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海, 罗四英
(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
稻草、茭白鞘叶栽培凤尾菇试验研究
阎锡海, 罗四英
(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
传统的凤尾菇栽培料主要成分是木屑,试验采用稻草、茭白鞘叶代替部分木屑栽培凤尾菇,用不同的栽培料配方栽培凤尾菇,共设置7个试验组,以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组(CK)。通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的考察,分析不同配方对凤尾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中配料以木屑、稻草、茭白鞘叶以合适比例混合为基料时,凤尾菇产量最好,生物学效率最高为32.24%。
凤尾菇; 稻草; 茭白鞘叶; 子实体; 菌丝
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由福建省农科院于20世纪80年代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引进试种[1],凤尾菇是平菇的一个近缘种,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侧耳属。它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美食,并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大量的维生素,还含有17余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高达7.68%[2],还具有舒筋活血、降血压、补脾健胃、预防癌症等医效[3-4]。凤尾菇是一种以吸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等营养物质生长的木腐菌[5],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
在凤尾菇的整个生长阶段,都要有适合的碳氮比例才能生长良好。碳氮比例适当,一般说凤尾菇菌丝体营养阶段以20∶1为好,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以30∶1~40∶1为好[6]。凤尾菇栽培营养物质可以从蔗糖、棉籽壳、玉米芯、农作物秸秆、木屑中获得;氮源主要由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提供。同时它还需要少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配料时可加入麸皮、米糠、碳酸钙等解决[7]。传统的凤尾菇栽培料是以木材或木屑、麸皮为主要原料,这对于森林覆盖面积小(现只有12.7%)、木材资源匮乏的我国而言,不仅会消耗大量木材资源,而且会提高凤尾菇栽培成本,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植物,茭白鞘叶含较高粗纤维素、粗蛋白、总糖,可用于食用菌栽培[8],目前有用稻草、茭白鞘叶栽培食用菌报道[9],龙岩当地有非常丰富的茭白资源。本文研究配制一种用稻草、茭白鞘叶、木屑为主要原料配制栽培料进行凤尾菇栽培,不仅使当地丰富的普遍以垃圾遗弃或燃烧的稻草、茭白鞘叶资源得到利用,减少环境垃圾和环境污染,又起到凤尾菇栽培技术的积极作用。
1.1 试验主要材料
1.1.1 试验材料
稻草(自田里),茭白鞘叶(校餐厅),麸皮,木屑,石膏粉,石灰粉,白糖等均市售。
1.1.2 菌 种
凤尾菇栽培种来自龙岩东肖镇菇农。
1.2 试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超净工作台:SW-CJ-ID;高压灭菌锅:YXQ-SG46-280S;电子分析天平:FA1004;低温冰箱。
1.3 试验方法与步骤
1.3.1 培养料制作
配方:试验组A、B、C、D、E、F、G七组和对照组(CK)1组,表1为各培养料所含的碳氮比(C/N)。配方为干料的比重。
表1 凤尾菇栽培基养料配比表
配制:将稻草(粉碎)、茭白鞘叶(粉碎)、木屑、麦麸和石膏粉混合为主料,白糖和少许石灰水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紧握料的指缝中有水泌出而不下滴)。其养料的pH以8.0为宜。
1.3.2 分 装
培养料装入菌袋,在培养料的中间钻个通气孔,上端套菌环后,用棉塞塞紧,棉塞不可碰触培养料。然后在菌袋的外侧贴上标签,写明试验组次和日期,如A1,A2,A3…,以此类推。此次试验用的菌袋是15 cm×30 cm×0.04 cm聚丙烯菌种袋,试验组,每一组都做了5袋重复试验。
1.3.3 培养料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在0.13~0.15 MPa,128℃条件下,保持灭菌时间2 h。
1.3.4 接 种
灭菌后的培养料及时运送至无菌环境中,即试验室的无菌操作台,待料温降至约30℃(自然冷却2~3 h),进行抢温接种。无菌操作台事前先进行紫外消毒0.5~1 h,接菌前,还要对操作台里的台面、物品和操作者的手部用75%酒精进行消毒。接种时,用镊子取枣大小栽培种,放于袋中培养料面上,然后再塞上棉塞。接种时要去掉菌种表面老化菌丝及老种块。贴标签,注明培养料试验组次和接种日期。
1.3.5 培 养
接种后,将菌袋置于25℃、空气相对湿度70%~75%下培养,用塑料膜和遮阳布制造昏暗的条件,直至白色菌丝长满菌袋,吃透培养料。记下各组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及菌丝的情况、现蕾时间。
2.1 不同配方对凤尾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表2可知,各试验组中菌棒长满菌丝时及现蕾时间。其中添加稻草的菌棒要比试验E组菌棒菌丝浓厚。添加稻草的菌棒比没有添加的菌棒菌丝长势要好,但不是稻草添加量越多菌丝长势就越好。以上的观察说明,在培养料中稻草、茭白鞘叶的配比相近时可以使菌丝长势更好。试验组中,现蕾天数对照组的时间最长,为41 d。试验C、D组时间最短,为32 d。其它试验组的现蕾天数都要比对照组的时间要短。
2.2 凤尾菇的出菇情况及分析
表3是凤尾菇出菇情况记录。总产量第一潮均高于第二潮,其原因是于培养料中固有的营养物质不断消耗,导致了每潮的收获量不断减少,但相差均不大。F组差别最大为81.2 g,相差率为10.8%,A 组最小为45.0 g,相差率为7.0%,CK 比所有各组低,相差 18.2 g,相差率为2.7%,说明各组为凤尾菇生长提供了较相近充足的营养物质。总产量 G组最高,为1 612.1 g,平均为 322.42 g。A 组最低,为1 327.8 g,平均为265.56 g。CK组比所有各组低,平均为228.76 g,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G→F→D→C→B→E→A→CK。CK组中主要原料是木屑(78%)。用稻草、茭白鞘叶部分代替木屑比单独木屑效果好,也比单独用稻草或茭白鞘叶效果好。这也说明稻草、茭白鞘叶、木屑以恰当比例混合栽培效果最好。
