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我在韩国开设的终身户头

2014-09-19 02:06杨臻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位学分

杨臻

近年来,韩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这和韩国政府营造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社会风气分不开。本文主人公仅以海外研修的身份去韩国打工,却通过颇有特色的韩国“学分银行”制度,根据工作的需要,半工半读,最终拿到了等同于研究生学位的累计学分,并藉此找到了相应的高薪工作。他的经历值得我们深思——

高考落榜

异国他乡寻路径

今年26岁的林晓华是江苏南京人,他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在父母的威逼和层层压力下,本来成绩还不错的林晓华在2006年的高考中发挥失常,他的总分大大低于平时成绩。

儿子高考失利,林晓华的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他们觉得完全把儿子当成了考试机器,而忽视了他真正的内心需求。通过交流,林晓华向父母坦言,他不愿意浪费时间参加高三复读,更愿意早点接触社会。林晓华的父亲思前想后,觉得儿子的想法也不错。因为现在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与其这样,不如另辟蹊径,早点学到有用的技能。由于林晓华一直对美术设计很感兴趣,所以他选择了山东某设计职业学校。原来,林晓华从小就热爱绘画。为了高考,他在父母的勒令下放弃了这项爱好。如今,林晓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如鱼得水,他设计的作品充满灵气。可遗憾的是,产品包装与设计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国内的企业在这方面还不够重视,林晓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幸运的是,2009年6月,林晓华看到一家韩国公司正在青岛招聘设计人才,于是就报名参加考试。没想到,他那些虽有些青涩,但充满了创意的设计得到了青睐。林晓华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最终被这家韩国公司录用。

这意味着他将要去韩国首尔工作。林晓华的父亲很感慨:“看来并不是只有读名牌大学才能出国。你要勤学多问,技多不压身啊!”2009年7月,林晓华踏上了韩国打工之路。

初到韩国首尔,林晓华发现这里的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现代与时髦,首尔的建筑和环境还不如北京和上海那么繁华。

为了尽快适应韩国的工作和生活,林晓华每周都要泡在图书馆里学习。一天,林晓华正在语音室里练习韩文,忽然听到一串十分蹩脚的中文发音。只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正在努力学习汉语,她不断地把“将来”念成“张来”。

林晓华忍不住走过去帮她纠正了错误的发音。原来,她叫刘美拉,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当她得知林晓华来自中国时,立刻流露出钦佩与尊敬!刘美拉毕业于首尔大学,但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她工作后还在加强对中文的学习。

就这样,他们用中文、韩文和英语夹杂着交流,刘美拉向林晓华提出,能不能做她的中文家教,林晓华欣然同意了。就这样,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日久生情,成了恋人。

有了刘美拉的帮助,林晓华的韩语突飞猛进,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他数次获得了上司的表扬。林晓华渐渐适应了在首尔的生活。原本,他打算在韩国呆三年就回国,但他和刘美拉真诚相爱,因此,林晓华决定在韩国继续生活下去。

可按照目前的收入,两人将来的生活肯定不够用,林晓华想换一份更好的工作。见男友如此上进,刘美拉非常感动。但林晓华却愁眉不展,因为他一直找不到薪水更高的工作。

刘美拉得知这一切后对他说:“也许你还不了解,在韩国有一种‘终身学分制度,只要你在‘学分银行里存了足够的学分,就能凭这些学分去寻找更好的工作。”原来,刘美拉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她利用业余时间报班学习,参加考试,获得学分,如今她已经拥有研究生的学位了。有了女友的鼓励,林晓华决定深入了解韩国的“学分银行”。

学海无涯

“储蓄学分”待未来

原来,韩国的正规高等教育分为研究生院、四年制大学、两年制大学和职业大学等四类。但有些公民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家庭经济困难、自身条件的限制等,未能进入正规高等学校学习。

为了给这些公民一个再学习的机会,韩国于1998年3月正式开始执行“学分银行”终身制度。而所谓“学分银行”,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者将平时所修的学分存入“银行”,当存满一定数量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相应的学位。

2009年8月,刘美拉带林晓华来到了位于首尔教育委员会的“学分银行”办公室,在那儿他填写了申请表格,申请了属于自己的学分银行账户。林晓华毕业于职业学校,所以他的基础学分是80分。接下来,他可以通过学习来换取更多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它们提取出来。

当时,林晓华所在的公司薪水并不高,他渴望进入首尔有名的“秀”设计公司工作。但如果他想参加“秀”公司的面试,必须有相关设计专业的140个学分。这就是说,林晓华还差60个学分才能申请进入这家公司。

