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建设的研究

2014-09-19 11:42闫天杰雷有杰史杰刘予梅
职业·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评价机制课程建设

闫天杰?雷有杰?史杰?刘予梅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将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建设成精品课程,为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及衔接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整合课程内容,创新解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学改革,便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成绩和及格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改革起到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专业 课程建设 评价机制

课 题: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ZJB09017),2011年结项,获河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以此为基础编写的教材《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础》,2011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被教育部审定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为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摆脱“学科中心论”的束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我们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护理专业实际,从临床护理需求出发,针对卫生中职的课程特点,调整课程结构,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对该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结合实际,充分调研,对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探索适合中职护生学习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适合中职护生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把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建设成精品课程,为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及衔接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共8个班582人。随机抽选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4个实验班252人;4个对照班330人。3位老师上课。为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客观有效,每位老师既担任实验班的课,也同时担任对照班的课。对照班教学及评价,按传统做法进行。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教改之前,课题组分别对学校临床护理课老师、医院护士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讨论法。为及时发现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多次组织教改班的学生进行座谈讨论。

(3)对照法。为了验证本次教改的效果,在进行教改的同时,随机抽选了4个平行班进行对照。

三、研究过程

1.调查与分析

为真实地了解和掌握解剖学教学现状,增强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我们对中专阶段学生和(3+2)大专阶段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及授课顺序。从统计分析调查表得到以下结论:无论是中专生,还是3+2大专生,普遍认为解剖学与组织学分开学习较好。大专学生普遍认为先学习解剖学、后学习组织学较为合适。

2.整合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指出:“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其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 根据调查结果,在实验班教学中,我们对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首先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调整,先学习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体解剖学,而后学习微观的组织学和胚胎学;其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增删,根据临床护理需求及护士资格考试的需要,结合初中毕业生的特点,适度增加了与后续课程及临床相关学科相联系的内容,删除了一些冗长难懂的、与临床护理关系不太密切的、以叙述为主的内容,如颅底内面观、外面观等,便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重要求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摸、动手找、动手画”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还编写了配套实验指导,在实验目的中明确指出,哪些结构需要在标本或模型上辨认,哪些需要在活体上摸到,哪些需要描述出来,哪些需要绘画,使实验目的明确具体。对每次实验进行及时评价与考核,将考评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课上学生踊跃发言,尤其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到某个结构的位置后,很有一种成就感。

3.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医学科学,加强平时测试和经常的实验技能考核,能够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避免学生因“一次性考试”产生侥幸或挫败心理,这种综合考评方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此,我们对教改班采取了“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技能成绩(30%)+平时测试成绩(10%)”的多元评价机制。对照班与教改班的期末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实验教改班无论教改采用的期末综合评价体系平均成绩,还是期末卷面考试平均成绩,均较传统教学班单一卷面评价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高。

经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分别从及格率、70分以上百分比、80分以上百分比、90分以上百分比四个分值组,对实验班卷面考试成绩及综合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比率进行分析,各分值组实验教改班均较传统教学班比率为高。

4.解剖学后续课程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解剖学教学改革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继解剖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后,我们设计了后续课程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得到以下结论(见图1)。

图1 学生对解剖学、生理学喜好程度调查

(1)大多数学生喜欢解剖学和生理学。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选择“喜欢解剖学和生理学”。这说明他们在上学期的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基础扎得牢,学习本学期最相关的生理课较轻松,从而乐于接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改较为成功。

(2)学生普遍具备解剖学基本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解剖学的基本学习能力,学习后续课程前可以通过复习唤起之前对解剖学内容的学习(见图2)。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才会复习解剖学。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必要条件,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图2 生理学或病理学课前解剖学掌握情况

四、讨论

1.教改对学生的影响

(1)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习解剖学更轻松。

(2)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重要求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摸、动手找、动手画”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断强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产生所学即所需的感觉,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向往,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加了学习动力。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

(1)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应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摆脱“教师中心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提炼教材,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完善知识结构。

(3)促进教师研究教学和交流教学。课题为教师提供了研究教学的载体,促进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通过深入与学生交谈,不断总结学生在学习解剖学时的需求和愿望,从而促进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与相关基础学科及临床课老师进行交流。

五、小结

采用编写顺序更为科学合理的教材,因材施教,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尤其增加平时测试成绩和实验技能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考核,避免了“一考定性”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闫天杰,周口市卫生局;