表2 菌丝生长情况及现蕾时间 (单位:d)
表3 凤尾菇出菇记录情况(单位:g)
表4列出了出菇后的生物转化情况。由公式计算:生物转化率 =鲜菇重/干料重×100%。转化率最高的是G组,为32.24%,最低的是CK,为21.44%,转化率从高到低也是G→F→D→C→B→E→A→CK。
表5是用Duncan检验凤尾菇的差异性。可以看出,试验组中平均值最大的是G组,值为322.42 g,而平均值最小的是A组,值为265.56 g,二者的差值是56.86 g,且所有的试验组的平均值都比对照组(CK)的平均值大,试验组中平均值最大的G组的平均值和对照组(CK)的平均值相差为93.66 g,而试验组中平均值最小的A组的平均值跟对照组(CK)相差36.80 g。对每个处理的平均值两两进行差异性显著比较分析,得出结论:G组和F、D组差异性不显著,G组和C、B、E、A组差异性显著,G组和CK组差异性极显著,C与B、E组差异性不显著,与A组差异性显著,所有试验组与对照组(CK)差异性极显著。
表4 各组凤尾菇的平均产量与生物转化率
表5 Duncan检验对凤尾菇产量进行差异性检验
(1)本试验中产量最高的是G组,达到322.42 g,生物转化率最高的是G组,达32.24%,但还未达到58% ~65%[11],与最高转化率有差异。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试验由于时间关系,只采收了2潮的菇,栽培料中营养物质大部分被吸收,但是还有一部分营养物质为被吸收利用,试验转化率不是理论意义上的最大转化率。如果栽培时间延长,将栽培养料中营养物质全部吸收利用,这样的转化率差异性就会接近理论值,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2)寻找新的、廉价的当地栽培养料资源替代木材进行凤尾菇栽培,是当前和今后凤尾菇栽培技术研究重要内容之一。当地龙岩稻草、茭白鞘叶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成本低廉。充分利用它们作为栽培凤尾菇的养料,在今后凤尾菇栽培有一定规模时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生产量,达到较理想的经济成效。
[1]张根虎,史广富.浅谈利用稻草大床栽培凤尾菇及其高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2):76.
[2]黄小妮.稻草室内栽培优质凤尾菇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55.
[3]黄晓春.林荫下凤尾菇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7(4):50-51.
[4]王一心,李平.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10(4):63-65.
[5]唐玉琴,李长田,赵义涛.食用菌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出版社,2008,5:124-128.
[6]潘熙筑.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02-103。
[7]古晓珍,程宇.南阳发展草腐菌产业的几点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3(3):42-43.
[8]郑春龙.茭白鞘叶的营养成分及应用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28-30.
[9]蔡志英,卢政辉,丁中文,等.添加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菇初探[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12):1343-1346.
[10]陈士喻.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1]吕焱雄.凤尾菇高产栽培技术要领[J].中国食用菌,1984(4):22-23.
[责任编辑:张存凤]
Pleurotus sajor-caju experiments cultivation of rice straw and sheathing leaf of zizania latifolia
YAN Xi-hai,LUO Si-ying
(Longyan College,Longyan 364000,China)
Pleurotus sajor-caju is nutritious and delicious.Its is a kind of mushroom welcomed by people.In this experiment,rice straw and zizania sheathing leaf are used to take place of sawdust to cultivate the Pleurotus sajor-caju.We set 7 experiment groups using different cultivating materials.and set traditional cultivating experiment as control group(CK).W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ivating material by recording the growing of mycelium and sporocarp.The result shows:group G properly mixed materials of sawdust,pleurotus sajor-caju and sheathing leaves of zizania latifolia is best suitable for growing sporocarp,with bio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group H being 32.24%.
Pleurotus sajor-caju; rice straw; sheathing leaf of zizania latifolia; sporocarp; mycelium
S646.1+43
A
1673-2944(2014)05-0059-05
2014-04-08
龙岩学院2013年大学生创新项目(lyj1306)
阎锡海(1955—),男,陕西省子洲县人,龙岩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用菌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