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4-09-19 10:10唐颂超徐世爱李水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竞赛实验室学科

滕 鑫,张 悦,唐颂超,徐世爱,李水强

(1.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高校实验室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管理模式的研究

滕 鑫1,张 悦2,唐颂超1,徐世爱1,李水强1

(1.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体性科技活动。在各类竞赛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实验室资源、协调好竞赛与正常实验课的矛盾、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高校学科竞赛中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提出了建立专项经费、成立竞赛临时团队、明确分工、校企合作、设立长效人员激励机制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活动;实验室管理

竞赛是一种由多人参加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比较本领、技能、知识的活动,因其特有的挑战性、激励性而具有吸引力[1]。高校承办的各类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知识、增进专业知识的交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行之有效方法。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有余力且乐知好学的学生自发地、积极地参加到学科竞赛中来。对竞赛组织者而言,参赛人数的增加意味着经费和工作复杂度的增加。随着竞赛的常态化,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将竞赛这部分工作量列入教学安排中来,熟悉流程、充分准备,才能在竞赛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竞赛才能顺利开展[2]。

1 现状

1.1 教师层面

目前,许多学院的学科竞赛还处于零散的状态,组织机构不够明确,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可能与竞赛的重要性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在竞赛组织过程中,承办单位也难免出现分工不清、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仪器检修不及时、耗材采购不及时、常规药品准备不到位、预实验工作不顺利、用品预处理不当等问题,从而影响竞赛的顺利进行和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分校区举办的学科竞赛,因为距离主校区较远,往往会反映出更多的矛盾和问题[3]。

1.2 学生层面

近年来,地方高校的学科竞赛蓬勃开展,参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山东省某高校化工学院为例,2007—2012年6年间,参加省、市、校级学科竞赛的学生从4 237人增加到11 692人(见表1)。

表1 2007—2012年某高校化工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统计表

调查表明,学生的参赛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参赛学生受到学校激励机制的鼓舞,功利性较强,目的较明确,这类学生通常会认真对待,有备而来;第二类,参赛学生出于对跨专业、跨学科知识的好奇,本能的求知欲,会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但准备不一定充分,所以有可能较早被淘汰出局;第三类,学生比较盲目,他们参赛的效果一般不会太好,所以还需引导。

2 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责不明确,优势资源不集中

以系为承办单位的竞赛,通常在竞赛流程和评判标准设计方面具有优势,因为各系都有许多专业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他们能够突出知识和技能竞赛的重点,提高竞赛的“含金量”。但是他们在获得实验室资源有效配合方面就不能得心应手了。而以实验中心为承办单位的竞赛则由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熟悉环境、了解仪器运行状况和药品耗材的储存情况,更能为竞赛的顺利进行提供硬件保障。但是,在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下,两套班子的资源优势很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竞赛服务。

2.2 学生参赛动机各异,个体差异较大

从构建服务型高校的角度出发,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条件。但是,从学科竞赛的角度,在实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应该考虑提高参赛水平,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4]。此外,由于参赛学生来自各学院、各个年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使得教师在设计评判标准时必须考虑周全,尽量避开不平等的因素,以最大限度实现公平竞争。

2.3 实验室资源紧缺

高校实验室一般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主要职责,在安排好日常课程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对外开放。随着学科竞赛规模的增大,参赛人数的增多,对实验资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实验室场地、实验仪器、实验经费等资源比较紧缺。为了避免竞赛与正常的实验课产生冲突,竞赛在时间安排上就会相应受到限制,有的时候只能安排在学期初、学期末、短学期或者周末等非工作时间。这样会影响教师的日常安排,也会额外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如果分工不当,还会引起教师间的矛盾。

2.4 实验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大范围实验课程,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验证型实验,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实验走向,并且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但是,竞赛类实验大多是设计型综合实验,即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学生围绕主题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实施。不管实验最终是否成功,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动手能力在整个过程中都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当然,这就对指导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验室的物资配备要能够保证学生在更改实验方案后,实验仍能继续进行。在以往的竞赛中,特别是决赛环节,虽然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都提交了实验方案和所需物品及药品清单,且指导教师对方案进行了初步审查,实验室技术人员也照单采购了相应用品,但因经验不足或时间有限,很多方案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也有些实验在理论上行得通,但在实践中却难以实现,学生中途更改方案的也有很多。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分析问题、另辟蹊径,也要求教师能够配合竞赛中这种不确定性,这也就对竞赛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竞赛管理模式的形成——团队作战

3.1 各级领导职责的明确

竞赛是一项由学校主管机构、学院、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并明确职责。完整的组织系统包括校级管理机构、学院级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5]。

校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竞赛配套政策的制定、指导和完善,具体包括:

(1)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竞赛的流程;

(2)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

(3)信息的收集和公布;

(4)竞赛所需经费的来源、预算、划拨及管理;

(5)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奖励的落实。

学院级管理机构负责竞赛具体的管理,包括:

(1)落实项目负责人;

(2)准备竞赛所需的仪器、材料及场地;

(3)为参赛学生提供赛前训练;

(4)竞赛申报项目评审。

竞赛项目负责人负责竞赛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落实专人负责竞赛的组织、学生报名与筛选、培训工作等。

