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丹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先进的教学设施进入了课堂。有可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投影仪,有丰富学生知识的网络,有和教材配套的备课系统。要达到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原则,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下面,我就自己的一点体验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如直接导入、谜语导入、谈话导入、复习导入等,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无非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们有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可以让学生看图片、看视频、听音乐,甚至可以播放一段学生喜欢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授《探索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首先把海底美丽的景色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美丽的珊瑚礁会发出啧啧的赞叹,看到海洋生物时,一些知识丰富的学生会骄傲地告诉大家:这是小丑鱼,这是乌贼……这时,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的是好奇、自信和探索海洋的欲望,实际上我们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完成一部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教学中通过视听结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给学生直观感受和想象空间
在一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声形并茂的效果。学生在屏幕上看到栩栩如生的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再结合自己的感知进行理解,这样教师进行讲授就轻松很多。如我在讲授《三峡之秋》一课时,考虑到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那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学生对三峡景色没有直观的认识,根本没见过文中所说的橘柚树,而它又怎么会发出淡淡清香,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很困难。 “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这些景物描写单凭学生的想象,理解起来会很片面、不具体。因此,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的图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导入时,学生就被三峡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再往后,把文中的文字配上图片,相信不用教师去解释为什么像瀑布,为什么像素锦了。课文讲解完,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这时,我给他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们在声情并茂朗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对三峡的感知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此外,我还让学生课下上网浏览有关三峡的图片、视频,查找一些描写三峡的文章,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寥寥无几的几十个字不能理解,朗读时也不能加入自己的感情,古诗朗读变成了背课文。去年,我校组织开展了诗文诵读活动,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当然这里面离不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备课系统的内容,把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景进行再现,使古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很容易理解和感受古诗赋予我们的真正含义。
三、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大交流内容
语文学科是一个涉及范围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教学联系非常密切。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查阅相关资料,对所教学的知识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了解,这样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才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如果教师的精力不够,可以把这项任务交给学生去做,上课之前让学生搜索一些相关的知识,课堂中一方面可以恰当地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搜集资料、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多种感官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视觉、听觉和感觉相结合的环境中,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高潮,加快课堂的教学速度。这种教学方法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剩余时间可以相互交流。
《大漠升起蘑菇云》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事,歌颂了科学工作者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肯定了我国人民为世界科技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也表明了我国维护和平的愿望。文章叙议结合,内容清楚,主题深刻;多角度全方位的场面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如果单纯从课文的角度并不能深刻了解当时工作的困难和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人们的惊心动魄,人们的自豪和骄傲。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背景和当时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全体同学,再通过课件让学生看到爆炸成功后人们激动的心情和热烈的场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比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更快使
学生接受知识,更高效地感受知识。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既合理又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