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的相互关系研究
——一项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分析
汪俊东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检验了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来自浙江省的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并且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变量的相关分析以及中介作用分析后,得到了以下结论: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提高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提升青年教师幸福感有促进作用。在本研究的最后,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的建议。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高校青年教师
近年来,幸福感已经成为国内外较为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其直接影响着组织绩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人才的流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组织间关系、工作情况、个人特征等都对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1-2],在这些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两个变量是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Dominguez-Fuentes JM通过对西班牙女性的调查研究发现,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具有正向联系[3]。国内学者孔风也对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对于大学生来说,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自身的幸福感越高[4]。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之间的研究也显示出自我效能感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孟慧经过对企业员工的调查研究,发现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使得个体具有更高的幸福感[5]。尽管国内外已经对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章还很少,尤其是对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群体的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为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发挥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供客观依据。
(一)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网络提供给个人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资源,其目的是帮助个人应对压力、克服困难[6]。Gonzalez-Quinones JC也认为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人们的生活质量就越高[7]。国内学者肖水源将社会支持分为三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8]。在本研究中将继续沿用肖水源对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划分探讨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对不同年龄段群体来说,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幸福感总体存在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9]。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1:社会支持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影响。
假设H1a:主观支持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影响。
假设H1b:客观支持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影响。
假设H1c:支持利用度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影响。
(二)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殷炜珍和官永雄通过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的各方面的支持越多,越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10]。Razurel C等人通过对怀孕母亲的调查研究也发现,专业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母亲的压力,对自我效能感有很强的影响[11]。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影响。
(三)自我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已经得到了证实。Gaprara GV认为青少年自我效能感能够管理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并且促进对未来的积极美好的期望,从而提升其幸福感[12]。与其观点相似的国内学者宋灵青等人也认为,自我效能感对初中生学习的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要大于社会支持,并且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13]。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自我效能感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影响。
(四)研究框架
基于上述理论假设,我们可以画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假设模型
(一)变量测量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本研究中采用已被他人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再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进行修改。如社会支持量表改编自我国学者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共对10个问题进行测量。主观支持得分是第1、3、4、5四个问题评分之和;客观支持得分是第2、6、7三个问题评分之和;第8、9、10三个问题的评分之和是对支持利用度的得分。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量表采用Schwarzer[14]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该量表共有10个问题项目,主要是考察当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自信心。对于幸福感的测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该量表通过对个体幸福评价的陈述确定其总体幸福感,除此之外,还包括精力、对健康的担心、抑郁或愉快的心情、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松弛与紧张6个方面的内容。
自我效能感问卷记分方式使用了Likert五点计分法,自我效能感同意程度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没意见、同意、非常同意五个等级,一次给予1分到5分。总体幸福量表是按照选项数值累积相加的。对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第1-5、8-10的问题项,选择1、2、3、4项计1、2、3、4分,而第6、7问题项中如果选择“无任何来源”则记0分,否则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
(二)研究样本
本研究以浙江地区的高校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电子版问卷和实际走访高校两种方法发放540份问卷。其中,通过邮件发放的电子版问卷共200份,最终回收152份,回收率达到76%;其中有效问卷140份,有效问卷率为92.1%;当面发放的问卷340份,回收309份,有效问卷为285份,有效问卷率为92.2%。
(三)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Cronbach’s α来检验问卷中各变量的信度,运行SPSS19.0可得出结果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信度分析
根据Nunnally的观点,当量表指标达到0.7的α时,衡量变量的题项就有较高的信度。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三个变量的α值都大于0.7的标准值,本研究中题项具有较高的信度。
2. 效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运行AMOS17.0检验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3个量表的效度,结果见表2。
表2 变量验证性因素分析
从表2可以看到,社会支持的RMR的值为0.067,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CFI、IFI的值都为0.904,大于0.9的理想水平;虽然GFI的值为0.857,NFI的值为0.889,略小于0.9的理想水平,RMSEA值为0.053,略大于0.05的理想水平,但是也足够接近,所以我们认为社会支持各题项的效度处于理想的范围。经过同样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自我效能感、幸福感的效度也处于理想的范围。
(一)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水平
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得分均值是(89.23±12.25)分,处于大众人群的中等水平,具体分析得出青年教师中幸福感处于低水平的占33%,48%处于中等水平,处于高水平的有19%。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工作环境、工作待遇方面优于其它岗位,但是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压力也较其它岗位大,所以说大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
(二)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幸福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相关系数都大于0.3。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为我们进行结构方程检验奠定了基础条件。
(三)变量的中介作用分析
为了得出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
表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中采用了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其中以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来测度社会支持(见图1)。模型的拟合结果见表4、表5,其中每一个指标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说明在本研究当中提出的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作用模型是成立的。
从图2中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影响,这与前面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社会支持对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β=0.28,p<0.001)有直接的正相关性; 同时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β=0.19,p<0.01)对幸福感(β=0.45,p<0.001)也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幸福感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即假设H1、H2、H3成立。
表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表5 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及工作满意度间的中介路径系数
注: **表示P<0.01。
图2 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感关系的路径系数图
(一)结论
第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正向情感体验、负向情感体验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共同影响着青年教师的幸福感。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要进行大量科研任务,经常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经常会出现压抑、焦虑等负向的情感,从而降低其幸福感。但另一方面,由于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助人提升的职业,受到来自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其他人员的尊重,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而且在与同事、上级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自信心等,这种正向情感又会增强幸福感。
