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张爱菊
摘要:方法:对影响甲醛与斐林试剂反应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结论:pH>14,斐林试剂甲与斐林试剂乙体积比不超过1∶1,水浴加热80℃以上,有单质铜生成;不同温度下,甲醛反应机理不同。
关键词:甲醛;斐林反应;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33-01
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化学》醛和酮章节中提到:可用斐林试剂鉴别脂肪醛和芳香醛,甲醛因其还原性强,试管内壁有铜镜出现。试验结果显示,甲醛斐林反应现象复杂。为此笔者在不同水浴温度下,完成一系列对比实验,通过研究来解决传统认识中的一些疑惑,并让斐林试剂赋予甲醛更为广阔的用途。
一、试剂制备
斐林试剂甲:将34.6 g CuSO■.5H■O溶于200mL水中,用0.5mL浓硫酸酸化,再用水稀释到500mL待用。
斐林试剂乙:取173g酒石酸钾钠KNaC■H■O■.4H■O,50g NaOH固体溶于400mL水中,再稀释到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二、对比实验和实验现象
1.用量影响实验。改变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用量,各加20滴(约1mL)40%甲醛,在80℃和100℃水浴中完成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
2.固体溶解实验。用吸管吸除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将红色固体残留物分为三份,依次加入稀盐酸、稀硝酸、浓氨水,进行溶解性实验。实验结果见表2。
三、现象分析
由表1可知,无论是在80℃还是100℃水浴温度下,甲醛均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红色沉淀或红色附着物,在斐林试剂甲偏少的情况下,现象更为明显。沉淀溶解实验告诉我们,该红色固体为单质铜而非氧化亚铜,因为氧化亚铜易溶于盐酸,继而发生歧化反应;氧化亚铜能溶于氨水,形成无色的[Cu(NH■)■]■,瞬间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这源于甲醛的强还原性,HCHO+2OH■-2e■=HCOOH+H■O,φ?苓HCOOH/HCHO= 0.13V,电极电势越小,电对还原型的还原性越强。从能斯特方程来看:
φ■=φ■■+0.02958lg■
在强碱性环境下,[OH-]增大,电极电势变小,还原型的还原性增强,甲醛完全有能力将Cu■还原為Cu(φ■■= 0.34V)。此外,当pH>13时,Cu(OH)■水溶性增强,所有反应在均相状态下进行,接触面增加,反应速度、深度均增强。
100℃水浴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点燃有爆鸣声,从而说明甲醛氧化产物是一氧化碳而非甲酸。而在80℃水浴中,反应平稳,无气体产生。由此推断,不同温度下,甲醛斐林反应机理不同,在80℃时,甲醛等同于一元醛,产物为甲酸,升温100℃时,甲醛等同于二元醛,产物为一氧化碳。
仅有斐林试剂乙时,不存在Cu(OH)■,但溶液为强碱性,pH>14,升温至100℃,甲醛初步聚合形成三聚甲醛,所以溶液呈黄色,方程见下:
我们将甲醛与等量氢氧化钠混合,100℃水浴加热10分钟,得到同一现象,由此进一步证实该黄色物质为甲醛聚合物,与斐林试剂乙中的酒石酸钾钠无关。
四、结论
1.在强碱性环境下(pH>14),只要保持斐林试剂甲与斐林试剂乙体积比不超过1∶1,加入甲醛的体积量基本相等,水浴温度在80℃以上,使反应物达到充分混合,有利于红色固体的生成。
2.80℃水浴加热,甲醛斐林反应现象明显,有单质铜生成,反应方程为:HCHO+Cu(OH)■=HCOOH+Cu+H■O
3.100℃水浴加热,甲醛与斐林试剂反应有大量单质铜生成,部分形成铜镜,反应方程为:HCHO+Cu(OH)■=Cu+CO↑+2H■O
4.在特定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作为甲醛专用鉴别试剂。水浴加热到100℃,特征现象为铜镜,同时产生爆鸣性气体。
参考文献:
[1]杨艳杰.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4.
[2]张小林.氢氧化铜系列氧化剂氧化性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07,(10):48.