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
今天的照金革命老区,通过一体化可持续开发这个思路,实现了一次性让乡镇城镇化,一次性让村民市民化,一次性让农村变城镇,一次性解决居住、培训、就业问题,一次性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一次性解决经济循环发展问题,彻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照金的一体化可持续开发,一次性全面转型,将成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特色小镇一体化振兴共赢的典范。
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是一座红色遗迹赋予了现代文化色彩的优雅小镇。
这更是一座陕甘宁革命老区一体化可持续共赢发展的典范。
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清新畅快的自然氧吧,倍感亲切的精细化服务,淳朴厚实的人文素养,悠闲的生活节奏,快乐的音乐盛宴,绝无仅有的户外体验……青山绿水之间,给您的感受一切都是那么的舒坦、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踏实。
这就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
照金地处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地处桥山山脉南端,北倚子午岭,南俯渭北高原,东临咸榆大道,西通陕甘腹地。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组建了红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诞生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从而使照金成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
如今,来到这里,不细细品味,很难想象出一个红色旅游景区能与现代的展现手法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不细细品读,很难想象出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能在短短三年内有如此大手笔的彻底改变;不细细追索,很难知道在这改变的背后付出的是什么。
这一切得益于国家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得益于红色照金的创造性理念,得益于创造出如此成就的年轻团队,更得益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老百姓。
在陕甘宁革命老区一体化振兴的今天,笔者带您走入照金,去了解和感受照金的往昔与今日。
照金往昔
对于照金的记忆,许多人或许还停留在七十多年前的历史记忆里;或许停留在那种贫穷与落后的画面中。
往昔的照金,是一个人均收入低下、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消费能力不足的集镇,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当地煤矿,经济作物较为单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下,农业收成完全“靠天吃饭”。耕作方式以传统农业为主,由于田地多在山地坡塬地带,大型机械无法使用,不少农户还在进行耕牛犁地的传统作业。核桃种植区域分散,种植面积少,难成规模,只作为农户的辅助收入作物,且在外地市场没有知名度。
村民居住多为砖土房,整体居住环境差。还有一些村民房屋为土坯房,一半以上的房屋存在斜体、裂缝和倒塌的情况。道路多为土路,山路居多,车辆勉强能够通过。村民多以拖拉机、摩托车代步。各组居住距离相对较远。镇区商业结构单一,餐馆、商店、杂货店、诊所、维修部散落在镇区街道,长期居住在此的老人更不知道超市为何物。
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整体教育意识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政府的教育激励措施滞后。中心小学校舍面积紧张,全校354个学生有200个以上是需要住校的学生,但学校宿舍只能容纳120人。教室数量也严重不足,每班学生人数超过国家标准班级人数10多人。此外,医疗等设施落后。
农户多居住在山地,人畜饮用水靠自家打井汲水。主要水源受到煤矿污水的污染,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同时,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不够健全。
红色旅游氛围不浓,景点单一,基本没有相关旅游配套。游客较少,旅游时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游客多以团体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人群为主。
有人说,曾经的荣耀是一种“包袱”,曾经的光环是一种“惰性”。的确如此,往昔的记忆给照金带来了重大的压力,这块顶在头上的巨石,也让照金背负重担。但随即这些包袱成为了一种资源,这种惰性变成了动力。
如今,照金想要从一个落后的集镇,建成从现有的260户征迁家庭扩大至1.2万人的新型城镇,需要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寻求低生活成本的路径,寻求比农业收入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让村民逐渐演变成为城镇生活的主体,从而消除城乡差异和公共资源不均等性。
照金今日
今天的照金,去过的人一定会被照金的发展成就所震撼,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会让人留恋不舍。
如果说照金的历史让人们铭记,照金的过去让人难忘,那么照金的今天会让人为之振奋。
2012年5月,由陕西省委、省政府牵头,铜川市政府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形成“资源+技术+资金”的优化组合,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照金公司)。由此,“政企合作、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政府服务”,成为照金新型城镇化的开发模式。
在这种开发模式的带领下,照金正以厚德载物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气质散发着耀眼的荣光。
开发照金,这一战略不仅承载着老区人民的梦想,承载着各级政府的重托,更承载着广大建设者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
开发之初,照金公司的开发团队,夜以继日的奔赴在开发照金的“战场”上。为了照金老百姓的中国梦,为了他们的理想和使命,更为了当初承诺,勇于担起了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照金之共融共荣的“战争”。
