但从《赤子》开始到现在的五年,我们知道,结果也只是没有说出而已。两张唱片再次成为了只能回味的经典——每一首歌都可能会令人陷入暂短的沉默,像在综述范晓萱多年的改变。把它和1995年的RAIN放在一起对比,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但无论我们如何惋惜,当看到那个人再次出现,还是会丢掉做作与矜持,在鬼打墙一样的音乐情绪中开始崩溃。她说:不爱我吧,我早已先想到。这真的有点悲哀。因为抑郁症她开始自我破坏,沉溺在纯挚年代的歌迷们,当然是无法接受的。可是,当歌迷们也慢慢成长到她的年纪,体会过属于自己事业的波折,如果没有得抑郁症,只能说我们比她更幸运。当我们经历了一样的压力后,就会明白范晓萱何以变得如此犀利,变得似乎不可理喻。当我们意识到深入骨髓的东西在体内再次燃烧,关于热爱、信仰、回忆,每一样无法抹去的东西都已回来,我们便知道,原来自己一直还是爱着的,我们依然深爱着自己,音乐亦是。

其实,我对范晓萱的变化、成长一直抱有复杂的心情。曾经有很长的时间,我都在否认她的一切,就像忘了她曾陪伴我一路将青春走完——有她卡通歌曲陪伴的愉快童年,有她甜蜜眼泪交织的遗憾青春,有她苦苦挣扎阴影下爱痛交织的叛逆,也有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生活意义、继续期盼未来的未尽结局。我开始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既然可以认同自己,为什么不能认同她呢?至少她未曾停止唱歌,而我们则以最快的速度、最差的准备离开学生时代,跌跌撞撞进入了社会。在我被一切无法理解、却被迫要悉数接受的成人问题压得透不过气时,才发现我依然需要这个范晓萱,或者那个范晓萱,或者任何一个范晓萱。范晓萱啊,你在哪里?当我最终问出这句话时,还是欣慰地发现她们都在。不论哪一个范晓萱,都依然存在于我的生活、我的记忆,以及我的未来里。endprint

猜你喜欢
魔女专辑音乐
新年快乐
小魔女
黄子韬《The Road》
能看到心事的水晶球
音乐
音乐
傻傻的
小魔女的规律城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