第二,社会支持对幸福感有正向的影响。这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而在以往人们研究社会支持时,通常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都归结到对支持的利用度[15]。本研究显示,高校青年教师所得到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其幸福感也有直接的关系。其中,高校青年教师感受到的主观支持越多,得到的客观支持越多,对支持的利用率越高,幸福感就会越高。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对幸福感的影响水平是不同的,本研究中,主观支持对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最大,而客观支持对其影响是最小的。也就是说,来自家人、领导者、同事、学生的支持越多,高校教师对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的内容、同事间关系及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越满意。
第三,自我效能感对幸福感有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取决于所获得的成功经验以及替代性经验,是个体在完成目标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会促使青年教师以正向情绪完成任务,从而减轻压力,增强他们的幸福感。高校青年教师大多都成功进行过大量的科研项目,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所以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实现下一步的教学、科研目标,并且会选择挑战性强的任务,这个过程会吸收大量新知识,提升个人素质。反之,较低自我效能感的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活动中遇到挫折时,相信自己成功的信念较低,严重的甚至会放弃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产生焦虑、痛苦等不利于增强幸福感的负向的情绪。
第四,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往大量的研究[16-17]表明,社会支持在预测幸福感过程中,自我效能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本研究当中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证实。通过图2可以看出,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β=0.19,p<0.01)对幸福感(β=0.45,p<0.001)也有显著的影响。社会支持作为影响因素,不仅直接对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而且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幸福感产生间接的预测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因素在社会支持这一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调节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二)建议
本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高校青年教师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本的人,相比较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来说,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领导、同事以及同学的认可和支持。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在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时,就更有信心解决问题,其幸福感也就能够提高。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薪资激励体系。高校制定的青年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要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职别的教师、管理人员细化考核指标及考核内容,要保证绩效考核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要将考核结果应用到实际当中,将考核结果作为青年教师晋升、培训以及薪酬分配的一个依据。事实上,在大多数高校,目前处于同一职称的青年教师的薪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与教师的能力大小、贡献多少没有太大的联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年教师的幸福感。高校应该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保证工资和社会福利等保健因素的基础之上,注重奖金的激励作用。
第二,创建和谐的高校教师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得到的主观支持,是帮助青年教师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事之间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以及与上级的关系。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要进行大量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大都需要与其他的教师进行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保持和谐的沟通环境,就能够加快科研项目的完成,提高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其幸福感。同时由于高校青年教师也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其与学生的关系也会影响其体会到的幸福感。为了建立高校青年教师与同事、同学的和谐人际关系,高校要建立各种有利于彼此沟通的平台,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一方面可以完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上的任务,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高校青年教师与同事、同学之间的友谊、合作,避免出现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破裂的问题。
第三,引导高校青年教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给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支持,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是否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及利用,所以高校青年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要以积极认知的态度去看待,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利用能够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资源,增强正向情绪,让自己以较强的自我效能感面对各种问题,这对于青年教师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增强幸福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很多,除了本研究选取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两个指标外,工作压力、工作倦怠、职业认同、自我定位等因素也会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政府、高校以及青年教师自身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倦怠程度,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形成合理的自我定位,从多个方面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
[1] 张欢.通信企业员工幸福感测评与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化效应检验[J].心理科学,2007,(6):1337-1341.
[3] Dominguez-Fuentes JM.Social support and happiness in immigrant women in Spain[J]. Psychological Reports,2012,(3):977-990.
[4] 孔风,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2,(2):408-411.
[5] 孟慧,等.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1):96-99.
[6] Atri A,Sharma M.Designing 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for south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United States[J].Californian Health Promot,2006,(4):144-154.
[7] Gonzalez-Quinones JC. The prevalence of happiness in life-cycles and regarding support networks in the Colobian population[J]. Revista De Salud Publica,2010,(2):228-238.
[8]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98-100.
[9] 宋佳萌,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健康,2013,(8):1357-1370.
[10] 殷炜珍,官永雄.高考生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3,(4):621-623.
[11] Razurel C,et al.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rategies:What influence on perceived parental self-efficacy of primiparous mothers[J].Recherche En Soins Infirmiers,2011,(106):47-58.
[12] Gaprara GV. Looking for adolescents’ well-being: self-efficacy beliefs as determinants of positive thinking and happiness[J]. Epidemiologia E Psichiatria Sociale,2006,(1):30-43.
[13] 宋灵青,等.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282-287.
[14] 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beliefs: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d Psychology,1997,(1-2):177-190.
[15] Chu P,Saucier D A.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wel-be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10,(6):624-645.
[16] 陈瑜.高校科研人员社会支持与职业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17] 程利娜.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丧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1):48-50.
Keywords: social support; self-efficacy; sense of happiness;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责任编辑:金一超)
AStudyontheCorrelationBetweenSocialSupport,Self-efficacyandSenseofHappiness——An Analysis of the Survey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WANG Jun-dong
(Zhijiang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4, China)
This study is aimed at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on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by means of a questionnaire. In this study, some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urveyed an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bles and intermediary role. Hence some conclusions are made as follows: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have remarkably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self-efficacy plays a remarkable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ncreased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contribute a lot to improving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Finally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nhancement of self-efficacy and sense of happiness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upport as well as the use of support.
2014-06-14
汪俊东(1971-),男,安徽怀宁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G451
A
1006-4303(2014)09-03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