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常海
摘 要: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是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环境、课程、教育、专业和社会活动五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中职德育创新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德育 创新 实践 模式
课 题:2014年安徽省职业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JG10317。
一、中职学校德育现状问卷调查统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现状与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皖江职教中心学校为例,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9份,回收率为93%。调查涉及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市场营销、汽车运用与维修、机器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运用、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数控)、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于维修、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文秘等11个专业。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学生综合素质与知识现状、学生的行为、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建议等开放性问题。根据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下面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1.学生对古典文献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普遍不够了解
有近2/3的学生基本不了解古典文献的有关知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仅有1/5的学生认为来自学校的宣传。有近半数的学生赞同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内容。
2.对德育的具体内容与方式途径的选择不同
学生首选尊师、尊老爱幼等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而相关知识教育的选择比例较低,为12%。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综合素质应以学生文化、实践类课程为主,第二课堂的教育也很重要。
3.有超过7成的学生思考过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问题
在人存在的价值上,选择“为理想的实现,就是自己存在的价值所在”占54.34%,而选择“报答父母,承担责任”也占到28.98%。在相关个性品质方面,有2/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4.对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因素认识不同
在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诸多因素中,学生占前3位的选择依次是实践经验缺乏、相关知识、能力不足、社会关系薄弱、市场行业信息少。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相关知识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有部分学生因对综合素质培养的因素不了解,选择“不清楚”。
二、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现状与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德育课程开发、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德育理念、德育内容与模式、师资构成等方面还未完全达成共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得到社会的支持远远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模式运作;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总体来说,这些学校在德育途径与方式上还存在如下问题:学校开展德育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德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从事德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综合素质教育匮乏;缺乏现场教学的实训场地和企业模拟实践。
2.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意识薄弱;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定位不准确,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学校教育教学缺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三、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研究
1.构建生活化和职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创新体系
德育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往,学会适应社会;把书本上抽象的道德价值理论与道德规范知识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举止言行,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动指南。德育的职业化,就是按照职业人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化训练。一是加强职业化工作形象训练。我们通过职业化仪表、职业化礼仪、职业化语言训练把学生训练成一看就觉得“像这一行人”。二是加强职业化工作态度训练。我们训导学生“用心把事做好”,就是强调敬业、执行力、追求卓越和团队意识。三是加强职业化工作道德。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忠诚、诚信和遵守规则等。
(1)建立教化、示范、养成三位一体德育基本途径。近年来,学校以组织健全为载体,面向广大青少年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注意教化、示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尊师重教,文明礼貌,通过新生军训、入学教育、共青团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坚持劳动制度等,组织青少年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共同关爱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建立教化、示范、养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基本途径。
(2)确定七大主题。职业化培养的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人”“职业人”,它在内容上有以下七个主题:①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②公民意识教育,③职业生涯教育,④合作精神教育,⑤心理健康教育,⑥就业择业教育,⑦创业创新教育。
2.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通道
“三位一体”的育人通道是指:常规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和企业文化浸润。
(1)常规教学渗透德育,铸造学生完美人格。中职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养,一定要立足教学,立足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做到学科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统一,在学科教学中学习技能。学科渗透德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心理素养。
(2)创新运用“校园文体节”的活动模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笔者所在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 “校园文体节”,文体节活动贯穿整个学年,从每年的3月持续到12月。文体节期间,我们开展各类丰富的文体活动,如“温馨家园”班级布置比赛、宿舍文化评比活动、学生社团文化、清明祭英烈和走进特教学校实践活动、“唱红歌”红色经典合唱、“新星杯”球类比赛、“慈善一日捐”和校园二手市场等活动。活动吸引全校100%的学生参加,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完善意识。在活动开展中贯穿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其无声教育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拓展。endprint
(3)企业文化的浸润,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养。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是中职德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企业文化的浸润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使学生达到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四个方面的职业化综合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如图1所示。
图1 优质学生德育模式
3.构建德育引导与心理解惑相联系的工作载体和沟通模式
