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杰,耿 瑞,张晓莹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政治意识属于政治领域中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对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即包括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政治价值等方面的复合存在形式。基于对政治意识的理解,政治参与意识应当包括人们的政治参与价值评价、政治参与效能感和政治参与满意度等,也就是人们对政治参与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认为自身参与政治是否会影响政治效果。如果人们发现先前的政治参与活动影响了政治行为,则会积极参与今后的政治活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冷漠的政治心理。大学生始终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一个开拓性群体,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直接代表着我国社会群体政治参与的进度,影响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程度。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其政治参与意识如何,不仅关系到高校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关系着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现代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方式的高级形态,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就要求保证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即保障社会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最具代表性、最活跃的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代表了我国公民的整体政治参与程度,反映了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回顾历史,从“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一些爱国学生运动中发现,大学生始终是关注政治活动的一个活跃群体,他们参与政治的行为直接推进了国家政治文明向前发展。
其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反映。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也随时代的改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经济是保障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政治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经济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自从我国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的变革便引起了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深刻变化,大学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新格局。
最后,“90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以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的大学生总体上个性比较张扬、急于表现、意识客观、目标明确,但政治参与意识冷漠。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极易使这些“90后”大学生对政治生活产生虚无、怀疑与迷茫的感觉,这种感觉严重影响了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对“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拓宽其政治参与渠道,使大学生积极、理性地参与政治活动。
“90后”的大学生,由于生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影响,其认知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普遍表现为政治信仰明确、政治参与意识强、政治参与途径多样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政治信仰模糊、政治参与功利化、冷漠化等问题。
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90后”大学生总体上比较关注政治,能够客观地站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角度来分析和观察问题,对国家政治活动具有较清醒的认识,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强的主人翁责任感,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较高,甚至还有些大学生存在一种积极入世的政治参与意识。“90后”大学生的政治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国家发展成就、社会民生、反腐倡廉、社会公益和对外交往等方面,对于政治活动有自己的见解,个体意识较强,并且重视平等、公正,有强烈的“契约观念”和“维权意识”,并且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看待问题比较理性。
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中还存在功利性和冷漠性的弊端。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市场竞争体制使“90后”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出更大的务实性和功利性。很多大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经常将利益作为衡量尺度。例如在入党问题上,许多“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了个人荣誉和为今后就业提供更多筹码,在参与政治活动时,优先考虑的是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需要承担风险等。同时,还有部分“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关注度较低,政治参与意识淡漠。他们从来不会主动去购买政治类报纸或杂志,上网也不会浏览政治新闻和网页,平时更不会去积极讨论政治相关话题,这些都足以表明一部分“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冷漠、政治情感淡薄。
大学是大学生政治观念和政治人格养成的一个关键性阶段,因此,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对“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与主人翁责任感。
首先,高校应准确、及时地掌握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动向,了解“90后”大学生在政治上的愿望、诉求和态度,及时制定相关的教育措施,调整教育手段,进一步调动“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提高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知能力。除了加强“两课”教学外,还应对“90后”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民主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教育,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安排大学生到政府有关部门实习,使他们了解政府运行架构,明确政府运行程序。
其次,巧妙借助新媒体优势,合理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微信息等新兴媒体形式逐渐被大学生们广泛认可和接受。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通过新兴媒体能够掌握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调整和优化了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与此同时,新兴媒体的出现,也使西方敌对势力加强了对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影响了“90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资源对“90后”大学生进行政治意识教育,以引导他们养成正确健康的政治参与意识。
最后,加强“90后”大学生自身政治参与意识建设。只有“90后”大学生们自身能够认识到政治冷漠的危害性,国家的政治改革才能得以深化,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因此,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首要任务就是关注“90后”大学生自身建设,通过培训和指导的方式,使他们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1]林静,黄联国.“90后”大学生政治意识状况特点及教育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傅方正,胡斌.“90后”大学生政治意识的集点、困惑和引导路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及其消解[J].中国青年研究,2013(6).
[3]李凡.“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