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初探

2014-09-18 07:09李巍崔德鑫
中华建设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

李巍+崔德鑫

【摘要】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绿色建筑理念的结合是近年来的新兴课题,通过总结有关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绿色建筑的相关法规,归纳常用的技术措施,并介绍了在天津“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中采用的改造门窗和设备、旧材料再利用及提升建筑功能等措施,以期为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历史风貌建筑;绿色建筑;保护修缮

The Preliminary Explore of Greening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Historic Stylistic Architectures in Tianjin Wudadao District

Li Wei,Cui De-xin

(Tianjin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Tianjin 300200)

【Abstract】It is an emerging issu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cenic architectures and the concept of greening building. According to summarize the relative regulations in regard to historic scenic architectures and green building, the commonly used technical measures are concluded. Furthermore, to realize the demand of maximum saving resources advocated by green building concept, the methods such as transformation of doors and windows as well as equipment, recycle of old material, even promotion of building function are introduced during the greening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historic scenic architectures in Tianjin Wudadao district.

【Key words】Historic stylistic architectures;Green buildings;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1. 背景

(1)“五大道”地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是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最为集中、建筑风格最具特色的区域,针对该地区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不但能及时有效的保护传承其有形与无形的价值,而且对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乃至其他城市和地区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起到示范与参考作用。

(2)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建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的定义,所谓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鉴于历史风貌建筑自身特有的保护要求,强调其保护工程的真实性、可逆性和最小干预性,使针对其的绿色化提升工程成为绿色建筑领域的薄弱点。

(3)所谓绿色化保护修缮就是将对这些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与“绿色建筑”理念相结合。据统计,“五大道”地区共有历史风貌建筑423幢,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其中以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为主,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能够明显降低能耗、显著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度。

2. 历史风貌建筑绿色化修缮相关法规及技术现状

2.1 相关法规。

(1)我国自1961年先后颁布制订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又先后公布了12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引入了国际上通行的保护观念和保护方法,拓展了文物建筑的保护范畴,提出了“历史文化保护区”以保护反映传统风貌的街区、村镇、建筑群等。天津市于2005年起相继出台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确定程序》、《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管理办法》及《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中。

(2)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自2005年起相继颁布了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2 相关技术措施。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强调的是“真实性、可逆性和最小干预性”,同时许多历史风貌建筑因始建时的规范要求、设计理念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局限,且经过了长时间使用等原因,难以完全符合现我国阶段“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因此在技术措施的选择上不可能像新建绿色建筑那样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必须经过前期的查勘与评估,才能有针对性的选用适宜的技术措施。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endprint

(1)外窗的改造。

外窗改造一般有四种方法[1]:利用原有窗扇框,将原单层普通玻璃更换为双层隔热玻璃;在原有窗扇上增设隔热玻璃并用细木条封边;在外窗内侧增设第二道窗,装设隔热玻璃,第二道窗的材料根据内部环境的具体要求可选择木材、铝材和铝塑等;更换新的复式结构窗,复式结构窗将两道窗扇结合起来,其外侧窗扇只装单层玻璃,可用细木条固定,注重与建筑风格和历史外貌相协调,内侧为隔热玻璃,注重节能效果。

(2)墙面和屋顶的改造。

在确保外立面保护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外墙老化损伤维护,进行外墙保温改造。在保证屋盖保护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屋盖维修,在屋面内侧增设保温层。在墙面和屋顶节能改造过程中,要保证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2]54。

(3)机电设备的改造。

历史风貌建筑原有机电设备的技术指标,大多不符合现有“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且经过长年使用,老化及损坏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照明、空调以及给排水等系统。解决办法一般为改造原有的供电系统、采用节能灯具、增加中央空调、改造给排水系统等,以提高建筑的节能、节水效果。

(4)资源回收利用。

为历史风貌建筑增加风能、雨水及太阳能收集系统,提高其对自然的风、水、光等资源的利用,减少机电设备的使用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节能、节水的效果。

在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中,应提高原有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建立完善的建筑材料回收和利用机制,能够减少材料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同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其原有的风格特征。

(5)智能控制和管理。

历史风貌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普遍缺乏智能化管理系统。而有效的节能技术必须依赖成功的智能控制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在历史风貌建筑节能综合改造过程中,应选择合理和经济的智能化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智能控制和管理,可确保历史建筑节能综合改造和居住环境改善目标的实现[2]55。

3. 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建筑绿色化保护修缮实践

3.1 外窗改造。

(1)庆王府主楼中庭外檐纱扇和外檐挂檐板采用原材质、原形式进行更换,中庭上方高脚窗进行了技术创新。外檐中庭上方高脚窗原为单层木窗,糟朽严重,而且保温隔热等性能均不佳,在修缮中,按照原有木窗式样,改为中空玻璃木质窗并使用外檐专用木蜡油,提高了建筑维护性能和节能指数,效果显著(见图1)。