构建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工作载体和沟通模式是德育创新工作的基本保证,是编织网络化立体化德育的前提。第一,要进一步发挥市级院校就业指导机构作用,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和市场行情,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第二,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教师。开展学生心理状态调查分析,整理典型案例,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心理疏导。第三,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懂得怎样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潜质以及职业志向选择适宜的课程,寻找有效的学习办法和发展途径。第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心理咨询、选课咨询和就业咨询等,利用电话和QQ群与家长、社区、企业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1)创新运用“谈心”与“谈话”的教育模式。学校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行为养成习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特地创造了“谈心”与“谈话”的教育模式。学校非班主任教师都深入到在校的所有班级中,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并要求做好记录,以期对学生的心理素养做出适时的评价,学期末进行检查和考核。此举是学校德育人文素质培养创新的又一尝试。
(2)创新运用“全员育人值班”的深化模式。多年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重心,建立了“网络畅通,制度健全,活动强化,机制推进”的全员德育管理体系,构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反馈意见—解决问题”的全员育人值班深化三级管理模式。第一层次——决策层:强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协调。第二层次——执行层: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意见,落实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层次——操作层: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这样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从而在制度上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和提升。
(3)创新运用技能大赛的激励模式。技能大赛是一个区域、一所学校职业教育的“检验尺”,是“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试金石”,是学生升学就业的“敲门砖”,也是发现人才的“淘宝网”。学校建立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技能训练,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吃苦耐劳、“胜不骄、败不馁”良好的心理素养在大赛中得到提升,并在各级技能大赛上强势出击,摘金夺银。
4.构建以培养职业操守为阶段性目标的德育创新实践流程
职业操守是职业人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职业化培养过程中,按照“认知、养成、过渡”三个阶段组织进行。在新生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化素养的认知教育,主要进行文明礼貌、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等方面内容的职业行为教育。二年级主要结合教学实习对学生进行“准职业人”训练,主要进行办事公道、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勇于负责的职业道德教育。三年级,通过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养,主要进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遵守用人单位纪律和规范的职业情操教育。
(1)转变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转变一种关系是指要转变传统的“师授生受”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中职学校教师角色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所以,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出发,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形势,认识自我,学会主动、独立生活和不断发展的本领,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为走上职业岗位,进入职业生涯做好思想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在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帮助学生一起学习、修炼“职业化”,如图2所示。
图2 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模型
(2)构建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流程设计模式(图3)。
图3 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流程设计模式
模式结构:①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利他价值观、输送信息能力、促情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环境能力、心理健康与调节能力、解决问题能力。②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结构:环境、课程、实践、社会、自我。③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过程:情感、认知、态度、行为内化发展。
模式特点:结构性、过程性、全程性、全员性、整体性。
5.构建与职业需要相适应的德育评价机制
学校要把德育量化考核引入学分范畴,使德育真正成为衡量学生能否毕业的硬性指标。要以德育学分为抓手,引导调动全体学生对育人目标充满信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引导学生注重过程、端正态度、学会做人做事;要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练就职业素养;要优化评价内容。除了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纪律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和个人表现外,还要把劳动态度、生产效率、职业习惯、师德关系、设备养护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内容纳入德育评价之中。学校还要经常开展德育论坛和研讨活动,努力探索德育评价规律,提高评价实效。
(1)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与评价标准。职业学校德育的终极任务之一是培养中职学生具有爱心、责任心;使之成为一个大度、大气、大写的人;是一个对于他人、社会、自然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执著信念、坚强意志的人;是一个追求真善美,富有爱心、美感和情趣的人。
(2)创新运用“德育千分制”的管理模式。学校德育创新工作的共性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个性之中,以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企业实际为出发点制订整体规划,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性别差异,创新运用“德育千分制”的管理模式。“千分制”管理方案的实施,在时间、空间上对学生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调控,使全员育人,全员参与落到实处。“千分制”的实施过程,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等全方位的最为真实的记载过程,是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状况的“素质发展档案”,可以促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创新运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构建中职学分制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是进行德育创新实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学校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寻找德育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研究所提出来的观点、策略、路径或思考方向,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让学生“成人”和“成才”。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研究的本质、机制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教育的成效。
(作者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endprint
(3)企业文化的浸润,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养。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是中职德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企业文化的浸润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使学生达到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四个方面的职业化综合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如图1所示。
