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家
那天,我和爸爸去山上玩,突然看见一簇簇圆圆的东西,像小灯笼挂满枝头,仔细一看,原来是野枇杷。它们让人垂涎欲滴,我急忙叫上爸爸一起去摘。
可是,枇杷树被刺丛包围着,怎么过去呢?这时,我发现了一条“捷径”,就是在刺丛外有另一棵树,紧挨着枇杷树。我赶紧展开双腿跨上那棵树,滑了下去,像一个“空降兵”从天而降般地落到了枇杷树下。爸爸绕了一个圈子,“连滚带爬”地也赶过来了。我不禁得意起来——我的智商比爸爸高多了。
正当我高兴得要笑出来时,浑身“痛痒交加”,手臂上长出了一个个“小馒头”。哎呀不好!蚊虫袭击了我。我狂舞手掌,对着蚊虫一阵“狂轰滥炸”。可是这些可恶的家伙闪得也太快了,它们轰地一下逃开了,只过了一会儿又转过身来继续攻击。我只好用第二招:捣艾草汁。山上长满了艾蒿草,我赶紧就近拔了一些,把它们捣烂,再把绿绿的汁涂在身上。哈哈!蚊虫终于不再叮咬智商这么高的我了。
赶紧爬上枇杷树吧,枇杷黄黄的,像一个个乒乓球,看得我口水汹涌。我摸了摸,揪下几个,一个个野枇杷就变成了我的“俘虏”。爸爸也摘了很多,他活像个快乐的孩子,蹦蹦跳跳地把“战利品”捧在手里向我“炫耀”。
把皮一剥,一股清香迎面扑来,我的口水便“飞流直下三千尺”。把果肉放进嘴里,甜甜的,真叫人越吃越爱吃。我们俩好开心啊。
指导老师 周丽娜
[评析]
和《摘棉花》、《采草莓》等很多以采摘为题材的习作一样,本文也是叙写采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类文章的结构大多是:发现采摘目标—出现问题或困难—向家长或有经验者求助—解决问题或困难—采摘成功,本文在结构上也与这类习作大同小异。但本文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或者说是优点,那就是:小作者在遇到问题时,他没有向任何人求教,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从而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尤其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