林晓华在刘美拉的建议下制订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首先,他在首尔大学选修了两门设计系的专业课,学分共40分,学习时间是每周六;接着,林晓华报名进入韩语高级培训班,时间是每天晚上7点至9点,学分是20分。如果他能顺利完成这些课业的考试,就能达到60个学分了。

就这样,从2009年9月起,林晓华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而且,林晓华没想到学分银行制度还很有弹性。

2010年2月,林晓华被派到釜山去出差,4月他又因事回国,这期间他的课程两度被中断,而“学分银行”允许学生不连续修读某一课程,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也可以中断。只要林晓华回到首尔后,完成所选择的科目并通过考试即可。

5月,林晓华参加了考试。根据“学分银行”规定,每门课的成绩必须达到C级(七十分以上)才能获得学分,六十九分以下则不能获得学分,这是为了保证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而林晓华3门课的成绩都达到了80分,这样就顺利拿到了60个学分。

接着,林晓华填写了“学分认证申请表”,分别交给了韩国教育发展研究院和首尔教育局备案。经过首尔教育委员会的认证,林晓华的60个学分生效!由此,林晓华的学分银行里一共有140个学分。endprint

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2010年6月,首尔“秀”包装与设计公关公司进行了公开招聘,林晓华去首尔教育委员会的“学分银行”提取了这140个学分。他带着教育委员会正式的学分证明书来到了招聘会上。有了这一条件,林晓华顺利进入了考场。通过笔试和面试,林晓华凭借自己的实力,从50个招聘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应聘到了“秀”公司!

勤奋有回报

学分银行“贷学分”

就这样,林晓华像其他韩国青年一样,将学习和积攒学分当成了一种乐趣。只不过,“学分银行”和一般银行的区别是,普通银行积攒的是钱。而“学分银行”积攒的是一个人未来在社会上谋职的过程中能用得到的资格和学位!

而“学分银行”为在职人员的“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林晓华利用工作之余不断给自己充电。他在女友刘美拉的带动下,除了继续选修设计专业的课程之外,还参加了法语培训班以及社区大学的韩国现代社会研究的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林晓华没想到所选修的不同专业还可以互相“通兑”。2011年7月,林晓华的老板想将他派到分公司做设计总监。按规定,这一级职务的人员的学位资格必须达到170个学分。而林晓华的“学分银行”中管理类的学分只有150个,还差20分。但林晓华有20个法语学分,而掌握第二外语也是管理者的条件之一,所以这20个学分就被通兑到了170个学分里。林晓华因而顺利升职!

2012年9月,林晓华被公司老板叫到办公室。原来,由于他的工作能力强,老板李俊河要他到一家规模更大的跨国公司工作。作为股东,他推荐了林晓华。

然而,法国总公司却要求这一职务的工作人员必须能达到设计管理的研究生水平才能下发聘书。李俊河对林晓华说:“你的水平其实已经达到了研究生资格,你只是需要一个研究生学位!不如,你去‘学分银行贷学分吧!”

直到这时,林晓华才知道,在银行里可以贷款,在“学分银行”里竟然可以贷学分!这也就是说,可以从“学分银行”里先拿研究生学位的学分去应聘,然后再修满学分还给银行。原来,贷分是“学分银行”体现银行职能的重要功能之一。缺钱可以申请贷款,缺学分,也可以申请“贷分”。

当时,林晓华的“学分银行”中一共有200个学分,他必须贷120个学分才能达到相应水平。有趣的是,在“学分银行”贷分也要还“学分利息”。如果林晓华要贷120个学分,按照学分银行的规定,他必须还150个学分;如果他还要继续贷,就要还180分。

而这就是“学分银行”给了谋职者创造的机会,它让你先找到工作,然后你必须加倍学习,积攒更多学分才能还贷。

这样一来,就更能刺激贷分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林晓华没想到“学分银行”竟如此灵活多样。

2013年3月,林晓华来到首尔教育局,他提交了贷分申请。教育局通过认证,顺利贷给了他120个学分。由此,林晓华的学分银行里一共有320个学分。

这样一来,林晓华顺利通过了法国总公司的面试,进而成为了管理人才。

从5月份开始,林晓华开始学习新的课程,还贷分。120个学分,总共3门设计专业的课程和2门管理学课程。

在这期间,林晓华仍然半工半读。无论是出差外地,还是回中国探亲,抑或去法国进修,他都能断断续续将所学课程修满。通过努力,2014年3月,林晓华终于“连本带息”还清了学分银行的贷分,而他也获得了正式的研究生学位!

林晓华作为一个高考失利者,针对自己的工作需求,半工半读,竟然也取得了研究生学位。这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而“学分银行”也正体现了这种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

编辑/征贞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学位学分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分美食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