图1 优质学生德育模式
3.构建德育引导与心理解惑相联系的工作载体和沟通模式
构建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工作载体和沟通模式是德育创新工作的基本保证,是编织网络化立体化德育的前提。第一,要进一步发挥市级院校就业指导机构作用,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和市场行情,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第二,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教师。开展学生心理状态调查分析,整理典型案例,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心理疏导。第三,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懂得怎样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潜质以及职业志向选择适宜的课程,寻找有效的学习办法和发展途径。第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心理咨询、选课咨询和就业咨询等,利用电话和QQ群与家长、社区、企业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1)创新运用“谈心”与“谈话”的教育模式。学校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行为养成习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特地创造了“谈心”与“谈话”的教育模式。学校非班主任教师都深入到在校的所有班级中,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并要求做好记录,以期对学生的心理素养做出适时的评价,学期末进行检查和考核。此举是学校德育人文素质培养创新的又一尝试。
(2)创新运用“全员育人值班”的深化模式。多年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重心,建立了“网络畅通,制度健全,活动强化,机制推进”的全员德育管理体系,构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反馈意见—解决问题”的全员育人值班深化三级管理模式。第一层次——决策层:强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协调。第二层次——执行层: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意见,落实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层次——操作层: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这样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从而在制度上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和提升。
(3)创新运用技能大赛的激励模式。技能大赛是一个区域、一所学校职业教育的“检验尺”,是“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试金石”,是学生升学就业的“敲门砖”,也是发现人才的“淘宝网”。学校建立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技能训练,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吃苦耐劳、“胜不骄、败不馁”良好的心理素养在大赛中得到提升,并在各级技能大赛上强势出击,摘金夺银。
4.构建以培养职业操守为阶段性目标的德育创新实践流程
职业操守是职业人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职业化培养过程中,按照“认知、养成、过渡”三个阶段组织进行。在新生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化素养的认知教育,主要进行文明礼貌、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等方面内容的职业行为教育。二年级主要结合教学实习对学生进行“准职业人”训练,主要进行办事公道、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勇于负责的职业道德教育。三年级,通过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养,主要进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遵守用人单位纪律和规范的职业情操教育。
(1)转变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转变一种关系是指要转变传统的“师授生受”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中职学校教师角色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所以,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出发,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形势,认识自我,学会主动、独立生活和不断发展的本领,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为走上职业岗位,进入职业生涯做好思想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在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帮助学生一起学习、修炼“职业化”,如图2所示。
图2 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模型
(2)构建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流程设计模式(图3)。
图3 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流程设计模式
模式结构:①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利他价值观、输送信息能力、促情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环境能力、心理健康与调节能力、解决问题能力。②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结构:环境、课程、实践、社会、自我。③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过程:情感、认知、态度、行为内化发展。
模式特点:结构性、过程性、全程性、全员性、整体性。
5.构建与职业需要相适应的德育评价机制
学校要把德育量化考核引入学分范畴,使德育真正成为衡量学生能否毕业的硬性指标。要以德育学分为抓手,引导调动全体学生对育人目标充满信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引导学生注重过程、端正态度、学会做人做事;要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练就职业素养;要优化评价内容。除了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纪律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和个人表现外,还要把劳动态度、生产效率、职业习惯、师德关系、设备养护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内容纳入德育评价之中。学校还要经常开展德育论坛和研讨活动,努力探索德育评价规律,提高评价实效。
(1)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与评价标准。职业学校德育的终极任务之一是培养中职学生具有爱心、责任心;使之成为一个大度、大气、大写的人;是一个对于他人、社会、自然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执著信念、坚强意志的人;是一个追求真善美,富有爱心、美感和情趣的人。
(2)创新运用“德育千分制”的管理模式。学校德育创新工作的共性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个性之中,以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企业实际为出发点制订整体规划,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性别差异,创新运用“德育千分制”的管理模式。“千分制”管理方案的实施,在时间、空间上对学生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调控,使全员育人,全员参与落到实处。“千分制”的实施过程,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等全方位的最为真实的记载过程,是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状况的“素质发展档案”,可以促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创新运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构建中职学分制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是进行德育创新实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学校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寻找德育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研究所提出来的观点、策略、路径或思考方向,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让学生“成人”和“成才”。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研究的本质、机制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教育的成效。
(作者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endprint