(2)民园西里原有门窗为紫棕色木门窗,木质糟朽严重。考虑到原木质不适宜修缮后使用,特别是节能指标达不到现行标准,故使用隔热断桥铝合金门窗代替原有门窗,样式保持原风格(见图2)。

(3)历史风貌建筑进行门窗改造后,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的同时改善了门窗的节能效果,提高了建筑的舒适度。

3.2 设备提升改造。

3.2.1 空调设备。

(1)在庆王府整修过程中,既要“修旧如故”保持建筑原有风貌特点,尽量少破坏外檐立面、少占用室内空间,同时又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所以在空调系统选择上受到很多限制,最后综合比较后选择了VRV中央空调。

(2)该空调系统全称是Varied Refrigerant Volume,简称VRV,是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具有明显的的节能、舒适效果,该系统依据室内负荷,在不同转速下连续运行,减少了因压缩机频繁启停造成的能量损失;采用压缩机低频启动,降低了启动电流,电气设备将大大节能,同时避免了对其它用电设备和电网的冲击;具有能调节容量的特性,改善了室内的舒适性[3]

3.2.2 污水提升设备。

3.2.2.1 由于理念和技术的限制,许多历史风貌建筑的排污系统已不适应现代的工作和生活要求,特别是传统的排放方式却存在着污染环境,臭气外溢,检修困难,工程量大等缺点,因此在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整修中,改造其排污系统对于改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节水效能具有重大意义。在小光明里项目整修中,采用了进口一体化密闭式污水提升装置排放污水(见图3~5)。

3.2.2.2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废污水通过整套设备的入口自流进入集水箱,到达设备的启动水位后,设备自动启动,将污水提升排放到市政管网。与传统排污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污水提升装置中,集水箱代替了传统方式中的集水坑。除进口、出口、通风口外,集水箱完全密闭、防水、防异味泄漏,所以集水箱的污水与土壤无接触,异味不会因泄漏而弥漫在设备间中,从而彻底避免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集水水箱体积比传统集水坑占地空间小。污水提升装置中,集水箱的作用不再是蓄水,而是“过流”;污水提升装置配套的水泵,可以频繁起停,性能稳定。

(3)集水箱过流污水,一旦到达设定液位高度水泵即会启动,将污水提升排放出去,污水很难在集水箱内积存,减少了异味的产生,同时,污水提升装置采用全密闭结构,不会有异味泄漏,正常排气通过通气管排出室外,这样,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4)污水提升装置的集水箱的材料,具有抗腐蚀、抗老化能力,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支付额外的维护费用及重复采购的风险。

3.3 旧有建筑材料收集与再利用。

3.3.1 旧有建筑材料的收集。

为严格遵循“保护优先、修旧如故、安全适用、合理利用”整修原则,充分利用旧有建筑材料及构件,保持历史风貌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修缮的原真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建筑材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旧有建筑材料储备管理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了“旧有建筑材料包括:与整修项目建筑年代、装饰装修风格相同或相近并蕴含建筑人文价值的物品。包括砖、地砖、木料、五金件、艺术玻璃、砖雕、木雕等”,并在保护修缮工程中严格按照以上管理办法对旧有建筑材料登记、入库、妥善保管(图6)。endprint

3.4 建筑功能提升。

(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城市用地愈发紧张,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风貌建筑的特点,不可能采用传统的土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保护街区肌理和建筑风貌、不改变用地容积率的前提下,提升历史风貌建筑的使用功能,可以增加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实现绿色建筑定义中的“节地”要求。

(2)民园西里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常德道29~39号(原英租界科伦坡道),始建于1939年,由两栋连排英国里弄式小楼构成,共分为17个门栋,各门栋自成院落又连成一体;由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为当时天津知名房地产商济安公司建造。历经变迁,民园西里曾居住居民81户,建筑整体形象和部分细部特点虽保留着原有特征,但由于居民混合使用,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地震的破坏,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原有配套设施也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009年,对民园西里实施了整理和利用。在改造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和历史风貌建筑有机结合,融合历史建筑特色与现代理念于一体的历史底蕴深厚、商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创意经济活跃的文化创意街区。经过精心的整修,民园西里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原貌,建筑内部则重新赋予了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氛围,并引入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民园33精品酒店、置真琴社、建筑咨询等12家文化创意类商户。让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走进老街区,以触手可及的方式,亲身体验着五大道地区文化脉络传承与发展的勃勃生机。

(3)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先农商旅区一期”项目。先农公司成立于1901年,是天津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房地产为主的公司,股东有李鸿章、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等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先农大院逐渐演变成为130户居民、5个公建单位共同使用的大杂院,建筑受损严重,配套设施老化,人居环境十分简陋。通过整修,一期项目14家商户已于2013年10月份全面入驻运营,截止2013年底累计接待游客19万余人。

(4)以上案例表明,对于历史风貌建筑,如果赋之以适当的功能与定位,并辅以适宜的整修技术,能够在保护历史文脉和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

4. 结语

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新课题,在设计理念、相关法规以及技术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了解、研究相关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建筑绿色化保护修缮的实际经验,以期能为今后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朝绿色化方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蒋长风,许清风,曹毅然.上海历史建筑的节能综合改造[J].上海建设科技,2009,01.