雷有杰、史杰、刘予梅,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endprint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将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建设成精品课程,为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及衔接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整合课程内容,创新解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学改革,便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成绩和及格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改革起到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专业 课程建设 评价机制

课 题: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ZJB09017),2011年结项,获河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以此为基础编写的教材《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础》,2011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被教育部审定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为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摆脱“学科中心论”的束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我们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护理专业实际,从临床护理需求出发,针对卫生中职的课程特点,调整课程结构,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对该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结合实际,充分调研,对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探索适合中职护生学习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适合中职护生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把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建设成精品课程,为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及衔接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共8个班582人。随机抽选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4个实验班252人;4个对照班330人。3位老师上课。为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客观有效,每位老师既担任实验班的课,也同时担任对照班的课。对照班教学及评价,按传统做法进行。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教改之前,课题组分别对学校临床护理课老师、医院护士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讨论法。为及时发现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多次组织教改班的学生进行座谈讨论。

(3)对照法。为了验证本次教改的效果,在进行教改的同时,随机抽选了4个平行班进行对照。

三、研究过程

1.调查与分析

为真实地了解和掌握解剖学教学现状,增强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我们对中专阶段学生和(3+2)大专阶段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及授课顺序。从统计分析调查表得到以下结论:无论是中专生,还是3+2大专生,普遍认为解剖学与组织学分开学习较好。大专学生普遍认为先学习解剖学、后学习组织学较为合适。

2.整合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指出:“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其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 根据调查结果,在实验班教学中,我们对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首先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调整,先学习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体解剖学,而后学习微观的组织学和胚胎学;其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增删,根据临床护理需求及护士资格考试的需要,结合初中毕业生的特点,适度增加了与后续课程及临床相关学科相联系的内容,删除了一些冗长难懂的、与临床护理关系不太密切的、以叙述为主的内容,如颅底内面观、外面观等,便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重要求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摸、动手找、动手画”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还编写了配套实验指导,在实验目的中明确指出,哪些结构需要在标本或模型上辨认,哪些需要在活体上摸到,哪些需要描述出来,哪些需要绘画,使实验目的明确具体。对每次实验进行及时评价与考核,将考评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课上学生踊跃发言,尤其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到某个结构的位置后,很有一种成就感。

3.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医学科学,加强平时测试和经常的实验技能考核,能够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避免学生因“一次性考试”产生侥幸或挫败心理,这种综合考评方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此,我们对教改班采取了“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技能成绩(30%)+平时测试成绩(10%)”的多元评价机制。对照班与教改班的期末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实验教改班无论教改采用的期末综合评价体系平均成绩,还是期末卷面考试平均成绩,均较传统教学班单一卷面评价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高。

经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分别从及格率、70分以上百分比、80分以上百分比、90分以上百分比四个分值组,对实验班卷面考试成绩及综合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比率进行分析,各分值组实验教改班均较传统教学班比率为高。

4.解剖学后续课程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解剖学教学改革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继解剖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后,我们设计了后续课程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得到以下结论(见图1)。

图1 学生对解剖学、生理学喜好程度调查

(1)大多数学生喜欢解剖学和生理学。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选择“喜欢解剖学和生理学”。这说明他们在上学期的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基础扎得牢,学习本学期最相关的生理课较轻松,从而乐于接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改较为成功。

(2)学生普遍具备解剖学基本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解剖学的基本学习能力,学习后续课程前可以通过复习唤起之前对解剖学内容的学习(见图2)。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才会复习解剖学。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必要条件,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图2 生理学或病理学课前解剖学掌握情况

四、讨论

1.教改对学生的影响

(1)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习解剖学更轻松。

(2)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重要求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摸、动手找、动手画”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断强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产生所学即所需的感觉,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向往,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加了学习动力。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

(1)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应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摆脱“教师中心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提炼教材,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完善知识结构。

(3)促进教师研究教学和交流教学。课题为教师提供了研究教学的载体,促进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通过深入与学生交谈,不断总结学生在学习解剖学时的需求和愿望,从而促进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与相关基础学科及临床课老师进行交流。

五、小结

采用编写顺序更为科学合理的教材,因材施教,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尤其增加平时测试成绩和实验技能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考核,避免了“一考定性”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闫天杰,周口市卫生局;