这支年轻的团队平时就住在临时的活动板房里,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做调研,征民意、写策划,三四个月回不了一次家都是经常的事。吃饭更是简单,加班加点更是不用说。他们细致入微到将每家每户住宿、生活情况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并为每家每户中的每个人制作了五分钟的视频记忆,并制作成光盘赠送给老百姓。这项充满真情的举措深深的感动了当地的老百姓,并得到了他们的赞扬和感谢,而这珍贵的资料从此也成为了见证照金发展的珍贵史料,更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变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明。相信照金人不会忘却这一群踏实能干的年轻人,他们也成为了照金前行的功臣。
细微处足见真情,融合中足见“以人为本”的根本信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只有彻底的城镇化,彻底的城乡统筹,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与大力支持,才能激发出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力和热情,彻底解决照金的民生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主任、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文涛说到。
2012年8月,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正式启动,从此照金点燃了新的火种。
“红色即民生”、“无伤痕开发”这是照金的开发发展理念,是照金新型城镇化的纲领和坚持的原则,尽显朴实与细致。赵文涛对这一理念这样解释到:“老一辈革命家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照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坚持民生理念,改善老区民生,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这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初衷所在。
根据照金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的提出“三个融合发展理念”。一是将镇区景区融合发展,既实现了镇区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又营造了独特的景观环境和旅游环境,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基本配套。二是将文化旅游商业融合发展。充分整合照金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红色资源,在文化梳理、项目设计、产业规划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布局,形成游览路线长、体验产品多、配套服务好、商业效益佳的规模效应。三是将城乡统筹与产业调整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照金的主导产业,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综合发展户外游、休闲游,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努力使当地群众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促进人的城镇化。
通过创新机制、保障机制,照金实现了一次性让乡镇城镇化,一次性让村民市民化,一次性让农村变城镇,一次性解决居住、培训、就业问题,一次性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一次性解决经济循环发展问题,彻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照金人这样诠释:可持续发展的钥匙,不是复制传统农村,而是离土不离乡;不是简单地解决就业,而是提供系统的制度保障;不是短期效益,而是长远效应。通过一体化可持续开发这个思想,照金老区群众的收入结构全面改变,形成股份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等五大收入保障,确保家家有就业、户户有保障。
如今的照金,家家住进了新房,人人成了主人,有了稳定工作,又有了自家的产业,过上了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现代人的生活。
照金就是这样,他从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入手,将农民从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让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成为了市场经济主体的主人。并通过大资本的企业化运作,整合当地的文化、人文、生态、土地资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大规模的经济实体。
照金村集团的成立让照金的发展更具规模化、企业化、标准化。2013年4月15日,在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扶持下,照金村成立的自己的公司——陕西照金村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并下设三家全资子公司,形成物业管理、景区管理、生态农业等三大业务板块。在景区建设期内,由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照金文化旅游集团进行“委托管理”,培育运营管理团队,并确保照金文化旅游集团资本的增值保值,不低于银行利率。待相关业务板块成熟发展后,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将退出“委托管理”,实现照金文化旅游集团的自主发展,做大做强“照金村”品牌由此成为了振兴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照金村集团已成为老区可持续发展的实业平台,成为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的市场主体。集团已经有员工300名,大学生学历61名,其中从外地返乡的照金大学生12名,成为照金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当地大学生的代表,朱锦曾在新疆、咸阳等地工作,听到家乡的变化后,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在照金村景区管理公司工作的她说:“能在家门口上班,为家乡的建设作贡献,既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责任。”
有些村民,既是照金村集团的股东,又是照金村集团的员工,不再是简单地打份工,而是在为自己的公司打工,稳定性、认可度、集体感、主人翁意识等就更高;有些家庭,一家四口都在照金村集团的不同岗位就业,收入就比较可观。
