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美华
而今,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录音机、计算机这些常见的教具走进了课堂,而且液晶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装备也在教学中司空见惯。利用现代化信息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方便,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刚入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很难抑制与学习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上课只是枯燥地讲解知识,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小溪不是人怎么会生病呢?小溪生病是什么样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让他们去理解这些很难。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漫课件向学生揭示了小溪生病的原因:小兔、小猴、小羊等小动物随意往小溪里扔垃圾,日复一日小溪的水就变黑变臭了。动漫课件中对小动物与小溪的语言、动作的声像描述,完全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把他们不易理解的问题很轻松就解决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缩短教学时间,拓展课外知识
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短暂的40分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时需要教师归纳整理一些分散的知识点,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新知识、新素材引入课堂,展示更多的授课内容,加大课堂知识容量。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四(2)时,课文中出现了苹果、李子、香蕉等14种水果的名称,可是有些水果一年级的孩子根本没见过或无法区分,于是我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了水果图片并附有文字名称,学生图文对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记住了水果的名称,并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把水果图和水果名称正确连线。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我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认识更多课文中没有出现的水果,学生们个个馋涎欲滴,争着抢着识字认水果,学习气氛高涨。利用多媒体引入课外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就在于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和感悟到自然、社会、生活之美。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接触的事物很少,只凭教师的讲解难以消化难点知识,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形式来展现小学语文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观,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中培育美感,陶冶情操。
例如,我在讲授教科版一年级语文《家》一课时,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并不了解小鸟、鱼儿、蜜蜂、蜻蜓的家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在教学时用动漫课件向学生展示文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家的位置和模样,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神游其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知识。可见,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渲染课堂气氛,深化文章意境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文主要以儿歌、儿童诗或韵律较强的小短文为主,这些体裁的文章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如果教师课前准备好适合朗读的背景画面,再配上音乐,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配乐朗读,定会渲染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因为音乐在抒情方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背景画面与配乐的合理运用,再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完全可以打造出文章的意境,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理解得更深入。
例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文时,我采用的课件色彩鲜明,音乐优美,背景动画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在背景动画的引领下,学生们在脑海中描绘出文章的意境,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由于对课文理解得比较深入,学生们诵读时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
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然而现在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完全依靠多媒体,被信息技术禁锢住教学手段和思维,未能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结合。如有的教师一堂课基本上都是课件展示,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看上去课堂教学很新潮,学生很活跃,但却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交流。有的教师把课文内容做成课件让学生反复读,却完全脱离了文本,学生领悟不到文本的魅力,一堂课热热闹闹上下来,学生几乎连书本都没看,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都没有完成。这样信息技术教学根本无法促进教学相长。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周密考虑,哪些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最适宜,哪些环节最需要板书教学,哪些知识点需要教师直接讲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