[3] 张鹏.VRV空调系统在历史风貌建筑中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11,05.endprint

3.4 建筑功能提升。

(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城市用地愈发紧张,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风貌建筑的特点,不可能采用传统的土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保护街区肌理和建筑风貌、不改变用地容积率的前提下,提升历史风貌建筑的使用功能,可以增加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实现绿色建筑定义中的“节地”要求。

(2)民园西里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常德道29~39号(原英租界科伦坡道),始建于1939年,由两栋连排英国里弄式小楼构成,共分为17个门栋,各门栋自成院落又连成一体;由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为当时天津知名房地产商济安公司建造。历经变迁,民园西里曾居住居民81户,建筑整体形象和部分细部特点虽保留着原有特征,但由于居民混合使用,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地震的破坏,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原有配套设施也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009年,对民园西里实施了整理和利用。在改造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和历史风貌建筑有机结合,融合历史建筑特色与现代理念于一体的历史底蕴深厚、商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创意经济活跃的文化创意街区。经过精心的整修,民园西里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原貌,建筑内部则重新赋予了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氛围,并引入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民园33精品酒店、置真琴社、建筑咨询等12家文化创意类商户。让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走进老街区,以触手可及的方式,亲身体验着五大道地区文化脉络传承与发展的勃勃生机。

(3)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先农商旅区一期”项目。先农公司成立于1901年,是天津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房地产为主的公司,股东有李鸿章、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等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先农大院逐渐演变成为130户居民、5个公建单位共同使用的大杂院,建筑受损严重,配套设施老化,人居环境十分简陋。通过整修,一期项目14家商户已于2013年10月份全面入驻运营,截止2013年底累计接待游客19万余人。

(4)以上案例表明,对于历史风貌建筑,如果赋之以适当的功能与定位,并辅以适宜的整修技术,能够在保护历史文脉和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

4. 结语

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新课题,在设计理念、相关法规以及技术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了解、研究相关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建筑绿色化保护修缮的实际经验,以期能为今后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朝绿色化方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蒋长风,许清风,曹毅然.上海历史建筑的节能综合改造[J].上海建设科技,2009,01.

[3] 张鹏.VRV空调系统在历史风貌建筑中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11,05.endprint

3.4 建筑功能提升。

(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城市用地愈发紧张,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风貌建筑的特点,不可能采用传统的土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保护街区肌理和建筑风貌、不改变用地容积率的前提下,提升历史风貌建筑的使用功能,可以增加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实现绿色建筑定义中的“节地”要求。

(2)民园西里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常德道29~39号(原英租界科伦坡道),始建于1939年,由两栋连排英国里弄式小楼构成,共分为17个门栋,各门栋自成院落又连成一体;由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为当时天津知名房地产商济安公司建造。历经变迁,民园西里曾居住居民81户,建筑整体形象和部分细部特点虽保留着原有特征,但由于居民混合使用,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地震的破坏,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原有配套设施也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009年,对民园西里实施了整理和利用。在改造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和历史风貌建筑有机结合,融合历史建筑特色与现代理念于一体的历史底蕴深厚、商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创意经济活跃的文化创意街区。经过精心的整修,民园西里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原貌,建筑内部则重新赋予了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氛围,并引入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民园33精品酒店、置真琴社、建筑咨询等12家文化创意类商户。让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走进老街区,以触手可及的方式,亲身体验着五大道地区文化脉络传承与发展的勃勃生机。

(3)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先农商旅区一期”项目。先农公司成立于1901年,是天津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房地产为主的公司,股东有李鸿章、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等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先农大院逐渐演变成为130户居民、5个公建单位共同使用的大杂院,建筑受损严重,配套设施老化,人居环境十分简陋。通过整修,一期项目14家商户已于2013年10月份全面入驻运营,截止2013年底累计接待游客19万余人。

(4)以上案例表明,对于历史风貌建筑,如果赋之以适当的功能与定位,并辅以适宜的整修技术,能够在保护历史文脉和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

4. 结语

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新课题,在设计理念、相关法规以及技术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了解、研究相关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建筑绿色化保护修缮的实际经验,以期能为今后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朝绿色化方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蒋长风,许清风,曹毅然.上海历史建筑的节能综合改造[J].上海建设科技,2009,01.

[3] 张鹏.VRV空调系统在历史风貌建筑中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1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分析9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基于绿色建筑的全面造价管理研究
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探究
浅谈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施工技术
低碳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
探讨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