陕文投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勇说到,“照金的转型发展,是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融合,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激发当地群众自身内力,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改变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笔者深入照金,这个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规划布局合理、建筑特色鲜明、生态景观协调的优美小镇,几乎可以与欧洲的特色小镇相媲美。走进镇区的大街小巷、踏上照金牧场,一系列新鲜、独特、舒适、和谐的旅游体验,也开始在心底生发。
照金经验
照金村集团的一体化可持续开发模式,是陕西省内唯一的、全国罕见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他坚持“红色即民生”、“无伤痕开发”的纲领和原则。本着文化立镇、旅游兴镇、生态建镇、产业强镇、统筹富镇的理念,以“做强生态农业板块、做大物业服务板块、做精景区管理板块”的总体发展思路,实现了“企业发展区域化、产业结构多元化、同业竞争差异化、产品研发专业化、品牌营销系列化、资本运作集团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结构。
2014年,照金村集团以“走出照金、辐射铜川、奔向西安”为战略方针,以点带面,最终成为全省知名的综合性、多元化集团公司。2015年,照金村集团将做大叫响“照金村”品牌,农业、物业、景区等业务板块将借助“照金村”品牌优势,大力对外进行业务拓展,同时不断传播“照金村”品牌文化,迅速提升“照金村”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实践的检验与结合中,照金村集团形成了“五新”创举:
新机制:成立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公司;成立农业合作社;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新收入:参与市场主体,实现就业及分红;开展村民就业创业培训;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商铺统一运营,实现租金收入;开展公益性岗位。
新保障:户籍改革、实现居民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覆盖;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叠加或者就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建立社会救济机制,特殊户特殊照顾。
新观念:思想观念教育;校园活动;入户沟通;树立先进性人物。
新生活:改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旅游专线直达铜川、西安;建立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学校;建立镇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镇区文化活动中心。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与创举的引领下,2013年,照金村集团实现收入2000万元,利润200万元; 2014年实现收入增加至2500万元,利润250万元;2015年实现收入将突破3000万元,利润300万元。到2015年,照金景区将会作为铜川文化旅游的重要承载地,有望占到铜川旅游的半壁江山,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协同发展。
而对于未来,照金有这样的蓝图在勾画:
一是做强生态农业核心板块。内容有,创建一个园区:现代观光休闲旅游园区;建设一个基地:照金村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引进一家企业:引进一家中药材种植企业;推广一种模式:“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搭建一个渠道:建立CSA社区直供店;塑造一个品牌:做大叫响“照金村”品牌;开创一个窗口:照金村农特产品网络商城;争取一批政策:促进村民创富增收的若干惠农政策。
二是做大物业服务板块。内容有:达到一定规模,管理面积达百万平方米;走出一个区域,突破地域实现跨区域发展;获得一批荣誉,申报省级和市级物业项目荣誉;提升资质晋级,扩大物业管理规模提升管理资质;培养一批人才,有效促进村民就业并提升工资收入;取得一种认证,推进取得物业管理行业标准认证。
三是做精景区管理板块。内容有:力求完美,争创国家4A景区;规范管理,打造闪亮城市名片;心系民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市场为王,促进景区商业繁荣。解放思想,引入全新经营理念。
这三大板块的内容是照金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其中大部分内容已经完成,剩余内容也正在有序推进。
今天的照金,你完全可以感受到现代新型城镇的所有内容。人们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足以体现照金的开发成就,1933广场所昭示的是照金发展的现代化气魄,照金的未来将似照金宽广整洁的马路一样通往幸福的明天。
正如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策划部部长席雯所说,“照金的开发建设,充满了艰难与挑战,从开发照金之初,我就融入其中,亲身经历了和见证了照金从一贫如洗到现在的一体化共赢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变好了,过得比以前更加幸福了。看着现在的成就,回想起刚来之初的各种表情和期盼,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照金的老百姓。现在我们已经融入到照金人民的生活当中,照金的老百姓也乐于享受现在的生活,视我们为一家人、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也义不容辞的承担起了他们的各项服务。这一切足以说明照金老百姓现在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
别样的城镇化,别样的照金风采,在老区群众一张张真诚、淳朴的笑脸中,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精彩铺陈着。
照金正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着一次性的一体化可持续开发模式所创造的价值,正践行着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巨大魅力。照金所打造的这种精神与信念,所践行的这种模式,所开创的这种理念与方法,必将是照金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坚韧基石,也必将是陕甘宁革命老区一体化振兴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和所必须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