只有先使竞赛制度化,才有希望走向精细化、规范化[6]。

3.2 选拔和培养优秀学生参加竞赛

学科竞赛的选拔和培养方式无法适应每一届的学生,因此,对学生的选拔和培养方法需要不断变革和更新[7]。针对参赛学生要进行多轮培训和测试,逐轮淘汰。首先,在宣讲和理论培训后组织理论考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又能广泛地宣传普及竞赛相关知识和竞赛流程,还能达到筛选的目的。理论考试采用题库抽题,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根据考试成绩做出第一轮淘汰。然后,入选者自行组队,围绕竞赛主题设计实验方案,以ppt辅助演讲。评委可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方案可行性、方案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筛选。最后,入选者进行实验能力测试,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以及对结果的阐述、对成败的分析判断选拔参赛小组(见图1)。在这个过程中,入选学生人数逐步下降,规模逐渐缩小,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教师的指导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第一轮选拔主要是明确竞赛概念、流程,普及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学生在理论层面上得到了提高。

图1 报名参赛学生选拔流程

第二轮选拔是自行组队环节,学生根据选题方向、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人能力、空闲时间等因素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团队。例如,在微生物竞赛中,学生需围绕微生物这一主题提交项目,有一个参赛小组的项目是关于趋磁细菌的探究。该组中,来自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主要负责磁性材料的选择和获取;来自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生则主要负责可能存在趋磁细菌的样品的采集、预处理以及细菌培养基的选择和制作、菌种的培养、分离和纯化;来自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学生则发挥了动手能力强的优点,结合专业知识,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根据需求为趋磁细菌的培养和筛选改造出了一套既简易又高效的设备。也有本学院学生按专业结构纵向合作的项目。例如,在某抗生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和发酵项目中,上游学科的学生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基因工程技术对相关代谢途径进行改造,得到了高产菌株;中游学科则负责发酵以及工艺优化放大;而下游学科的学生负责提取分离纯化该抗生素。这样,从上游到下游,整个知识体系就囊括在这个项目中了,3个学科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整个知识体系。这样以专长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的合作势必会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这一轮的筛选主要针对学生的选题、立意、思路、ppt的制作、演讲、答辩等方面的能力,但是也不排除给那些选题不错、但在表达环节不够出彩的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第三轮筛选要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要完成原材料及样品的获取工作。例如,在对纤维素降解菌进行筛选的项目中,学生首先要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可能存在该类菌种的地方,比如说埋藏在土壤中的腐败树叶,其次要摸索出合适的筛选方法得到功能菌。

以上实验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在答辩环节,根据整体表现,决出胜负。

3.3 建立校企合作,解决场地紧缺问题

校企合作建立竞赛实践基地,对于顺利进行竞赛、开阔学生视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9]。高校除了利用校内竞赛实验室外,还可以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实践创新基地。在企业内建立校外实践创新基地,既能为学校节约成本,还能促进校企间交流[10]。高校通过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的方式,争取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也可在与企业的早期接触后,初步了解工作行情和工作内容,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与此同时,企业可争取到高校人才方面的资源,为自己的团队输入新的血液和能量,以此生成更大的财富。这将是双方共赢,解决高校实验资源紧缺问题的新途径[11]。

3.4 人员激励

学校设立长效激励机制,按照参赛人数、竞赛规模、竞赛流程、竞赛复杂度、竞赛分工、竞赛周期等因素为竞赛工作人员计算工作量,给予业绩津贴鼓励,给予非工作日劳动补偿,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让大家在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自愿选择是否加入竞赛临时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把竞赛办好。

4 结束语

高校各类学科竞赛的种类及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高校已将学科竞赛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利于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课内外知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推动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实验室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实施平台,要加强实验室和竞赛训练场地的建设,注重竞赛过程中实验室的管理;要成立竞赛临时团队并明确分工;要推进校企合作,为高校学生学科竞赛创造更好的条件。此外,还要对竞赛选题及内容进行把关,不管是知识层面还是技能层面,都要以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为导向,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而不能办成劳民伤财的竞赛。

(References)

[1]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31-33,85.

[2]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人文学院学报,2010(5):119-121.

[3]薛艳茹,尹秀玲,刘敏,等.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36):92.

[4]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47-149.

[5]林木辉,张杰.开展学科竞赛改进教与学方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l(3):98-101.

[6]马欣.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07.

[7]张瑞东,赵学余.加强学科竞赛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教学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169-172.

[8]滕鑫,唐颂超.高校跨学科实验室资源整合的研究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2):89-93.

[9]王泱,王秀梅.强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0-51,60.

[10]李涛,胡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218,220.

[11]宋继志,刘新平.借助国家创新实验及各类竞赛培养卓越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39.

Study on management mode in different discipline contest in laborato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ng Xin1,Zhang Yue2,Tang Songchao1,Xu Shiai1,Li Shuiqiang1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2.School of Biotechnology,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l arou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emistry,etc.,promote th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one proposition,in chemistry contest.Subject competition is collec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as the subject of race there are a lot of incentive mechanisms,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makes competition growing.In chemistry competition process,how to resolve the tension as compared to the laboratory resources,how to coordinate the chemistry contest with normal experiment class conflict,and how to enhanc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Following on college chemistry contest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discipline contes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G642.4

B

1002-4956(2014)1-0211-04

2013-06-26

华东理工大学“十二五”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资助

滕鑫(1980—),男,上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能电池敏化菁染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药物靶向控释体系

E-mail:tengxin@ecust.edu.cn

李水强(1956—),男,上海,学士,高级工程师,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高分子分析测试仪器的研制.

E-mail:sqli@ecust.edu.cn

猜你喜欢
竞赛实验室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