雷有杰、史杰、刘予梅,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endprint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将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建设成精品课程,为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及衔接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整合课程内容,创新解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学改革,便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成绩和及格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改革起到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专业 课程建设 评价机制

课 题: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ZJB09017),2011年结项,获河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以此为基础编写的教材《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础》,2011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被教育部审定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为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摆脱“学科中心论”的束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我们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护理专业实际,从临床护理需求出发,针对卫生中职的课程特点,调整课程结构,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对该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结合实际,充分调研,对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探索适合中职护生学习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适合中职护生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把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建设成精品课程,为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及衔接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共8个班582人。随机抽选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4个实验班252人;4个对照班330人。3位老师上课。为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客观有效,每位老师既担任实验班的课,也同时担任对照班的课。对照班教学及评价,按传统做法进行。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教改之前,课题组分别对学校临床护理课老师、医院护士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讨论法。为及时发现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多次组织教改班的学生进行座谈讨论。

(3)对照法。为了验证本次教改的效果,在进行教改的同时,随机抽选了4个平行班进行对照。

三、研究过程

1.调查与分析

为真实地了解和掌握解剖学教学现状,增强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我们对中专阶段学生和(3+2)大专阶段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及授课顺序。从统计分析调查表得到以下结论:无论是中专生,还是3+2大专生,普遍认为解剖学与组织学分开学习较好。大专学生普遍认为先学习解剖学、后学习组织学较为合适。

2.整合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指出:“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其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 根据调查结果,在实验班教学中,我们对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首先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调整,先学习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体解剖学,而后学习微观的组织学和胚胎学;其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增删,根据临床护理需求及护士资格考试的需要,结合初中毕业生的特点,适度增加了与后续课程及临床相关学科相联系的内容,删除了一些冗长难懂的、与临床护理关系不太密切的、以叙述为主的内容,如颅底内面观、外面观等,便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重要求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摸、动手找、动手画”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还编写了配套实验指导,在实验目的中明确指出,哪些结构需要在标本或模型上辨认,哪些需要在活体上摸到,哪些需要描述出来,哪些需要绘画,使实验目的明确具体。对每次实验进行及时评价与考核,将考评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课上学生踊跃发言,尤其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到某个结构的位置后,很有一种成就感。

3.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医学科学,加强平时测试和经常的实验技能考核,能够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避免学生因“一次性考试”产生侥幸或挫败心理,这种综合考评方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此,我们对教改班采取了“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技能成绩(30%)+平时测试成绩(10%)”的多元评价机制。对照班与教改班的期末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实验教改班无论教改采用的期末综合评价体系平均成绩,还是期末卷面考试平均成绩,均较传统教学班单一卷面评价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高。

经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分别从及格率、70分以上百分比、80分以上百分比、90分以上百分比四个分值组,对实验班卷面考试成绩及综合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比率进行分析,各分值组实验教改班均较传统教学班比率为高。

4.解剖学后续课程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解剖学教学改革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继解剖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后,我们设计了后续课程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得到以下结论(见图1)。

图1 学生对解剖学、生理学喜好程度调查

(1)大多数学生喜欢解剖学和生理学。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选择“喜欢解剖学和生理学”。这说明他们在上学期的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基础扎得牢,学习本学期最相关的生理课较轻松,从而乐于接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改较为成功。

(2)学生普遍具备解剖学基本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解剖学的基本学习能力,学习后续课程前可以通过复习唤起之前对解剖学内容的学习(见图2)。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才会复习解剖学。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必要条件,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图2 生理学或病理学课前解剖学掌握情况

四、讨论

1.教改对学生的影响

(1)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习解剖学更轻松。

(2)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着重要求学生在活体、标本及模型上的辨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摸、动手找、动手画”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断强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产生所学即所需的感觉,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向往,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加了学习动力。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

(1)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应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摆脱“教师中心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提炼教材,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完善知识结构。

(3)促进教师研究教学和交流教学。课题为教师提供了研究教学的载体,促进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通过深入与学生交谈,不断总结学生在学习解剖学时的需求和愿望,从而促进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与相关基础学科及临床课老师进行交流。

五、小结

采用编写顺序更为科学合理的教材,因材施教,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尤其增加平时测试成绩和实验技能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考核,避免了“一考定性”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闫天杰,周口市卫生局;

雷有杰、史杰、刘予梅,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评价机制课程建设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