(3)企业文化的浸润,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养。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是中职德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企业文化的浸润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使学生达到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四个方面的职业化综合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如图1所示。
图1 优质学生德育模式
3.构建德育引导与心理解惑相联系的工作载体和沟通模式
构建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工作载体和沟通模式是德育创新工作的基本保证,是编织网络化立体化德育的前提。第一,要进一步发挥市级院校就业指导机构作用,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和市场行情,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第二,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教师。开展学生心理状态调查分析,整理典型案例,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心理疏导。第三,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懂得怎样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潜质以及职业志向选择适宜的课程,寻找有效的学习办法和发展途径。第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心理咨询、选课咨询和就业咨询等,利用电话和QQ群与家长、社区、企业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1)创新运用“谈心”与“谈话”的教育模式。学校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行为养成习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特地创造了“谈心”与“谈话”的教育模式。学校非班主任教师都深入到在校的所有班级中,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并要求做好记录,以期对学生的心理素养做出适时的评价,学期末进行检查和考核。此举是学校德育人文素质培养创新的又一尝试。
(2)创新运用“全员育人值班”的深化模式。多年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重心,建立了“网络畅通,制度健全,活动强化,机制推进”的全员德育管理体系,构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反馈意见—解决问题”的全员育人值班深化三级管理模式。第一层次——决策层:强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协调。第二层次——执行层: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意见,落实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层次——操作层: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这样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从而在制度上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和提升。
(3)创新运用技能大赛的激励模式。技能大赛是一个区域、一所学校职业教育的“检验尺”,是“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试金石”,是学生升学就业的“敲门砖”,也是发现人才的“淘宝网”。学校建立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技能训练,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吃苦耐劳、“胜不骄、败不馁”良好的心理素养在大赛中得到提升,并在各级技能大赛上强势出击,摘金夺银。
4.构建以培养职业操守为阶段性目标的德育创新实践流程
职业操守是职业人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职业化培养过程中,按照“认知、养成、过渡”三个阶段组织进行。在新生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化素养的认知教育,主要进行文明礼貌、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等方面内容的职业行为教育。二年级主要结合教学实习对学生进行“准职业人”训练,主要进行办事公道、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勇于负责的职业道德教育。三年级,通过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养,主要进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遵守用人单位纪律和规范的职业情操教育。
(1)转变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转变一种关系是指要转变传统的“师授生受”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中职学校教师角色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所以,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出发,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形势,认识自我,学会主动、独立生活和不断发展的本领,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为走上职业岗位,进入职业生涯做好思想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在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帮助学生一起学习、修炼“职业化”,如图2所示。
图2 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模型
(2)构建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流程设计模式(图3)。
图3 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流程设计模式
模式结构:①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利他价值观、输送信息能力、促情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环境能力、心理健康与调节能力、解决问题能力。②中职学生德育创新实践结构:环境、课程、实践、社会、自我。③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过程:情感、认知、态度、行为内化发展。
模式特点:结构性、过程性、全程性、全员性、整体性。
5.构建与职业需要相适应的德育评价机制
学校要把德育量化考核引入学分范畴,使德育真正成为衡量学生能否毕业的硬性指标。要以德育学分为抓手,引导调动全体学生对育人目标充满信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引导学生注重过程、端正态度、学会做人做事;要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练就职业素养;要优化评价内容。除了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纪律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和个人表现外,还要把劳动态度、生产效率、职业习惯、师德关系、设备养护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内容纳入德育评价之中。学校还要经常开展德育论坛和研讨活动,努力探索德育评价规律,提高评价实效。
(1)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与评价标准。职业学校德育的终极任务之一是培养中职学生具有爱心、责任心;使之成为一个大度、大气、大写的人;是一个对于他人、社会、自然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执著信念、坚强意志的人;是一个追求真善美,富有爱心、美感和情趣的人。
(2)创新运用“德育千分制”的管理模式。学校德育创新工作的共性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个性之中,以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企业实际为出发点制订整体规划,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性别差异,创新运用“德育千分制”的管理模式。“千分制”管理方案的实施,在时间、空间上对学生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调控,使全员育人,全员参与落到实处。“千分制”的实施过程,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等全方位的最为真实的记载过程,是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状况的“素质发展档案”,可以促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创新运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构建中职学分制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是进行德育创新实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学校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寻找德育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研究所提出来的观点、策略、路径或思考方向,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让学生“成人”和“成才”。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研究的本质、机制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教育的成效。
(作者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